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麗
摘 ?要:音樂不僅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還能夠減少人們溝通的距離。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班級合唱更是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減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的同時還能增加學生彼此之間的合作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宗旨,相應新課改后對小學教育事業(yè)的支持。本文提出了小學合唱的特點,分析了小學合唱現在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128-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的教育事業(yè)也在逐步的推進,對于小學音樂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視,同時對于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也就更高。在進行教學時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藝術情操,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能夠使學生更加的熱愛音樂,對于音樂教學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也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相應的提高教學質量。
1.小學合唱特點
小學合唱時大多以班級為整體,能夠給聽眾帶來更加宏觀立體的效果。小學生的身體還處于成長的狀態(tài),不管是音色還是嗓子等條件發(fā)展的還不夠成熟,由于年齡比較小,接受的訓練也不夠完備,實戰(zhàn)經驗比較欠缺,但同樣的上升空間也就比較大,尤其是他們年齡比較小,學習能力很強,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較重,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對學生進行指導。
2.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困難
在進行合唱時學生要對不同的聲部進行劃分,這就需要學生在進行和嘗試進行相互的配合,對于不同聲部的同學要求也就會不同,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且小學生對于音樂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掌握的比較少,在接受教師傳達的信息時也就會比較困難,會讓學生產生畏懼的心理。另外不同聲部在合唱時需要比較默契的配合,而默契的培養(yǎng)就需要學生們增加訓練的次數,給學生帶來的壓力也就更大。
(2)教師的綜合素質不夠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音樂教學中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只有教師隨著時代不斷的發(fā)展進步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使學生能夠培養(yǎng)更加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目前小學的音樂教師很多都沒有受過專業(yè)的教育培養(yǎng),音樂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對于音樂教學的經驗也不夠充足,很多時候都會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尤其是一些發(fā)展落后的地區(qū),都會存在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擔任音樂教師的情況,這就嚴重制約了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水平。
(3)師生互動不夠
在進行合唱教學時,教師不能和學生之間進行比較好的互動,在課堂上許多教師都沒有和學生互動的意識,那么對于學生掌握的情況和學習的水平等了解的就不夠深刻,而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理念等都會存在疑問,學生和教師之間會有距離感,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影響教學效率,使學生在音調和音準等方面也會存有疑問,故而給合唱的學生帶來更多的挑戰(zhàn)。
(4)教學設備不足
要進行音樂合唱教學就要一定的教學設備,如果教學設備不完備就不能夠很好的進行教學,尤其是會影響教學效果,但是現在很多學校的教學設備并不完備,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就只能夠通過自身的演示進行教學,對于音準等問題都不能夠進行很好的解決。雖然有的學校配備了一定的教學設備,但是教師不能夠進行很好的運用,沒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不僅不能夠對課堂教學帶來幫助,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5)對于歌曲的選擇存在問題
在進行小學合唱的歌曲選擇時也有一定的技巧,有的歌曲并不適合學生用來合唱,而且雖然學生的年齡比較少,但是也應該讓他們適當的接觸更多種類的歌曲,不能夠僅僅限制于書本上的兒歌。另外一些教師在選取歌曲上存在一定的知識缺陷,不能夠根據學生嗓音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歌曲,選擇的歌曲不合適學生在進行學習時也就會有更多的問題。
3.小學音樂班級教學實踐
(1)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很強,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較強,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使學生更加愿意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小星星》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們講解一些歌曲的故事背景,或是詞曲人的創(chuàng)作理念等,還可以讓學生們根據歌曲歌詞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給歌曲編出更多的故事,既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讓他們更加快速的記憶歌曲,使學生能夠更加有興趣繼續(xù)進行學習。
(2)在教學時增加合唱技巧
傳統(tǒng)的小學合唱教學中,教師一直都是教授幾遍之后就讓學生一直練習,使學生只能通過硬性練習進行學習,整個過程中都缺少技巧性,尤其是在進行合唱時都只是一遍一遍的進行訓練,不僅影響教學進度,最后的成果也并不理想。因此,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合唱技巧。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學生的氣息問題,小學生沒有專門的進行過關于氣息的訓練,在合唱時經常出現氣不夠用的情況,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傳授給學生呼吸的技巧,減少這種情況。其次,是音準問題,在合唱時小學生們也會分為不同的聲部,對音準和節(jié)奏的掌握要求也就會很高,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重點的檢查學生的這些問題,對于音準有問題的學生要進行單獨的訓練。
(3)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設置不同的教學難度
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存在一定的不同,尤其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的開發(fā),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的考慮到這些問題,在進行教學時由淺入深,逐步的提高學生的能力,切記不可操之過急,在教學時進行拆分,對于那些掌握情況不好的學生就可以進行單獨訓練。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循序漸進的進行,先從比較基礎的發(fā)聲和音準出發(fā)進行練習,等到學生掌握的比較好之后在進行聲部的劃分。例如,教師在進行《歡樂頌》這首歌的教學時,就可以先將這首歌給學生多播放幾遍,讓學生先熟悉這首歌的旋律,之后將歌曲分為幾個部分一段段的進行教學,讓學生逐漸掌握整首歌,再進行聲部的劃分。
(4)在進行教學時增加對于樂器的使用
進行合唱時很重要的一個訓練就是多聲部訓練,但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音準的把握能力還比較差,尤其是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不能夠很好的進行音準的控制,那么在進行合唱時就會嚴重的影響呈現的效果。因此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樂器先演奏出高低音的區(qū)別,讓學生更加清楚高低音之間的區(qū)別,然后讓學生跟著伴奏進行練習,能夠加快學生對整首歌節(jié)奏的掌握,等到學生基本掌握之后在分出不同的聲部。另外和聲時也可以增加一些樂器,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和聲,也能夠使合唱更加新穎。例如,在演唱《紅河谷》時,雖然整首歌旋律比較簡單,但是對于尾音的要求比較高,很容易在唱尾音時出現走音的現象,利用樂器進行輔助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音準。
4.總結
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唱歌技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之間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小學音樂班級合唱的教學工作,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注意課堂中的教學方法,利用樂器輔助教學,不斷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梁黎君.新時期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上旬,2019(09):52
[2]黃春群.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探究[J].當代音樂,2019(05):82-83
[3]劉偉.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探究[J].中外交流,2018(49):275
[4]遲艷生.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9):10
[5]王璐.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高效性的實踐初探[J].新課程·中旬,2018(04):232
[6]萬鳳英.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之探索[J].明日風尚,2018(15):P.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