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爾·木海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促進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導向性作用,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有效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認識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對此,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學生在人生初始階段形成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情景教學;教學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小學階段的教育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今后的人生觀價值觀,而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能夠提升學生的品德,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在新形勢下,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小學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進行了新的認識,從基本學情出發(fā),確定教學策略,以此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材中的每一幅圖片、每一段對話、每一次提醒都凝聚著教材編者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呵護和尊重。
一、情境教學在道德與法制課上的運用
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nèi)容,教師要基于對學生了解的前提下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設計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除了服務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的情境設計外,還應有一些教學組織相關的情景。將生活情境帶入課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學創(chuàng)造情境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建立模擬場景的嘗試,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身臨其境的去體味、去嘗試。例如,在講解法律知識之后,可以建立模擬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對于一些情況進行討論。教師既可以設定固定的情節(jié),讓學生進行演繹,也可不設定情境,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自主的設定情境,展開教學。
二、以情感體驗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老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通過講述歷史故事、觀看電視記錄片和教學影視片等方式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理論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從情感上體會道德與法治的嚴肅性和重要性,讓學生從心靈上真正感悟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重大意義。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們要學會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讓被動學習為有效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要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后就會提升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去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必要的,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思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也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總體上難度系數(shù)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并且參與到其中就能夠?qū)χR進行總結(jié),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針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還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讓學生能夠跳出以前的漩渦。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
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認真組織和開展校園活動。比如每周的升旗儀式、班隊會、晨會等,學校組織每月的法制知識講座,還可以開展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做到形式新穎,內(nèi)容充實。班會活動是對學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徑,要針對班級學生的情況,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不同的成長時期召開不同的班會,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思想教育。堅持每周準時開設,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感恩教育、遵紀守法、努力學習、實現(xiàn)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華,得到全面發(fā)展。
五、開展多樣活動,獲得情感體驗
道德與法治內(nèi)容標準的特點之一就是倡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因為“兒童的認識全來源于活動?!被顒邮菍W生學習的初始。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活動,重視經(jīng)驗與體驗的獲得,在活動中生成,在活動中導悟,也是對新課程教學的一種極好的補充。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因素,化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動”起來,多進行活動并且每一次活動都緊緊圍繞課堂學習的主題,時時注意做到精益求精。在以往學生的學習中我主要應用下列幾種學習活動,即想象、游戲、實踐、角色扮演等等方式來輔助教學。
想象。是一種有趣的活動方式,學生對此往往樂此不疲。其原因有很多其一是這一年齡的學生想象力豐富,他們往往在學到某一知識點或是看到課文中某一段文字或圖片就會展開聯(lián)想,這種想象教師利用不當就會成為學生開小差的原因了,若是利用好的話就會對學習的內(nèi)容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既然如此我在教學中就盡量多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有的放失進行想象這種學習活動。
游戲。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了,在課堂上多做游戲?qū)τ趯W生來說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在這么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掌握知識就不會變的如往常般枯燥乏味而是輕輕松松愉快的接受了。這種做游戲的快樂對于小學生來說會很快遷移為學習《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是快樂的,這樣對以后的教學的大有益處的。
實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終目標,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實到自身的行為中去,這就需要聯(lián)系實際,導之以行。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教學的內(nèi)容又大多貼近生活,要在實際生活中完成養(yǎng)成教育,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關鍵還在課外。我們要利用有限的課堂,設計多樣的活動,把學生的課外活動串接起來,真正使品德教學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角色扮演。有助于提高兒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觀點的能力。角色扮演的頻率與各種承擔能力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不管什么性別、智商的兒童,經(jīng)常與同伴進行角色扮演,比其他兒童,更易與同伴相處,更受同伴歡迎,社會技能更強。因此,低年級思想品德課,應結(jié)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基礎,以孩子愛模仿別人的特點為突破口、給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實踐的空間,發(fā)展良好的個性,促進健康的人格。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師,我們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從學生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把道德與法制相結(jié)合落到實處,讓我的學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社會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