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名教師,身上肩負著兩個責任,一個是傳播知識傳授方法方面的責任,另一個就是教導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責任,相比于知識的傳播,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的品德無疑是更加重要的,但是二者缺一不可。想要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在學生身上傾注無限的教師愛,以愛為原則進行對于學生的教導。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教師愛意,從而被感化被認同,這樣的教育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也有利于學生對于老師的認同感,從而愿意接受老師的教導,并理解老師對于學生的用心。
關鍵詞:教師的愛;育人的情懷;法則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神奇的東西,沒有任何一種固定的形式將它定義,但是它對于我們每個人,整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的管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就需要班主任進行以愛為原則的教育,親近、理解、尊重學生,并經(jīng)常鼓勵、賞識學生,用愛感化每一個學生,通過愛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讓學生更加愉悅的接受老師的教誨,更愿意接受并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通過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與學習環(huán)境,通過愛讓學生愿意跟老師交流相處,為學生的心里種下愛的種子,讓學生也帶著愛去面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讓愛繼續(xù)傳播下去。
一、通過愛走近學生親近學生
愛是每一位老師進行教育的思想基礎,是進行教育的靈魂。老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用心的去關注每一位學生,耐心的去幫助并教導學生,把每一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的去呵護關心,并且信任他們,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給予每個學生教師的愛,從而讓學生信任老師,通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從而讓學生接受老師的教導。教師可以經(jīng)常的與學生談心、聊天,通過談心與聊天了解不同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狀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生活中的家庭矛盾給予關心,并幫助學生排解一些憂慮的情緒,對于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幫助,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通過愛去理解學生
理解建立情感的基礎,只有師生間的相互理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感情,但是作為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老師,那么就從教師開始擔負起表率作用,教師先通過在愛的基礎上去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待問題與思考問題,了解每個學生。為了更好的理解、了解、愛護每一個學生,就要從了解學生的個性、性格、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入手,通過家訪,及時的與家長進行溝通,細致的了解學生在學校與生活中的具體情況,并進行相應的記錄。針對不同的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方法逐步的走進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處理相對應的問題。所以在學生出現(xiàn)一些問題時作為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是因為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這個問題的發(fā)生,以愛為原則理解學生,同樣的,當老師對學生做到了充分的理解,潛移默化的就會影響到學生去理解老師理解同學,從而促進學生同理心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發(fā)展[1]。
三、通過愛尊重學生
愛學生就應該尊重學生,而尊重也是教育學生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準則。只有尊重學生的教育才能夠教育學生尊重他人。而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在課堂教育中主要就體現(xiàn)在對于學生犯的錯誤要給予信任與鼓勵,不當眾對學生進行指責,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的勇氣,并對學生愿意與老師分享的每一件事都認真的傾聽并給予回應,認真地對待每個學生對于老師所做出的反饋。只有發(fā)自內心的認真的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才能得到學生對于老師的尊重與愛戴,在師生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提升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最終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與進步。
四、通過愛來鼓勵學生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許多教師的教育形式主要還是以對于學生進行強制的要求和嚴厲的責罰來進行的,現(xiàn)在看來這種模式的弊端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教師對于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如果發(fā)生了一些錯誤或者一些事項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教師不應該一昧的責怪與埋怨學生,這樣會導致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從而封閉起自己的內心,與老師拉開距離。這時老師應該多對自己進行反思,因為作為一個班級的引導者,老師起著引導指導作用,在這樣的時候就要體現(xiàn)鼓勵教育的作用。鼓勵教育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多進行鼓勵,對于集體的鼓勵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班級榮譽感,使班級具有更強的凝聚力,從而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并且通過對學生不斷地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敢于發(fā)言,敢于正視自己,并且勇于直面自己的錯誤[2]。
五、通過愛來賞識學生
一個人最高層次同樣也是最深層次的需求就是別人的賞識。學生也是如此,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對于學生的鼓勵的眼神、信任的微笑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激勵。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他獨有的特質,教師應該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細心的去觀察并發(fā)現(xiàn)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每個人身上的優(yōu)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進而揚長避短,慢慢的改善自身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老師要學會通過賞識的眼光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多注重學生優(yōu)點的發(fā)現(xiàn),并適當?shù)慕o予表揚,讓鼓勵與表揚幫助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明白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優(yōu)點,充滿希望與信心去面對未來的生活[3]。
結束語:
通過愛,讓學生變得開朗、自信、樂觀、向上,還讓學生學會了理解、尊重、包容,對于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能夠讓自己的學生學習到知識并且掌握到做人方面的品德,這真的是莫大的幸福。所以愛才是教育的第一法則。
參考文獻:
[1]李紅華.以情喚情以愛育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5):55.
[2]張明.以愛為引——走在最美的育人路上[J].文存閱刊,2019,(22):101.
[3]徐煙霞.以愛育人獲愛碩果[J].語文課內外,2020,(4):4.
蘇州市善耕實驗小學校215000 顏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