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嬋娟
摘要:立體造型拓展課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針對立體造型拓展課的特殊性進行探究性教學研究。
關鍵詞:立體造型;創(chuàng)造型思維;空間意識;綜合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6-0249-01
新課程標準將美術教學領域分為“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領域。細細品之,立體造型設計其實可以應用于每一個領域之中。在美術課堂上,老師要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使學生在動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感受快樂。然而,現(xiàn)在的初中生普遍存在造型基礎較薄弱、立體造型和空間思維意識不強、動手能力差的情況。當代學生被動的受到各種二維平面藝術的影響,學生缺乏對所關注的興趣愛好進行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的立體轉換意識,例如: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卡通動漫,但絕大部分學生僅僅是對所喜歡的卡通動漫元素進行二維平面上的繪制,他們很少有將所喜歡的卡通動漫元素進行立體造型創(chuàng)作的。其實,思維空間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形成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1.設立方向:目標明確創(chuàng)能力
首先,在知識與技能上,造型要以視覺為基礎,按照一定的立體構成的原則組合成美好的形體。其次,在過程和方法上,以點、線、面、肌理等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研究空間的立體形態(tài)和立體造型各元素的構成法則,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后,利用任務可以揭示立體造型的基本規(guī)律,明確立體造型的基本原理,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實現(xiàn)共贏。
以立體造型拓展課《創(chuàng)意臺燈》一課為例,需要學生收集生活中適合用來制作臺燈造型的材料,了解臺燈的造型結構。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熟悉材料的特性,了解其空間屬性,為制造立體造型作品打下了空間基礎。接下來,按照立體構成法則:點、線、面、高低、大小等要求完成作品。學生用一次性紙杯組合臺燈的燈罩,用保鮮膜用完后留下的紙軸做燈柱,用菜盤當?shù)鬃倮秒p面膠、膠棒等輔助工具,用彩紙、顏料進行裝飾,增強臺燈的美感。學生從“創(chuàng)意”著手設計臺燈,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2.搜集材料:廣搜集細分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產(chǎn)生量也天天在增加。怎樣能變廢為寶呢?在我們的立體造型拓展課中,就能實現(xiàn)變廢為寶這件事。首先,對于學生拿到學校的“廢品”進行分類。按照點、線、面是立體造型的基本元素這個原則。我們把搜集到的材料簡單的分成三大塊“點材”、“線材”、“面材”?!包c材”主要有:小石子、紐扣、瓶蓋等;“線材”主要有:鐵絲、吸管、毛線、電線、麻繩等;“面材”主要有:紙板、盤子、塑料板、鐵皮等。根據(jù)材料的特性,將材料合理分類、妥善保管。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學生能了解材料的特性,通過一定時間的參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快速的選擇合適的材料。學生在此過程中,能養(yǎng)成一定的條理性,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類的習慣,同時,鍛煉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以《巧用身邊的材料》這一課為例,老師要求孩子們做一條最與眾不同的魚。孩子們有用橡皮泥做的;用橘子皮加牙簽做的;用各種金屬材料組合做的;用樹枝組合做的;用樹葉組合做的;用碎布料做的……孩子們用盡心思、物盡其用,最后給我們展示一桌別開生面的百魚宴。在學生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材料、合理利用材料的好習慣。積極引導學生,使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得到成長,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方展示自我、表現(xiàn)自我的小天地。為學生開拓視野、提高思維能力、豐富想象力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
3.課堂延伸:拓展課上展風采
立體造型拓展課,不像其他的上課內(nèi)容。它需要材料準備充分,空間思維能力強,動手能力強。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制作過程中,孩子們要學會團隊合作。比如《我設計的服裝》這一課,往常都是讓孩子們進行服裝的設計圖稿。開設立體造型拓展課后,在上完這課內(nèi)容,孩子們很自然的就知道社團課的上課內(nèi)容是什么,得準備什么材料。課后收集制作服裝的材料:報紙、一次性垃圾袋、皺紋紙、碎布料……在拓展課上,孩子們自由組合,一起完成服裝的設計。從服裝款式到服裝材料,從用針線縫合還是用膠布粘貼,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細致入微的關注到。而作為老師需要做的是在學生制作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適時的給予幫助,答疑解難是每位老師不可缺席的事情。
4.查缺補漏:自評互評促成長
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認清自我,查缺補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教師應積極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成果展示時引入評分標準,既給了學生一個能力的肯定,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還能給學生一個評價的方向。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評價過程中,既能學會如何正確的評價作品,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研究與思考
5.1 立體造型拓展課還在摸索中前進,教師是否應該給學生一個示范作品,示范作品會不會制約學生的潛能,這是筆者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5.2 有的同學想法很多,但是做不出成品,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怎樣合理的借助外在輔助條件提高學生的成品率。
5.3 由于美術教室的局限性,如何將作品很好的展示與陳列,加大學生間的經(jīng)驗交流,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 趙殿澤編著.《立體構成》.遼寧美術出版社,1991年.
[3]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 雨霧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