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鵬
摘要: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受到了各方的關注。當前中國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從師資力量到教學設備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然而,為了響應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倡導,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也應當進行相應的幫扶和改革。因此,本篇文章將主要分析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現狀,然后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望幫助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獲得進步。
關鍵詞:農村貧困地區(qū);小學教育;現狀;解決對策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農村地區(qū)的勞動力不可避免地向城市流動,農村地區(qū)的勞動力銳減,留守兒童成為突出的問題。其中在農村貧困地區(qū),由于交通不方便,位置閉塞,導致小學生的教育情況不容樂觀。然而小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應當受到農村貧困地區(qū)的重視,對于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生而言,只有學習才有可能走出貧困地區(qū),去外面的精彩世界體驗人生。因此,中國的小學教育應當解決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不公平問題,為農村地區(qū),尤其是貧困地區(qū)的小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幫助其健康成長。
1.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現狀
1.1合并的趨勢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直到2020年才完全取消,但是在之前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口外流的現象導致農村貧苦地區(qū)的小學生數量驟減。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村莊的小學生數量不足以支撐整個小學的運行,因此各個村莊之間的小學出現了合并。經過合并之后,幾個村莊可以共享同一個小學。雖然,農村貧苦地區(qū)的小學合并能有效整合教育資源,但對每一個小學生而言卻面臨著更高的風險。首先,農村地區(qū)的地形復雜,有些小學生居住在較遠的村莊,就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在上下學的路上。在新聞報道中,經常可以看到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生在上下學的路上出現意外的情況,因此從這一角度看,部分小學生的生命安全無法獲得有效的保障。其次,部分小學生會選擇住宿,但住宿需要支付較多的費用,對于農村貧苦地區(qū)的家庭而言,這意味更高的家庭支出,有些貧困家庭是無法承擔這筆費用的,故而,有部分小學生的家長綜合考慮可能會讓小學生輟學。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合并是必然的趨勢,但是合并之后對于小學生和其家庭而言,卻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zhàn)。
1.2缺乏教師隊伍
師生的人數比例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人數過少,對學生關照不夠,必然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從目前的農村貧困小學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在數量上嚴重不足,特別是音樂、美術、體育和舞蹈等學科的專業(yè)教師嚴重缺乏,語文和數學教師除了教授自己的專業(yè)課之外,還需要兼顧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教學。農村教師教學量比較繁重,而且隨著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人數的增多,學校日常管理的難度增大。除了教師的數量較低外,教師的教學質量也無法和城市相比[1]。由于農村地區(qū)位置偏遠,教學理念落后,導致如今農村的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和各種政策的變化相吻合。在城市中,已經開始施行減負教育和素質教育。但是在農村地區(qū),在小學教師的觀念中,升學和成績永遠是最為重要的事。近些年來,農村貧困的地區(qū)的教師數量減少,眾多的高素質人才也不愿意到條件艱苦的廣大的農村貧困地區(qū)進行工作。
2.農村貧困地區(qū)小學教育問題的解決策略
2.1加大扶持力度
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的發(fā)展實際上蘊含著巨大的潛力,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仍舊需要政府和公益組織的幫助才能夠進行下去。首先,當地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住宿費減免的力度來幫助小學生和家長減輕后顧之憂,保證小學生能夠不因為錢的問題而輟學。當地政府可以建立專門的資金投入到小學校園的建設層面,幫助小學生提高教室的質量和宿舍的居住條件[2]。其次,政府應當和各大公益組織進行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是那些專注于農村教育問題的公益組織。借助于公益組織的幫扶,可以解決小學生基本的后顧之憂,讓小學生能夠將全部的心思放在學習上面,而不是為上下學的路途和回家?guī)椭赀~的祖父母勞作而擔心。當然,對于農村貧苦地區(qū)小學的扶持不應當僅僅停留在資金的層面,還需要從人員方面進行支援。為了有效提升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缺乏高素質教師的問題,可以引進志愿者。在政府的鼓勵和幫助下,這些教育志愿者可以在農村地區(qū)持續(xù)教學活動長達一年或者兩年的時間。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中,志愿者需要負責專門的年級和學科,要保證為小學生提供的教育具有連續(xù)性,如此才能夠幫助小學生獲得成長。當地政府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和相關的公益組織對志愿者教師進行招募,讓更多的年輕教育者投入到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中去。
2.2調整學校布局
農村貧困地區(qū)小學布局要實事求是,要充分地考慮群眾的意見,綜合考慮群眾受教育的成本、自然環(huán)境、交通狀況、教育資源的配置等因素,通過整合和兼并小學,整合教育資源,重點要考慮群眾的利益。對于撤校的村社,要提供便利的條件,配備校車,接送學生上下學,同時發(fā)揮中心小學的教育優(yōu)勢[3]。
3.結語
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仍舊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師資問題和資金問題,當地政府和相關公益組織應當提供更大的幫扶,幫助小學生和其家長解決上學的后顧之憂,同時也應當鼓勵年輕教育者投入到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教育中去,為其帶去新鮮的血液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如此才能夠幫助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小學生帶去希望,讓他們有能力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貧困地區(qū),去更寬廣的世界。
參考文獻
[1]楊寧.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臨清市為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5):42-43.
[2]曾想文.西部農村貧困地區(qū)小學教育發(fā)展現狀淺析[J].華夏教師,2013(2):95-96.
[3]李紅玲.農村貧困地區(qū)小學教育現狀與解決對策探析[J].學周刊:下旬,2014(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