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珍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僅是小學生的主要學科,也是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主要學科,而且,語文學科是眾多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是在為學好其他學科作鋪墊。除此之外,語文也是一個人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
(一) 缺乏對語文的重視
很多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語文是和漢語緊緊掛鉤的,作為中國人,學好語文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基本上沒有什么難度。其實,他們忽略了語文所包含內容的廣泛性和復雜性。不僅家長這樣認為,很多學生也會這樣認為,因此,無論是家長對孩子的督促和輔導,還是學生本身的自學,都會相應地減少對語文的重視,轉而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上面,這就導致從學生這個根源上就缺乏對語文的重視,學好語文也就無從談起了。
(二) 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
很多小學生實際上并沒有完全適應有計劃、有安排的學習模式,尤其是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他們都還處于孩童時期,本身很難對某一件事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他們更喜歡像體育、美術等輕松的、愉快的學習內容,而不是一直在朗讀、背誦、默寫的“枯燥”語文。因此,很多學困生對語文“無能為力”,關鍵的原因就是缺乏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有很多學生會因為對語文不感興趣,但又不得不去學,轉而排斥語文。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了興趣,就沒有了動力,將一件事情做好也就很難。
(三)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較差
進入小學階段后,學生的學習也就進入了正式的階段,語文也不再是單純的講故事、學漢字。不斷增加的生僻字,各種各樣的詞語、背誦等,導致一些學生無法適應這門學科的學習,越是學不進去就越沒有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小學生不同于初中生、高中生等,他們年齡小、玩心重,學習的自覺性較差,事事都需要老師和家長督促,而語文學科內容瑣碎,一張語文考卷上的題型就多種多樣,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無法保證對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進行督促和檢查。
二、轉化策略
(一) 加強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
家長應該和學生一起增加對語文的重視程度,應該從根本上意識到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同等重要,要分配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門學科,家長對孩子的幫助和輔導也應該更多,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壓力,認為學習語文是一件理所當然的很簡單的事。
(二)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币寣W困生學好語文,首先就要讓他們喜歡上語文,對語文產生興趣。因此,老師對學困生應該更加有耐心,不斷地引導這些學生,讓他們明白學習語文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也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少年時代的小學生本身就會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老師更應該抓住這一點,可以經常在課堂上組織一些語文小游戲,例如,成語接龍、造句、看圖編故事等,以此來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們學到一些知識,減少學習語文的“恐懼感”。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困生”多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备郀柣舱f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迸囵B(yǎng)閱讀習慣,當學生愛上閱讀,許多問題就迎難而解。所以,培養(yǎng)“學困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困生”多讀書、讀好書,就一定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筆者提倡開放式讀書,個性化讀書,不拘泥于傳統(tǒng)方法。筆者鼓勵“學困生”多讀書,并經常指導他們閱讀。
首先是看自己喜歡的書。喜歡武俠就鼓勵學生讀武俠,喜歡經典就引導學生讀經典,只要不是“禁書”,都允許學生讀。看喜歡的課外讀物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認知、主動吸收知識,并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和確立主體意識,從依賴型的學習向主體型的學習轉變。
其次是提倡“多積累,多展示”。給“學困生”一個展示平臺,讓他們從中獲得快樂。在筆者的教學中,經常舉行讀書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特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樂于參與。比如:筆者所帶班里的“學困生”中有位“三國迷”L,對《三國演義》特別癡迷。于是,筆者利用晨讀,開展“L說三國”活動,每天給他展示10分鐘,“美人計”“反間計”“空城計”……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同學們都被吸引住了。于是,筆者抓住機會,讓他博覽群書,然后引導他,學習其他科目也一樣,多練多學就懂了。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教師經常鼓勵“學困生”隨身帶筆記本,學會圈圈點點,摘錄好詞好句。每隔一段時間,教師都會讓學生展示學習筆記,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和感受,并給予肯定及時表揚。
參考文獻:
[1]廖遠樂. 跨越絆腳石鋪平學習路——以多元互動的激勵教學模式轉化學困生的教學探究[J]. 教育觀察,2019,8(18):94+102.
[2]王可為. 英語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J].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19(06):116-118.
[3]何瑩. 高校學困生現(xiàn)狀研究[J]. 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