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趙飛
摘 要:閱讀教學是一個學校教育的靈魂,學校教育只有抓住了閱讀,才能抓住教育的根本。如果說閱讀是人生最長情的記憶,那么語文學習主題閱讀便是豐盈記憶的樂符。經過多年的語文主題學習課改實踐和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探索之路,文章作者覺得,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最大引擎就是語文學習主題閱讀。文章對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進行分析,以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主題閱讀;課堂教學;家校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9-0054-02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讓主題閱讀的種子落地生根
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通常是以板塊進行編排,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等,注重閱讀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再延伸到生活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在關注教材編排意圖的同時,不斷強化整合與拓展,打破“課內海量閱讀”的圍欄,引導學生從課內到課外進行海量閱讀。例如,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本單元課文是圍繞“重溫革命歲月”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四篇課文組成。編排意圖是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在血與火的歷史場景中重溫那難忘的革命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們舍己為人的偉大胸懷;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寫活動。我們在強化聽說讀寫基礎訓練的同時,重點開展了整本紅色主題書的閱讀。學生在讀完《紅巖》《青春之歌》等紅色書籍后,了解了革命精神與革命情懷,在一番暢談收獲后已然把為國爭光、為國奮斗與奉獻的種子埋藏在幼小的心田里。同時,教師可以應用本土紅色資源開展“學習身邊榜樣,講好身邊故事”分享活動,逐漸把紅色精神滲透到學生的靈魂。
在教學中,除了有滲透情感主題教學的海量導讀,還有以“一課一得”方法引導的海量導讀。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說”中《橋》一課時,本課抓住小說三要素“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的任何一個因素施教,都能讓學生有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達到反三歸一的目的。在海量導讀中,讓學生通過讀課外的小說,明白小說應關注環(huán)境變化、人物命運、故事情節(jié),達到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方法訓練的目的。這樣,我們的課也就上明白了、上簡單了、悟透徹了。
以“主題”為突破口,在重視“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涉獵海量的知識與主題相融互補。這樣的整合優(yōu)化,讓我們的語文課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同時也改變了語文課閱讀量小、閱讀能力不強的現(xiàn)狀。一個主題,就是一種情感;一個主題,就是一個知識體系,通過這樣的海量閱讀,也增加了學生生命的高度、長度與寬度,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這樣的“雙主題”海量導讀,讓課堂有了溫度,讓學生有了興趣,也讓主題閱讀的種子播撒在了他們的心田。
二、以校本課程為依托,讓個性化主題閱讀走向縱深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眰€性化閱讀要求教師重視、珍視閱讀主體(學生)對客體(文本)的不同認識和感受,那么如何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huán)境,讓主題閱讀成為個性釋放的過程,進而讓個性化閱讀走向縱深?我們利用能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的“晨誦”“午讀”“暮省”課程以長短課形式豐盈語文課堂。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第一單元,圍繞“春天”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二首》《找春天》《開滿鮮花的小路》《鄧小平爺爺植樹》四篇課文。這四篇課文體裁各異,有古詩,有散文,還有童話故事。課文表現(xiàn)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們的活動,盡顯春天的美好?!袄首x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每篇課文后面的習題、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中,均對這一教學重點進行了提示。
“晨誦”時分,在小小的教室里,選擇能體現(xiàn)本單元主題的詩歌如《春雨的饋贈》《寫給春天》等讓學生誦讀。一首首詩歌喚醒學生詩意的心靈,學生在誦讀中感知春雨、想象畫面、體會韻味,讓心靈與春天約會。
“午讀”時刻,我們從多維的角度引導學生觸摸春天,把讀書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情感的維度,我們激發(fā)學生愛上春天,愛上大自然;從內容的維度,可以是童謠《春天在哪里》《大地的孩子》,可以是繪本故事《蝴蝶豌豆花》《抱抱》,可以是童話《春天的秘密》動畫視頻等;從形式的維度,可以是誦讀、默讀、表演讀、課本劇表演等;從場所的維度,可以在教室、書廊、草坪或電視臺等;從評價維度,可以是讀書小明星,七彩小組星等!努力讓班級午讀成為補充語文課堂的靚麗風景。
“暮省”就是讓學生完成學業(yè)后,思考與反省一天的生活。除了結合生活的自省,還有主題學習的暮省,如針對一年級“春天”這一單元教學,可選擇一句話日記,讓學生用圖畫畫春天并加一句話的文字表達,讓學生的學習力與創(chuàng)造力得到自由的發(fā)揮。
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有個性化差異,學生可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這種有個性、有針對性的閱讀,做到了各取所長,各取所愛,各有所得,最終讓不同的課程內容豐富語文主題閱讀內涵,讓學生有了多元選擇,讓個性化主題閱讀走向了縱深。
三、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為讓“主題閱讀”豐富學生底蘊,進一步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我們以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主題讀書活動為載體,讓閱讀漸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1.一個節(jié)
每年的四月讀書節(jié)系列活動的開展,更是立志要將讀書進行到底。在這段時間里,有隆重的讀書節(jié)開幕式、閉幕式活動;有師生精心準備的童話劇展演、讀書成果匯報表演活動;有學生喜愛的圖書跳蚤市場和圖書漂流活動。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的活動將學生的讀書熱情推向高潮,學生在這個節(jié)日里深深地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和讀書帶來的成就感。
2.一口才
每天課前三分鐘展示,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輪流上臺演講。通過講故事、演講、辯論的形式,讓學生愿說、敢說、會說,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給他們的未來生活增添一種定力和智慧的通融??诓排囵B(yǎng)貴在堅持,一、二、三年級可以適時舉行“小故事 大道理”故事演講比賽、古詩吟誦比賽、課本劇表演、雙簧表演、親子誦讀、主持人大賽等;四、五、六年級可以舉行古詩詞誦讀比賽、辯論賽、好書推薦會、讀書成果展示會、“飛花令”古詩詞大賽等。每月舉行一次活動,并把每月活動主題表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在閱讀與思考時有方向。
3.一封信
信,這一古老傳遞信息的載體,承載的不單單是情感,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為加深師生情、親子情,營造良好溝通氛圍,搭建家長、學校、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學校開展“書信說寫”活動。這是互助學習的活動,是相伴相隨的成長,有收獲、有感動。一封信的活動讓全校師生借助書信的方式學會梳理自我、表達自我。一封信的活動引發(fā)師生對“讀書”“生命”“感恩”等的理解與思考,豐富了師生的精神世界,助推師生成長,以此獲得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4.一評比
教育家田征曾說:“評價就是讓人可能、可為、可發(fā)展?!睘橥苿幼x書活動的深入開展,營造濃郁的校園書香氛圍,學校特在全校范圍內對讀書的先進個人、班級和家長進行表彰,及時總結先進經驗,鞏固讀書成果。
學校針對不同的表現(xiàn)內容和展示形式,在不同的層面開展精彩紛呈的系列活動并貫穿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多樣化的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生活,讓閱讀有了廣度,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四、以“家校共讀”為驅動,讓主題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家校共讀是主題閱讀的后驅力。這里有師生間的共讀,也有家長和孩子間的共讀。共讀,讓學校、學生、家長的生命變得更充實,也更精彩。
在家校共讀時,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不同方式的閱讀安排。例如,低年級啟蒙階段,家長帶著學生閱讀,帶著學生讀寫繪,讓他們會聽、會讀、會思、會說、會繪與會書;引導孩子充滿情趣地聽;陪著孩子美美地讀;啟發(fā)孩子天真地思;激發(fā)孩子大膽地說;鼓勵孩子自由地繪!中高年級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效能。
在家校共讀時,我們注重構建“三同一建”為主題的共讀模式。同時間閱讀,每天晚上固定時間里全家什么也不做,捧起書來靜靜地閱讀,創(chuàng)建好書品鑒日;同內容閱讀,確定同一個主題讀后共談感悟,如選取一個城市作為目的地,借助書本、圖片、影像去了解、探尋、挖掘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風民俗,“跟著書本游中國”;同逛書城,無論是雙休日、節(jié)假日、寒暑假,無論是周邊游玩還是外出旅行都跟孩子一起逛書城,選喜歡的書;一建是建立家庭書房或圖書角,為孩子的閱讀營造良好的氛圍。
家校共讀,讓閱讀成了常態(tài),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yǎng)成了堅持閱讀的好習慣。當閱讀從學校走入家庭,主題閱讀的根也就扎深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睍纭盎钏?,有了它,“方塘”才會清澈澄明。主題閱讀本著大閱讀觀、大語文觀、大教育觀的思想,力圖在語文主題學習的引領下,力爭為學生閱讀增容,力爭打實學生的人生底色。雖然閱讀不能使人生變長,卻可以使人生變寬;雖然閱讀不能讓幸福速來,卻可以讓幸福變厚。語文主題學習閱讀,學生成長路上的最大引擎,讓其伴隨學生一路成長一路歌。
[參考文獻]
[1]李仙芝.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18):199.
[2]曾正英.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課堂的構建[J].江西教育,2020(17):73-74.
作者簡介:王 瑩(1972— ),女,高級教師,本科,校長;
趙 飛(1974— ),男,中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