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琴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如任務型的語言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本文以譯林版英語四下第六單元《Whose dress is this?》為例,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任務型學習。
關鍵詞:情境;體驗;任務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5-069-1
任務型學習強調“能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故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活動,是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語言形式和結構的操練。任務要有明確的交流目的、真實的交流意義和操作要求,并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語言和思維。任務的內容和形式也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出發(f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一、基于目標,設計情境
真正的語言是自然而又真實的,是人與人之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反饋信息的交流過程。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語言使用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運用語言交際的機會。
譯林版英語四下第六單元《Whose dress is this?》的場景是一次化妝舞會,是屬于較西方化的活動,與中國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果教學時純粹按照課文安排,讓學生“真實”地試穿衣服的情境設計比較勉強,試穿衣服也只會讓個別人主動參與而其他的學生在被動參與,而且也花時間。學習的目的是最終要能回到學生生活中,讓學生有話說,因此為了讓學生人人參與,人人有話說,本課以“Funny”為要求,讓學生自主搭配服飾(課前讓學生準備好不同服飾的剪紙),然后以討論學生的作品為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實現(xiàn)目標語的實踐與運用。
二、層層推進,注重實踐
任務一:游戲導入、切入主題
游戲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游戲的語言功能,因此在做游戲前設計了生活化的情景對話,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本課的相關語境。
T: Look at...s blouse. You look nice in yellow. Your sweater looks nice...
T: Look at...
Ss: Its smart. Its nice. Its red. I like her blouse...
基于學生課堂的真實場景,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都有話可說,在“頭腦風暴式的回應”中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為進一步學習鋪下了基石。接著就進行了“Listen and act”游戲引出關于服飾類新舊知識,進行有機的復習和學習。
T: If you are in a red sweater today, please stand up.
T: If you are in black / blue trousers today, please stand up. (Some students stand up)
游戲的設計,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也因是“Listen and act”游戲,激活了學生的舊知,增強了學生學習新知積極性和信心。如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因大部分學生平時都穿牛仔褲,但學生只學過 “trousers”,所以穿牛仔褲的學生也會有站起來。這時教師自然引導說 “Sorry, youre not in trousers, youre in jeans today. This is a pair of jeans.”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自然地獲得“jeans, a pair of jeans, gloves, a pair of gloves”等新知的學習。
任務二: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新知
1. 新詞學習。本課中“funny, so, too”作為新知的學習或許很簡單,但簡單的學習不能讓學生有深刻的印象,從而讓學生能夠真實地運用起來。為了讓學生更地體會和理解。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和理解,教師以”funny”為詞眼通過剪紙設計一張圖片讓學生進行對話。
T: Look, is this a funny girl? Why does she look funny?
S1: Her shoes are big.
T: Yes. Her shoes are so big.
S2: Her skirt is short.
S3: Her skirt is too short.
此環(huán)節(jié)主中的“funny”顯然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表達意愿。開放性的活動設計讓每位學生學生有話可想、有話可說,在真實的交際中學生獲得了言語體驗。
2.目標語呈現(xiàn)。本單元重點句型是“Whose... is / are...?”,本課的學習重點卻只要讓學生初步感受、理解、會說、會用這一新句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新的目標語,因此基于剛才的剪紙圖片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第二輪的對話。
T: Her skirt is short. Oh, its not her skirt. Guess: Whose skirt is it? ...
話輪的延續(xù),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到目標語的語用功能。“信息溝”也讓學生的交流變得通暢而有意義,更多的學生愿意去嘗試運用新語言來解決實際問題。
3.課文理解。譯林版教材第一板塊都為“storytime”并配有圖片。因此學習時充分利用圖片情境和故事情境指導學生理解。如讓學生看圖了解故事的人物、時間和地點等,并預測故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在充分讀圖的礎上通過設問引導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如“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are they going? At the part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o looks funny? Why? Whose gloves are they?”并通過“看、聽、說和讀”等環(huán)節(jié)進一步讓學生理解故事內容。
三、動手設計,嘗試運用
學語言是為了用語言。英語作為外語學習,學生缺少了使用的機會和情境。為了順利地開展英語教學,教師經常會替代學生說,或說上句接下句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扶著學生學而不敢輕易地放手。這樣,一節(jié)課中老師往往處于中心地位,學生只是配合者。而在任務的驅動下,可以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交際情境運用英語,從而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本課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目標進行對話,故在拓展學習中首先設計了一個“A funny boy / girl”為主題的任務,讓學生分小組用剪紙動手設計自己組的模特兒(女孩或男孩),任務要求就是比一比哪一組的模特兒最有趣。設計完成后,全班評價哪組的作品最有趣,并陳述理由。這一環(huán)節(jié)并不在于要評出最有趣的作品,重點在于讓更多的學生各抒自見,從而實現(xiàn)新語言的靈活運用。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開展了第二個任務“A good designer.”基于每組“A funny boy / girl”的作品基礎上重新進行設計。在這一次的活動中“The... is / are big / small. Try... on.”這些新目標語也得到了充分的運用。任務型的拓展運用活動中尊重了每位學生的學習經驗,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
學習語言是為了使用語言,任務型學習正是實現(xiàn)了課堂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將英語成為了學生需要的語言,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從而感受成功的愉快。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小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