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作為初中階段的主修課之一,在初中的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在做好英語教學的同時,也要真正做到寓育人于教學之中。在對學生進行英語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需要滲透德育教育,并利用英語學科特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成為有道德有文化的高素質(zhì)人才。
【關鍵詞】英語教學;德育教育 ;初中英語
【作者簡介】莫怡琳(1992.08.05-),女,漢族,廣東茂名人,珠海市第十三中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教學,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沒有道德,學問再高,也只會做越多為非作歹的事。由此可見,真才實學和思想品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思想品德起著主導的地位。初中課程新課標也明確提出,要把學生的道德、文化、理想、紀律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從而從整體上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zhì)。所以提高自身道德思想品德水平對于每一個中國青少年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分析初中英語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探究相應的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 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初中英語教師未能正確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很多影響德育教育的因素,比如教師德育教育理論水平、教師自身素質(zhì)、學生的接受水平等,但是英語教師本身沒有強烈的德育教育意識是導致德育教育未能有效地滲透于日常教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在如今的英語教育教學中,英語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的重點都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上,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2.初中英語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水平不高。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德育教育的水平。當前,一些英語教師的德育教育理論水平較低,對學生心理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不到位。而由于德育教育水平不高,英語教師未能認清德育教育目標,缺乏靈活的德育教育方法。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方法缺乏針對性。另外,教師對德育教育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德育教育能力不強。這就導致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只是進行空洞的說教,而未能運用有效的方法。例如,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的教師只會進行大聲呵斥,而不是耐心地和學生交流并進行引導,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和反感。
二、 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英語教師轉變德育教育觀念。初中英語教師需要認識到德育教育對于養(yǎng)成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重要性,轉變德育教育觀念。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品德教育方面,引導學生成為品才兼優(yōu)的社會棟梁。而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樹立全新的德育教育觀念,豐富自身的德育理論知識,并把理論知識運用到自身德育教育的實踐工作中去。
2.在教學內(nèi)容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1)在單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英語詞匯詞義豐富且詞形多變,課堂教學的二分之一時間都用于詞匯教學,因此可以通過詞匯教學的過程滲透德育教育。在解析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傳遞正能量以及正確的道德認知。這樣在使得學生掌握單詞的同時也提高了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例如在教學gradually這個單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單詞造句中實現(xiàn)德育滲透,比如“China has developed gradually after a century of sleep.” 另外,在解析這個例句意思的同時,教師可以拓展中國的曲折發(fā)展之史,從鼎盛發(fā)展到閉關鎖國后的落后挨打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復興,這樣在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也可以向學生傳遞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不會被淘汰的人生認知。又如,對achieve這個單詞,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名人的實例:The speed skating player Wu Dajing tries his best to achieve his dream to be the champion in 2018 Winter Olympic Games. 通過對這個例句的解析,教師可以向學生傳遞“只有竭盡全力才能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理念。此時可以再通過讓學生用try ones best to achieve ones dream to be…造句加強對“夢想和努力”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努力學習。
(2)在諺語解析中滲透德育教育。英語諺語看似簡單,但是其實西方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多個世紀以來西方人民生活的總結,含有豐富的生活哲理和積極向上的內(nèi)容。所以勉勵性強的英語諺語對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zhì)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英語教師可以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主題,每天在黑板上列出一句英語諺語作為每日一句。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去自主分析該諺語的意思以及內(nèi)涵,這樣既能通過學習諺語中的單詞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又能讓學生學到諺語中的精神。以“Practice makes perfect” 為例,學生一進教室便會看到這句諺語,然后他們可以利用課間對單詞“practice”“perfect”進行查閱,從而了解到“practice”和“perfect”這兩個單詞的意思以及諺語的內(nèi)涵。而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簡單闡述自己對諺語的理解以及說說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體現(xiàn)這個諺語相關道理的故事,從而深化“熟能生巧”的價值思想。其次,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模仿該諺語形式自創(chuàng)富有正能量的新諺語,如“ Effort makes success”(努力創(chuàng)造成功)等,讓學生接受生活中富有激勵性的道理。
(3)在閱讀文本講解中滲透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語教材中,閱讀是重點學習的內(nèi)容。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幫助學生拓展詞匯量,掌握相應的句子結構以及語法知識,還能通過解讀閱讀文本滲透德育教育。因此,無論在平時教材的閱讀文本教學以及課外閱讀文本練習中,教師都不能僅僅只是解詞析句,還需要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例如在教材七上第6單元“Do you like bananas”的section A 2b的閱讀中提到了飲食習慣。那么英語教師在講解這篇閱讀的時候,除了解釋每個句子的意思,帶領學生學習want to do sth、be good for、because原因狀語從句以及eating habit 等語法知識外,還需要跟學生強調(diào)擁有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以及不好飲食習慣會對身體帶來的壞處,分別給出一些實際從良好飲食習慣中得益以及受損于不好的飲食習慣的具體例子,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另外,以我自己的教學為例,在七年級上冊4-6單元檢測卷中,有一篇閱讀是關于Thanks Giving Day。那么除了講解這篇文章的意思以及拓展相關詞匯句型和解釋閱讀考題外,我會設置一些與感恩相關的問題問學生,比如“我們?yōu)槭裁匆卸鳎俊薄拔覀円獙φl感恩?”“平時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什么具體的措施感恩別人”,通過讓學生思考回答這些問題,讓他們學會感恩并且從實際行動上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等,從而向學生傳遞“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感恩的人”的道理。
3.在課外作業(yè)中滲透德育教育。當一堂課結束后,教師都會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去鞏固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但是很少有老師給學生布置與這堂課相關的德育作業(yè)。其實作業(yè)是學生每天的“必需品”,這個課外作業(yè)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很好的滲透途徑。以七年級上冊第8單元When is your birthday為例,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讓學生回去制作家人的生日日歷的作業(yè),讓學生去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學會對父母感恩?,F(xiàn)在社會的狀況是,父母都記得孩子的生日,卻鮮有孩子能夠記得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孩子會覺得父母給自己過生日是理所當然的,而自己從未關心過爸媽的生日,缺少對父母的關心。而教師就可以通過這個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和父母進行交流,去關心自己的父母。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要轉變自己的德育教育觀念,提高德育教育意識,通過在單詞教學、諺語學習、閱讀拓展以及課外德育作業(yè)方面不斷滲透德育教育,努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