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福祥
摘要:高中地理課程是高中教育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新課程的發(fā)展實施對高中地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中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地理實踐能力引起了高中地理教師的重視,教師應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以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就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一些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踐能力;核心素養(yǎng)
高中地理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是人地協調觀、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這四個部分。地理實踐能力作為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地理觀察與觀測能力以及地理調查與考察能力等。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將核心素養(yǎng)切實的落實到教學中去。
一、當今我國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現狀
隨著提出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一部分的時間越來越長,很多專家和教師都提高了對地理實踐力的重視程度。地理實踐力目前為止還沒有量化標準,無法根據書面測驗進行準確的考察,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一直是一塊短板。雖然有非常多的教師去嘗試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但是目前為止在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一)地理課程的教學時間不夠充足
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進入高中之后,隨著高考任務越來越近,學生的升學壓力大。在高一階段,學生需要不斷加強自己對課本教學內容的掌握來應對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時間緊張。在高二階段,學生需要對大部分的地理高中知識進行學習,學習內容的難度提高和數量上升,導致學生并沒有很多的精力去關注和提升自己的地理實踐力。在高三階段,地理復習的開始,繁重的復習任務又成為了實施地理實踐活動的阻力。
(二)學生外出可能存在安全問題
現在的學生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人身安全越來越重視,出于這方面的壓力,在教師如果無法完全保證學生的安全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方面往往就選擇放棄開展地理實踐課程。這是學校對學生生命安全的負責,但會影響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教師的地理實踐能力無法保證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很多的地理老師也沒有過參加地理實踐能力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的經驗。所以,現在的地理教師對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學是一個逐漸摸索的過程。在實行地理實踐活動中,教師往往起指導和組織作用,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地理實踐能力,再想通過地理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是非常困難的。
二、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中地理科目的教學內容包含自然、社會、經濟等方面,是對地理現象和規(guī)律的總結歸納,因此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可以將課本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讓學生進行地理觀測、地理調查、地理競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參加這些實踐活動,可以拓寬眼界,增加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從而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地理觀察能力,才能更好地把地理知識應用到地理實驗中。例如,在進行“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勢地形的等高線圖片,讓學生觀察、對比,并進行模仿繪制,然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繪制結果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而更有針對性的講解知識,解決學生的困惑之處。教師也可以展示出幾張典型性的山地地形圖,讓學生觀察,找出地形圖的特點,接著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分析,從而得出“等高線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等高線閉合代表山頂”這一等高線地圖特點。條件允許的話,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觀察地形。通過進行這種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
三、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地理是一門同時具有開放性和應用型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具有其獨到的優(yōu)勢。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為了對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需要自己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實踐活動,增加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教師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適應從課堂講解到課外實踐的轉變,讓學生能更好的進行對地理現象的考察。例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點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進行“地理位置對農業(yè)、工業(yè)以及人口的影響”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一個課外地理實踐活動。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當地的農業(yè)、工業(yè)、住宅區(qū)進行社會調研。調查這些區(qū)域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征,通過調查分析在課上對調查結果進行匯報和交流,從而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地理實踐調查能力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考察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對所調查出的信息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組織歸納能力。在小組協同調查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和組織能力,加深學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習氛圍更加融洽。在課堂上除了對調查結果進行研究分析,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結合所學的知識和調查內容,找出當地農業(yè)、工業(yè)、住宅區(qū)分布存在的問題,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策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高中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地理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地理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進而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延峰,焦存志.合理運用課外實踐活動 ?培養(yǎng)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J].青海教育,2019(10):49-50.
[2]袁宜.高中地理閱讀落實核心素養(yǎng)——以“雄安新區(qū)”為案例[J].現代交際,2019(19):170+169.
[3]呂志忠.例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