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大學新生報道季都是送行季、離別季,與急于融入大學新生活的學子不同的是家長即刻開啟了分離不適模式:不舍與思念,擔憂和焦慮,孤獨和失落……部分家長甚至出現(xiàn)了“空巢綜合征”。只有追根溯源,深挖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幫助新生家長盡快完成心理調適和生活調整,開啟人生精彩后半程。
【關鍵詞】新生家長? 分離不適? 空巢? 調適
每年有700萬新生踏入高校校門,與急于融入大學新生活的學子不同的是,新生家長出現(xiàn)了種種分離不適現(xiàn)象:不舍與思念,擔憂和焦慮,孤獨和失落……部分家長甚至出現(xiàn)了“空巢綜合征”。只有追根溯源,深挖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盡快幫助其完成心理調適和生活調整,開啟人生精彩后半程。
一、新生家長分離不適的種種表現(xiàn)
誠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經(jīng)歷、性格特點不盡相同,每位新生家長分離不適的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據(jù)筆者觀察,呈現(xiàn)一些普遍特征:
(一)不舍與思念
親人間因為血緣紐帶及長期的共同生活彼此早已經(jīng)融為一體,分離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這種離別的痛苦我們在人生各個階段都會體會到。比如孩子入園時撕心裂肺的痛哭;伴侶分別時徹夜難眠的相思;老人離世時陰陽兩隔的悲慟。十八年的朝夕相處,子女驟然離開,家長的不舍和思念如排山倒海般洶涌澎湃。不過子女的異鄉(xiāng)求學導致的分離,家長表現(xiàn)為感性與理性、思念與希望的的交織。即情感上舍不得孩子,理智上為孩子上大學驕傲,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二)擔憂和焦慮
搜索詞條“分離不適”,發(fā)現(xiàn)“分離不適”經(jīng)常又被叫做“分離焦慮”,可見“焦慮”是這種不適心態(tài)的鮮明特點。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簡單幾個字把子女在外父母的心情描繪的淋漓盡致。
他鄉(xiāng)生活的不確定性;前途未來的不可知性;全新的大學課程;能否與同學室友和諧相處……都讓分離初期的父母憂心仲仲,無法安心。有部分家長總是擔心自己孩子在外遇到坑蒙拐騙,有關報道家長馬上進行情景假設,浮想聯(lián)翩而寢食難安。新生入校后個別家長甚至滯留在子女求學的城市,戀戀不舍、不忍離去。大部分家長只能不斷搜索撿拾著與子女相關的信息碎片。如父母成了子女學校的網(wǎng)站和公眾號的忠實粉絲;對子女所學專業(yè)動向的新聞分外關注;對子女生活城市的天氣狀況格外留意……有一篇文章《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在家長群被頻繁轉發(fā),就說明這樣的情感引發(fā)了家長們的共鳴共振。
(三)孤獨和失落
中國家長習慣于“一切為了孩子”,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孩子外出求學讓家庭的喧囂歸于平靜,豐富的生活歸為單調,緊張的節(jié)奏變得舒緩。家長一時間難以適應,感覺無所適從。表現(xiàn)為子女離家讓父母食之無味,寢之難安。面對空蕩蕩冷清的家悵然若失,黯然神傷。甚至傷感郁悶,產(chǎn)生強烈的孤獨感、失落感。
除了以上三種子女離家后家長共通的心態(tài)外,筆者注意到大部分母親比父親面對子女離家焦慮感更明顯;全職媽媽面對母親角色的中斷產(chǎn)生的挫敗感沮喪感更為強烈;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子女的牽掛擔心普遍更甚。
二、新生家長分離不適的原因分析
深究分離不適的原因有固有家庭結構驟變的必然原因,也有中國家庭中親子模式處理不當?shù)钠毡樵?,更有特殊家庭結構造成分離不適加劇的個性原因。只有追根溯源,深挖癥結,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一)分離不適是子女離家初期家長必然的狀態(tài)。
多情自古傷離別,一個具有七情六欲的人面臨與至親的分離出現(xiàn)心理生理反應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1)現(xiàn)代化城市化進程使得“分離”成為常態(tài),“空巢”成為了家庭結構的最普遍模式。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加速了家庭成員彼此分離的步伐。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交通通訊的發(fā)達使得異地求學、就業(yè)、定居成為常態(tài)。子女外出求學多是為了積累更優(yōu)質的人力資本,獲得更好發(fā)展機會而主動選擇的結果,因此家庭成員有一定心理準備,適應的過程會更快。
(2)青春期的分離是每個父母必須直面的人生體驗過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指向聚合,唯獨父母與子女的愛指向分離。子女從出生就開始了分離個體化的過程,斷奶、入園、上學每一步都是在脫離親人,融于社會。百度詞條“分離不適”或“分離焦慮”,多數(shù)文章探討是幼兒入園的反應,家長孩子都不適強烈,而青春期分離,與子女熱烈擁抱新生活的義無反顧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父母的不舍羈絆,即更多的表現(xiàn)是父母離不開子女。龍應臺的文章《目送》觸動了無數(shù)父母的淚點,文中這樣寫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p>
中國家庭往往忽略了成員彼此應有的獨立性。表現(xiàn)為父母往往忘記界限,總想控制甚至主宰子女的生活。比如對子女的興趣愛好橫加干涉,在子女學校志愿的選擇中反客為主,在戀愛婚姻問題上越俎代庖,親子一體化的結果讓彼此的“心理臍帶”難以剪斷,離別痛苦變得難以承受。
(3)穩(wěn)定家庭結構的驟變需要一個調整再適應的過程。從結構功能主義的角度來講,社會治理需要一套平衡協(xié)調的機制,其中特別強調的是“穩(wěn)定的秩序”,家庭結構亦是如此。家庭成員之間長期不斷磨合,形成了穩(wěn)定的結構、均衡的秩序、固有的互動模式。穩(wěn)定和諧的家庭結構大大增強了家庭成員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數(shù)。久而久之,也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的習慣性依賴。子女外出求學是對存在近二十年“三口之家”家庭穩(wěn)定結構的破壞,帶來的失衡失穩(wěn)的“兩口之家”。面對這種驟然變化,需要一個再適應、再調整、再平衡的過程。
(二)母親的分離不適感普遍強于父親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新生父母的分離不適感表現(xiàn)為母親比父親更明顯的特點。除了女性更感性,男性更理性,女性容易情緒外露,男性情感內斂之外,還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1)自然生理屬性密切了母子的天然聯(lián)系。從原始的動物屬性來看,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和之后的哺乳期密切了母子的天然聯(lián)系。這種生理特點強化了母子連心,也反過來造成了母親對孩子的情感依賴。
(2)母親的失落感與家庭內部角色定位有關。夫妻雙方在家庭內部自然進行著角色分工,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責任義務。大部分家庭遵循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習慣。女性因為溫柔、細心、體貼的性格特點也更適合做家庭內部的管理者。大部分女性承擔了更多的家務勞動和照顧子女的任務,“母親”角色成了女性最重要的人生角色。一旦子女離家,母親角色中斷或弱化,心理容易出現(xiàn)難以填補的空白。
職業(yè)女性在母親角色弱化或中斷后可以通過調整心態(tài),投身職場,強化工作等社會角色來進行情感轉移。而全職媽媽由于主動或被動的選擇,長期社會角色喪失,往往通過母親、妻子角色的完美扮演來證明其自身的能力價值。子女離家后全職媽媽關注點被抽空,價值感喪失,容易出現(xiàn)心理坍塌,受挫感更強烈。
(三)特殊家庭結構使得父母的分離不適感更強烈的原因分析
據(jù)筆者觀察一些特殊的家庭結構使得父母面臨分離時不適感表現(xiàn)的更為強烈,最常見的是獨生子女家庭和單親家庭。
1.獨生子女家庭
不妨從家庭生命周期理論來看一下獨生子女家庭子女離家后父母不適感強烈的原因。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展示了家庭變遷的動態(tài)過程,以生命發(fā)展階段來類比家庭從成立到消亡的過程。家庭生命周期被劃分為形成、發(fā)展(第一個子女出生)、穩(wěn)定(最后一個子女出生)、收縮(第一個子女離開)、空巢(最后一個子女離開)、解體六個階段。其中的空巢(empty nest)用小鳥長大離巢、老鳥空巢獨守比喻子女長大離家,只剩父母留守這一階段。非獨生子女家庭從收縮期到空巢期有幾年過渡。子女離開是漸次離開的,父母心態(tài)生活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雖然一個子女離開,仍需要照顧其他子女,情感得以轉移。而獨生子女家庭伴隨唯一的孩子離家,家庭即刻完成從收縮到空巢的過程,生活是驟變不是漸變,缺乏調整、適應、緩沖的過程,如果遲遲不能完成調適,就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再一點,獨生子女家庭子女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予子女更多的關愛與呵護,也寄予更高的期望值。過度呵護導致子女生存能力降低,父母對子女離家后的生活能力無比擔憂;更高的期望值導致獨生子女的生活處處被監(jiān)管,被束縛感強烈,急于掙脫父母,享受自由,尤其是男孩。上大學后與父母主動聯(lián)系較少。空間和心理上的雙重疏離,反過來讓父母的失落感更加強烈。
2.單親家庭
一般家庭結構中起碼包括了親子縱向關系和夫妻橫向關系這兩對關系,一旦一對關系減弱或消失,另一對關系自動會進行調節(jié),發(fā)揮代償作用。而單親家庭缺乏夫妻這條橫向關系的自我舒緩,家長對子女情感依賴強烈。上大學后學費、生活費增加也加大了父母經(jīng)濟負擔,單親家庭家長經(jīng)濟壓力顯然更大。子女離家?guī)淼那楦屑耐械娜笔Ш蜐撛诮?jīng)濟壓力的加大,雙重壓力讓這種分離不適雪上加霜。
總之,面對大學新生入學這樣驟然而來的分離,部分家長出現(xiàn)分離不適是極為正常的現(xiàn)象,從自身、家庭、社會各個層面予以情感支持,生活調適,幫助新生父母盡快適應子女不在身邊的生活,逐步建立全新的生活模式,走出不適,開啟美好人生后半程。
參考資料:
[1]彭妮婭.家長應把握親子關系中的親密感和距離感[J].中國德育,2019(3).
[2]劉楠.新“空巢”家庭的角色適應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
[3]周英潔.淺談大一新生家長的分離不適現(xiàn)象及解決路徑[J].活力,2019(10).
作者介紹:周英潔(1973-),女,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歷史學、社會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