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營
摘 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善于合作、提升能力,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展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提升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7-0098-02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課堂教學由無效向有效提升、由低效向高效推進,由教師“一言堂”向學生“齊展示”轉變,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已經逐漸成為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核心問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一、化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基礎之上,讓學生在耳熟能詳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特定場景的模擬,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使學生體驗化學知識的價值。課堂教學情境設計是針對授課教師所敘述的內容進行的,主要是激發(fā)、維持、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化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1.借助實驗現象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奇妙的化學實驗、多彩的實驗現象可以把學生帶到美麗的化學世界,讓他們在實驗的探究和體驗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操作、學會創(chuàng)造。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領下,會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活躍思維,以完成學習目標并強化學習效果。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要研究的物質很多,元素間可以構成很多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性質不同,不同價態(tài)的離子的性質也不同,相關的反應方程式更是不計其數。單純記憶很困難,而實驗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更直觀,更深刻。例如,在教學鐵離子的性質時,教師可以提供實驗儀器藥品讓學生做實驗,通過實驗結論歸納不同價態(tài)鐵離子的性質,進而完成鐵的知識導圖。而教學氯氣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以通過氯氣與干燥的有色布條作用和氯氣與濕潤的有色布條作用做對比實驗,借助對比實驗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
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于一體,具有生動形象、圖文并茂、信息量大等特點。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輔助教學,可以用宏觀模擬微觀,變抽象為直觀,將動態(tài)的反應定格在瞬間來進行分析,展示不適宜在課堂中演示的實驗,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例如,在探究鹵族元素化學性質遞變規(guī)律時,為突出F2與H2反應劇烈,黑暗處就可以發(fā)生爆炸,并對比F2、Cl2、Br2、I2氧化性強弱遞變性,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教師僅通過語言表述實驗現象,學生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實驗,也就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很可能出現剛學完的知識就很快遺忘的現象。而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實驗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觀察爆炸現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鞏固記憶。
3.制造認知矛盾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認知矛盾源于新舊知識之間缺乏聯系,或者說原有的知識經驗不能準確解釋、建構新知識,出現了認知過程中的缺位。認知矛盾的存在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望,可以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研討氛圍。例如,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鈉排在銅的前面,教師若要求學生寫出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一些學生會把該方程式寫成金屬鈉和硫酸銅的置換反應,與實驗事實不符。這時,教師應不急于解釋、糾錯,而是當堂演示“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通過實驗現象觀察,學生會發(fā)現: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并沒有暗紅色的金屬銅生成,而是出現了明顯的藍色沉淀,并有大量氣泡生成。實驗現象與學生的原有認知發(fā)生了矛盾沖突,學生感到很奇怪,不能用所學知識加以解釋,于是千方百計地尋求問題的答案,促使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積極開動腦筋,從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4.運用知識對比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利用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通過對比分析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例如,在教學“鎂、鋁的性質”時,教師可通過回顧鈉的性質,讓學生自主類比推測鎂、鋁的性質。又如,在教學“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時,教師可通入回顧化學平衡的知識(如平衡狀態(tài)的判定、平衡常數等)進行導入,提出“如何判斷電離平衡”“電離平衡常數如何定義和計算”等問題,讓學生學習新的知識點。
5.利用典型問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典型問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典型問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進而引領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安排學生展示,引導學生總結提升,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形成立體的交互思維網絡,往往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濃硫酸的化學性質并分析“碳和濃硫酸加熱反應產物推斷”的實驗習題時,教師可以事先拋出幾個典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該反應的主要產物有哪些?如何通過實驗證明產物的生成?怎樣設計實驗來檢驗產物的存在?檢驗氣體產物的先后順序如何?各種化學裝置中的實驗現象是什么?如何評價剛才的實驗設計方案?這些典型問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實現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6.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真正理解化學知識的重要性,體會化學應用的重要價值。例如,在教學“物質的量”時,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教師可以從一盒紙、一箱飲料、一袋大米入手,說明數目多時要用集合體來描述,進而引出研究分子、原子等看不見的微粒時也需要引入集合體的概念,這樣很容易就引出物質的量的概念了。
總之,情境創(chuàng)設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梁弘文,武衍杰,黃丹青.從情境素材到設計基于真實情境的化學教學——以“工業(yè)制硝酸”情境為例[J].化學教學,2019(09).
[2]郝明霞.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提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以“苯”為例[J].教育觀察,2019(26).
[3]楊成.探討問題情境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