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識之后,通過多重維度去擴展知識體系,并將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建立一種聯(lián)系,從而重新擴展自己的知識體系。目前的教學中,大多依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注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文章基于目前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幫助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小學數學
一、 引言
我國現(xiàn)階段的學校教育依然是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方法,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了解和懂得數學知識,處于一種表層的認知水平,無法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教師存在有較大的依賴性,將學習認為是自己的一個任務,缺少一種主動學習的意識,使得學習效果較差,學習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在學習中掌握深度學習策略。
二、 小學數學教學現(xiàn)狀
小學數學在教學中由于受到學生年齡、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學計劃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得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將知識的深度引入作為重點,學生的數學學習也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總體學習效果不理想。
(一)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
教師在教學中大多按照規(guī)定教材進行講解,教材本身在設置時,注重全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但在設置時各章與各章、各節(jié)與各節(jié)之間聯(lián)系時,教師在教學中也通常未注意到知識間系統(tǒng)性的建構,這樣,就會導致數學知識零散化、模塊化,學生無法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不夠牢固和深刻,從而影響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缺乏實際運用能力
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只是將書本中的知識講授給學生。更多的關心于學生會不會這個公式、會不會這道題,而較少關注學生能否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也遵循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方法,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只是,較少主動地去思考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題材的選擇上,也未注重建立題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遠離學生的生活,學生接受難度大,難以深入地理解。
(三)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一般是通過講解數學公式、習題練習等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生遇到不理解的知識點教師會一遍一遍地講解,如果學生還難以理解,教師就會認為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教學效果不佳?,F(xiàn)在小學生在個性和能力發(fā)展中都有很大的差異性,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跟隨時代和學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依然以一種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必然會阻礙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發(fā)展。
三、 小學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對策
深度學習是與淺層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深度學習并非指知識的深奧程度,而是讓學生主動、批判地學習知識,同時注意知識與經驗的聯(lián)系,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情境之中,有效解決問題。深度學習能夠解決淺層學習帶來的問題,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引作用,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深度學習,增強深度學習的能力。
(一)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要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注意力持續(xù)時間不長,興趣易轉移發(fā)散,自我控制力較弱,教師更要注意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讓小學生學會獨自思考、尋找適合于自身的學習方法。教師要積極地轉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深入研究教學方法,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尋找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展示數學學科的豐富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例如,在學習“除法”這一節(jié)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不理解的知識點記錄下來。由于除法這一節(jié)本身是小學數學中難度較大并且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突出預習的重要性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在課上的接受難度,增加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查看自己在預習中的想法是否與老師一致,不一致的地方要進行在度的思考,是老師的方法正確還是自己的方法正確?老師為什么那樣做?我又是如何做的?進行主動的思考探求,對于不能理解的部分要在課上及時地向老師請教和交流,從而全面地理解知識。學生思考的過程,也是對知識加深理解的過程,從而增強了對問題進行剖析和分析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深度學習能力。教師自身也應該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知識水平,提高實際運用能力,提高教學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深度學習,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
(二)引入微課教學,解決教學難點
傳統(tǒng)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對每一個教學目標要求的重點、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以保證學生能夠理解。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間學習基礎和水平都有差異,一對多的講解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教師還在一直重復,而一些不理解的部分教師卻很快跳過了,使得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效果無法統(tǒng)一,教師也浪費了很多寶貴時間,學習和教學效果都得不到提升。微課堂以短小精悍的視頻課堂形式,直觀地將教學重點呈現(xiàn)出來,學生可選擇性強,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學習“加與減”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先做好課程準備,錄制微課小視頻。注意在微課前段講解加號與減號的含義等基礎性的知識,在視頻中段錄制加法與減法的運算及其規(guī)律,在后段錄制加法和減法的運用。并且在視頻的簡介處,教師要標注時間段,告訴學生不同內容都在幾分鐘處開始,方便于學生查找,甚至可以直接錄制三個微課小視頻,讓學生直接查看自己需要的那節(jié)視頻,高效利用時間。微課前段可以以小精靈的形象引入加法和減法的課程內容,教師可以選擇生動鮮艷的圖片代表加號和減號,增強學生的視覺注意力,讓小精靈代替教師為學生講解加號和減號的使用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段可以用動畫的效果強調運算的過程,使枯燥的運算過程富有趣味性。在微課后段,要把知識引入到實際問題中:小朋友到農場去游玩,看到有好多的小雞在雞窩里趴著孵蛋,還有好多小雞在農產里面吃谷子,但是不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學生需要知道問題的答案就需要提取畫面信息,數出趴著的小雞和吃谷子的小雞各有多少只,再聯(lián)系所學知識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不僅增加了,更引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學生的深度思維得到了鍛煉,增強了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開拓學生思維,促進思維發(fā)展
數學來自生活之中,又應用于生活。其中涉及的空間形式、數量關系和結構關系等等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巨大的聯(lián)系。教師也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科固有印象,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大膽提問、大膽設想,擴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方向與位置”一節(jié)時,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定的方向知識,能夠知道“東西南北”方向。但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這一部分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和擴展,開闊學生的思維,促進知識實際應用,提高深度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個問題情境:教師要帶領學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但是敬老院老師并沒有去過,要請學生幫老師指路。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份地圖,讓學生按照地圖找到敬老院和學校的所在位置,并請同學發(fā)言或是小組進行討論,“敬老院在學校的什么位置?”“我們需要向哪個方向走才能到達敬老院?”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發(fā)問。去敬老院的道路可以有很多條,教師可以首先選擇一條最短的線路,然后讓同學發(fā)問,“去敬老院的路有很多條,為什么要選擇這一條路呢?”“這一條路是從我們學校的哪一方向出發(fā)的呢?”等等,擴寬學生的思路,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教師在學生提問時,要注意給予積極的鼓勵,鼓勵學生更多思考、更多發(fā)問,不斷調動課堂氛圍。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之前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對問題的解答之中,有對原有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多媒體教學依托于當代信息技術,是科技成果運用于教學的良好例子,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的特點,借助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是新時代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教師要注意運用多媒體等方式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課堂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或制作一個動畫視頻,并且將這個動畫視頻分為十個等份,這樣其中的每一個小份都會產生小數。如果再將這一小數進行分割就會再次得到十個兩位小數。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被動畫吸引,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生又會不禁發(fā)問“為什么分割之后會產生小數?”等等問題,學生提問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教師在這時要鼓勵學生繼續(xù)提問和思考,直到探索得到小數的秘密。于是,學生更能夠了解小數的形成過程,對小數的理解更加深刻,鍛煉學生在觀察和疑問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深度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能夠引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教師要注意引導這種意識,在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同時,將知識以新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創(chuàng)新思路、創(chuàng)新方法。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淺層的學習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非常重要。教師首先要意識到深度學習的重要性,并在實際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可以引入微課教學、開拓學生的思維、借助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促進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劍峰,史息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500(22):26-27.
[2]高麗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1):1.
[3]胡英.淺談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8(76):126.
[4]高飛.活動與體驗: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必由之路:以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教學為例[J].小學數學教育,2018,276(18):20-22.
作者簡介:竇學玲,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王家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