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文 劉相粉
〔摘要〕隨著疫情防控持續(xù)向好,中小學生陸續(xù)重返校園,學生復課返校后的心理、思想、學習等狀況是學校、家庭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大事。自編問卷調查了初中學生返校前后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期待早日返校的愿望比較迫切,返校后學生總體心理狀態(tài)良好,能很快適應學習生活。經(jīng)過抗疫的洗禮,學生也收獲了很多正能量。調查同時發(fā)現(xiàn),長時間網(wǎng)絡學習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焦慮及厭學、親子關系緊張等問題,極少數(shù)學生心理問題較嚴重。基于此提出建議:精準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干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家?;樱倚y手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護航者;摸清學情,科學調整教學計劃,有效處理線上教學遺留;化“?!睘椤皺C”,抓住教育契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抓實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織密校園疫情防控網(wǎng)。
〔關鍵詞〕初中學生;復課返校;心理健康狀況;學習狀況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7-0025-03
一、調查背景及調查方法
庚子新年,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大事件。隨著中小學生重返校園,學生復課返校后的心理、學習等狀況怎樣,如何幫助學生做好心理抗疫,迅速調整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是擺在所有學校面前的一件大事。
山東省教育廳和日照市教育局先后發(fā)文,要求扎實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1]。為全面掌握中學生返校復學后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狀況,及時開展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工作,幫助學生有效恢復常態(tài)化學習,維護校園穩(wěn)定,我校(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實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聯(lián)合另外兩所學校組織了本次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初中學生,采用網(wǎng)上問卷、自愿參加、匿名答卷的形式進行。問卷內(nèi)容圍繞復課返校前后學生的心理、學習、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展開,以期多維度了解學生復課返校后的狀況。
二、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選取山東省日照市一所鄉(xiāng)鎮(zhèn)初級中學和一所城區(qū)初級中學,共收到有效答卷903份。從學生分布來看,城區(qū)學生占60.5%,農(nóng)村學生占39.5%;從學生性別來看,男生占49.4%,女生占50.6%;從學段來看,初一占35.9%,初二占38.6%,初三占25.5%。整體來看,學生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調查結果
(一)學生返校前的心理狀況
調查顯示,在“超長版”寒假中,有72.5%的學生認為最開心的事情是與家人長時間在一起,選擇“學習壓力小”和“睡眠、玩耍時間充足”的分別占32.7%、32.1%。
雖然一延再延的寒假帶給學生更多的自由,但是長時間的在線學習也讓學生感覺并不輕松。許多學生認為寒假最不開心的事是擔心落下太多的課,跟不上學習,這一比例高達81.7%;其次,是疫情期間只能待在家里上網(wǎng)課,太不自由了,占53.6%;還有47.2%的學生因不能和朋友經(jīng)常玩耍不開心;25%的學生覺得在家里上網(wǎng)課,天天在父母眼皮子底下,父母監(jiān)督得太嚴。
相比居家在線學習和在學校學習,77.26%的學生更喜歡在校學習,喜歡居家在線學習的僅占5.41%。這和前面兩項調查是相輔相成的,顯然學生在權衡居家在線學習的利弊之后,還是認為回歸學校更踏實。
值得注意的是,在農(nóng)村,由于終端設備、寬帶網(wǎng)絡等條件相對落后,學生在線學習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之農(nóng)村家長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空閑時間相對較少、輔導學生的能力和時間相對不足、監(jiān)管跟不上等原因,學生學習效果很難保證。所以,農(nóng)村學生更擔心居家在線學習落下太多的課,更期待早日復課返校,回到學校學習。
(二)學生返校后的心理狀況
本次調查是在畢業(yè)年級返校兩周、非畢業(yè)年級返校一周后進行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由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主觀上期待早日復課返校,客觀上疫情趨于平穩(wěn),所以返校后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評價總體良好。71.74%的學生感覺自己返校后心理狀態(tài)“非常好”,表示“有點困惑”的占20.2%,“困惑較多”的占2.87%,感覺“自己有心理疾病”的占0.99%,另有4.19%的學生選擇了“保密”。
在感覺“困惑較多”和“有心理疾病”的學生中,選擇“有些需要”和“非常需要”心理輔導的比例分別為30.28%和5.05%。換算到每個班,平均每兩個班1人,這和平時心理輔導的情況基本符合。
(三)學生返校后的情緒分析
62.5%的學生返校后情緒比較平靜,37.5%的學生常感到激動、興奮,13%的學生感覺恐慌、害怕,14.6%的學生有緊張、焦慮感,感覺煩躁易怒、情緒低落的學生分別占8.4%和5.5%。
調查顯示,學業(yè)問題是影響中學生情緒最主要的因素,平均高達77.1%,遠遠高于其他因素。因學業(yè)問題導致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緊張及考試焦慮、厭學等心理問題也是日常心理輔導經(jīng)常面對的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yè)年級學生在學業(yè)問題、親子關系和生涯規(guī)劃方面的焦慮遠遠高于非畢業(yè)年級學生;選擇因其他因素導致負性情緒的高達58%,遠遠高于非畢業(yè)年級。
調查顯示,有了負性情緒,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選擇自我調節(jié)、傾訴等正確的方式調整自己,做情緒的主人。其中選擇“自我調節(jié)”的占76.19%,選擇“孤獨、無人訴說和生悶氣”“對自己發(fā)脾氣”的分別占11.63%和10.41%。
(四)返校后學習狀態(tài)分析
調查顯示,95.2%的學生適應或基本適應返校學習,表示“不適應”的僅占0.22%。居家線上學習時,許多學生手不離機。復學返校后,手機被家長沒收,原來還擔心孩子們受不了,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71%的學生覺得“還行,沒有太大影響”;21%的學生“有些失落,但能很快調整”;表示“很反感但沒辦法”的占6%;表示“受不了,想方設法弄到手機”的只占2%。
復學返校后,87.49%的學生希望得到老師在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從而盡快補上落下的課程,這和前面的調查數(shù)據(jù)相吻合;49.5%的學生希望在情緒調整上得到幫助;其他希望得到幫助的方面分別是人際關系(39.09%)、自我認同(28.02%)、生活適應(23.03%)、減壓(21.82%)。
(五)學生疫后的感悟和收獲
生活即教育,疫情也是教材。疫情防控期間的人和事,使學生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問卷最后調查了學生在疫后的感悟與收獲。調查顯示,全民抗疫這部活教材,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敬畏自然、珍視生命、熱愛科學等良好品質。
經(jīng)此一疫,學生認為自身收獲的優(yōu)秀品質占比從高到低依次是:樂觀、感恩、自立、自信、勇敢、進取、堅忍、自律。
四、主要建議
第一,精準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干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經(jīng)過了加長版寒假,盡管絕大部分學生都望眼欲穿,期盼早日返校,作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仍有部分學生感覺有心理困惑,少數(shù)學生有心理輔導的需求。為此,學校要多舉措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篩查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分類梳理,建立檔案,防止出現(xiàn)極端狀況。隨著疫情的好轉,心理輔導活動方式可以由線上逐漸轉向線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個體輔導、團體輔導、面對面輔導、網(wǎng)絡輔導、微信電話輔導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扎實推進全員育人導師制,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師積極參與,配合心理輔導教師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同時根據(jù)本學科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完善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第二,強化家?;樱倚y手,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護航者。
親子關系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在這個超長假期里,學生一方面享受和家人朝夕相處的自由時光;另一方面,隨著長時間在線學習,逐漸產(chǎn)生了學習焦慮,尤其是農(nóng)村學生。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學校要引導家長學會與孩子交流,懂得欣賞孩子,加強親子溝通,減少家庭矛盾,建構合諧家庭,當好特殊時期學生的引路人。對出現(xiàn)心理異常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指導家長到專業(yè)機構尋求幫助。
第三,摸清學情,科學調整教學計劃,有效處理線上教學遺留。
復課返校后,學業(yè)問題依然是學生最主要的壓力源和焦慮源[2]。學校要及時組織學情摸底,進行學情診斷,分析學生的能力缺失,摸準學生復學后的知識水平和現(xiàn)有的學習起點。要科學調整課程計劃,精細編排教學進度,合理控制教學容量。對畢業(yè)年級要處理好現(xiàn)階段新課教學與復習教學的關系,避免追求進度而不顧效率。要遵循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靈活選擇教學方式,避免片面追趕教學進度導致學生學習掉隊,加劇學生群體中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對學習困難學生實施多元評價,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
第四,化“危”為“機”,抓住教育契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心育的關鍵是情感體驗。正如人們常說的,不經(jīng)歷生死,難以真正理解和感悟生命的可貴和價值[3]。波瀾壯闊的全民戰(zhàn)疫生動體現(xiàn)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充分利用全民抗疫這部生動的教科書,不僅要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價值,珍愛生命,還要引導他們將生命中的愛和潛能充分展現(xiàn)出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危機應對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培養(yǎng)學生的挫折意識,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內(nèi)在的精神成長。
第五,抓實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織密校園疫情防控網(wǎng)。
學校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場所,學生健康和校園安全關系著千家萬戶[4]。學校要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切實為復學復課保駕護航。要精準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加強疫情防控等內(nèi)容的講解,提高師生的衛(wèi)生防護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學復課兩促進,給那些仍舊不敢與外界接觸的草木皆兵的學生以安全感,消除他們的恐慌心理,疏導他們的心理壓力,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切實保障師生健康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切實做好復學后學生極端自傷行為防范工作的通知[Z].2020年5月.
[2]唐蕾,應斌.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 (10):57-61.
[3]余清香,曾藝敏,盧文潔.新冠肺炎疫情期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江蘇教育,2020(32):44-47.
[4]劉視湘.有序推進復學復課 確保師生心理健康[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504/c40531-31696906.html?spm=zm5056-001.0.0.1.x0lIbP,2020-5-4/2020-6-11.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實驗學校,日照,276800)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