王云翔 黃文山
【摘 要】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沒什么名氣,日常生活也窮困潦倒,甚至于他的身世和死因都有幾分模糊,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只能刊登在當時的一些三流雜志如《詭麗幻譚》上。但是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故事卻有著驚人的生命力,在作者死去的數十年里不斷地演化甚至成為了某種如同病毒式擴散的流行文化。在這種流行文化的影響下,衍生出許許多多帶有克蘇魯神話要素的模仿品,并且也能在很多諸如電影、漫畫、游戲甚至音樂中找到洛式恐怖的影子。一些廣受好評的藝術家像小說家史蒂芬·金、電影導演約翰·卡彭特、漫畫家伊藤潤二都曾致敬過洛夫克拉夫特的文壇地位。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克蘇魯神話為許多科幻恐怖題材的漫畫、電影、游戲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和靈感來源。同時因為其自身的包容性能完美地融入不同文化背景并且廣泛傳播。本文將簡述洛式恐怖文學以及克蘇魯神話的起源、發(fā)展與影響,為如何將不同體裁、要素同洛式恐怖文學思想相結合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7-0215-02
一、克蘇魯神話的定義
克蘇魯神話(英語:Cthulhu Mythos)是以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世界為基礎,并由與他同時代的繼承者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整理完善以及諸多作者共同參與創(chuàng)作的架空神話體系。其名克蘇魯來源于洛夫克拉夫特的短篇小說《克蘇魯的呼喚》。
二、克蘇魯神話的特點
(一)開放性的故事架構
克蘇魯神話并不是一個擁有嚴謹標準或者神系架構的神話故事集,而是同當下流行的漫威宇宙、DC宇宙一般,是通過洛夫克拉夫特筆下風格大同小異、內容藕斷絲連的一系列獨立創(chuàng)作融合整理而成的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觀。自從二十世紀至今,許多愛好者在洛夫克拉夫特所提供的世界觀沙盤之下進行了大量的二次創(chuàng)作,而克蘇魯神話的內涵也被極大豐富和拓展,逐漸地影響了除文學外的多個領域,進而吸引了更多的愛好者加入到克蘇魯神話的集體創(chuàng)作當中。
(二)仿神話的“模因循環(huán)”
在小說的語境中,所謂的“神話主題”通常是對那些情節(jié)相互關聯的系列故事的一種升華式的解讀。像是托爾金的《魔戒》、馬丁的《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都是通過相對獨立的故事相互串聯后形成一個更加龐大的奇幻世界。它們之中或許包含了些許神秘或者超自然的內容,但是這樣僅僅能稱這些作品為奇幻小說或者擁有神話元素,而不是真正的神話故事。因為它們都缺少了世界上大部分神話都必備的重要成分——“模因循環(huán)”。這是存在于各個文化背景下的神話傳說的散播方式和規(guī)律,一段故事會被人反復地轉述和傳播并在這個過程中被竄改,直到故事的風格特征在極具講述者的主觀色彩的傳播過程中被完全定型,而故事中的神明寓言以及那些被夸大竄改的情節(jié)都成為了傳播者用來反映靈感和情緒的工具。無數傳播的意志融合在一個影響更深遠更潛移默化的載體中沉淀,這就形成了上文所提到的世界觀。而洛夫克拉夫特就用其隱晦且曖昧的寫作手法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模擬了這種迷思的演變。
(三)反傳統(tǒng)的神祇形象
在一般的文學作品中,神祇的造型往往都是擬人化的,亦或者是以動物為原型塑造的。而克蘇魯神話中的神祇形象往往是“不可名狀”或者是“扭曲恐怖”的,例如外神阿扎托斯,其本身沒有固定形態(tài),被描述為黑暗且混沌的巨大不定形團塊;而最知名的舊日支配者克蘇魯的形象則是粗糙的帶有章魚、人類、蝙蝠的特征,身形如山一般巨大,柔軟的頭部生長著無數的觸須,身體鋪滿綠色鱗片的前肢有爪狀物。
同時克蘇魯神話中的神祇沒有傳統(tǒng)故事中的人性善惡觀念,他們的思想不能被人類理解,也沒有人類的情感,人類的存在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
概括起來,克蘇魯神話中的神祇無論是其形象還是其思想都不可被人類感知,而只要與其有所接觸的人類無外乎都會發(fā)瘋或者異變。這種完全顛覆傳統(tǒng)的神祇形象,正是克蘇魯神話極富魅力的原因之一。
三、克蘇魯神話的影響以及發(fā)展
克蘇魯神話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以開創(chuàng)者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以及與他所屬的業(yè)余作家交流創(chuàng)作圈子為主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洛夫克拉夫特創(chuàng)作了諸如《克蘇魯的呼喚》、《敦威治恐怖事件》、《瘋狂山脈》、《印斯茅斯鎮(zhèn)之陰影》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并且創(chuàng)作了諸如阿卡姆、密斯卡托尼克大學這樣詭異的地點,還有許多諸如奈亞拉托提普、猶格·索托斯這樣的恐怖神祇。與此同時,洛夫克拉夫特在創(chuàng)作中還深受其所在的作家圈子的影響,洛夫克拉夫特由于沉重的童年創(chuàng)傷,在當時成長為一個孤僻的異類,因此他的大部分社交活動都依賴信件。與洛夫克拉夫特有頻繁信件來往的多半是同屬一個圈子里的業(yè)余作家,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洛夫克拉夫特得以拓寬了洛式恐怖文學的范疇而不是停留在反復取用自己的個人素材上。并且他也積極地鼓勵朋友們隨意使用他作品中的名詞和設定,樂于觀察他們用各自的寫作風格來構建這個神話體系。例如克拉克·阿仕頓就引入了曾在《暗夜低語者》以及《瘋狂山脈》中出場的蟾蜍外形的古神撒托古亞。
第二階段(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洛夫克拉夫特逝世之后,其文學遺產被他的粉絲兼好友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所繼承。徳雷斯在洛夫克拉夫特生前大力支持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并且在洛夫克拉夫特逝世后與好友幾乎傾家蕩產建立了“阿卡姆之屋”出版社,匯集整理出版洛夫克拉夫特生前的作品,同時他自己也積極地投入到續(xù)寫和再創(chuàng)作中。德雷斯在整理和續(xù)寫克蘇魯神話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體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克蘇魯神話體系引入了善惡二元論的概念,這取代了洛夫克拉夫特無善無惡的故事設定。并且德雷斯將所謂的“元素”體系引入到克蘇魯神話之中。他將舊日支配者依其象征的自然元素分成水、火、風、地四個陣營,而后依照陣營劃分使之敵對。這一改編和續(xù)寫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但是德雷斯在六十年代之后開放了克蘇魯神話的版權,重新貫徹了洛夫克拉夫特在創(chuàng)作中包容開放的思想,鼓勵愛好者一起加入到克蘇魯神話故事的創(chuàng)作當中。這一做法為克蘇魯神話體系注入了全新的血液,讓其煥發(fā)全新的生機。
第三階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德雷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堪稱克蘇魯神話界的領軍人物,在德雷斯逝世之后的十年里,說到占據主導地位的非林伍德·沃魯曼·卡特莫屬??ㄌ卦诘吕姿沟幕A上繼續(xù)推廣洛夫克拉夫特、克拉克·阿仕頓等人的作品,并且自己也投入到了克蘇魯神話的創(chuàng)作中去。在卡特所創(chuàng)作的克蘇魯神話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超越時間的恐怖》,但是與同時期發(fā)表的卡爾·愛德華·瓦格納的《棒子》、菲利普·何塞·法瑪爾的《新生》相比,卡特的作品顯得守舊。卡特的作品混合了洛夫克拉夫特、德雷斯和阿仕頓的風格,在間隙中加入了自己的風格??ㄌ貓猿肿约旱睦碚?,即克蘇魯主題的作品是往神話體系中增加新的設定??ㄌ匾圆荒軣o視洛夫克拉夫特、德雷斯和阿仕頓等人的設定為第一原則,因此卡特的克蘇魯作品有很強的模仿色彩。卡特樂此不疲地模仿的結果就是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新設定,這些設定之后被斯科特·大衛(wèi)·阿尼歐洛夫斯基等人帶入游戲界,對之后的克蘇魯神話主題的TRPG(桌面角色扮演游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四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1981年一款由混沌元素公司推出的由洛夫克拉夫特同名小說改編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戲《克蘇魯的呼喚》面世了。該游戲一經發(fā)售,便在大眾之中流行開來,并且榮獲了如游戲設計師協(xié)會精選獎(1981, Game Designer's Guild, Select Award)在內的多項大獎。與此同時,混沌元素公司也在不斷整理克蘇魯神話的一系列設定,并將其作為規(guī)則設置于游戲之內,之后還出版了一系列與克蘇魯神話相關的小說。如今《克蘇魯的呼喚》的桌面角色扮演規(guī)則書已經更新到第七個版本了,在證明了這一游戲經久不衰的同時,也反映了克蘇魯神話正在為一般的大眾所廣泛地了解和接受。而在此之后,克蘇魯神話的影響更是從桌上游戲擴大到電子游戲、漫畫、電影、新型文學等諸多方面。在漫畫方面,像是著名的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其創(chuàng)作的恐怖漫畫中大量引用了克蘇魯神話的元素,如漫畫《地獄星》中所描繪的吞噬地球的地獄星形象就和克蘇魯神話中的外神格赫羅斯如出一轍。而電子游戲方面,像是《血源詛咒》,隨著游戲角色靈視屬性的提升,周圍會出現克蘇魯神話中那些扭曲恐怖的生物,這也同洛夫克拉夫特所提到的“越接近真相,越接近瘋狂”完美地契合。不只是《血源詛咒》,還有《沉沒之城》、《暗黑地牢》等游戲,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克蘇魯神話元素來增加游戲趣味。與此同時,國內也有許多作者試著將克蘇魯神話元素融入網絡文學當中,而在諸多作品之中要數愛潛水的烏賊的《詭秘之主》以及永恒的夏亞的《鐵鶴書》最為優(yōu)秀。前者完美地融合維多利亞時代以及蒸汽朋克的元素,塑造出了一個豐富生動的科幻世界。而后者則將克蘇魯神話和中國武俠故事完美地結合,描述了從大唐神龍初年到天寶末年的五十多年時間里,發(fā)生在大唐國境內的一系列古怪事件,字里行間平淡地訴說著對未知的恐懼。作者巧妙地模仿了洛夫克拉夫特現代神話的敘事風格,利用書信以及紙面記錄展開情節(jié),營造一種詭異恐怖的氛圍。這兩個故事的整體節(jié)奏感都很強,氛圍醞釀到位,人物性格鮮明,是少有的能傳達出幾分原著精髓的洛氏神話同人作品。
四、結語
克蘇魯神話體系因為內容的豐富性以及其獨特的魅力,在近百年來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加入其創(chuàng)作當中。也因為克蘇魯神話故事架構的包容性,使它可以跨體裁、跨媒介地與其他藝術創(chuàng)作相互融合,并且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產權以及神話資源,對于幻想類型題材的電影、游戲、漫畫等的創(chuàng)作存在著許多開發(fā)的空間。借助將我國豐富的神話原型以及文化知識產權與克蘇魯神話的元素相結合這一思路,或許就能創(chuàng)作出更加符合現代審美情趣的、擁有獨特魅力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美)H.P.洛夫克拉夫特.死靈之書[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
[2]高珊.電影中的克蘇魯神話研究[D].北京: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19.
[3]王小倩.洛夫克拉夫特恐怖小說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