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文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的整個學業(yè)歷程的開端,是重要的基礎階段,如果這一時期在學習方面出現問題,就可能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是自信心,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比如數學學科,對于許多小學生來說,學好數學是一件非常想辦到卻又特別難辦到的事情。本文特別針對小學生學好數學的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難點;策略
上課走神、學習不認真、做題太馬虎、上課時聽不懂、做題時看不懂、學過的知識記不住,等等,這些都是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上遇到的難點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能力與差異進行充分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攻克這些難點。
一、隨時用一些小手段增加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上課走神、不認真、馬虎大意,等等難點問題,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解決這些問題,比較好的辦法是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使數學課更有趣,并不意味著一定要玩游戲或者播放視頻,有時候一個非常小的細節(jié)也能讓小學生覺得特別有趣。例如青島版小學一年級數學《10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里涉及進位的問題,很多小學生在學到進位的時候,明白什么是進位,也明白該怎樣進位,但就是在做題的時候,經常把進完的位給丟到腦后。我在給學生講進位的時候,就用了一個“系繩結”的小話題,我和同學們說,古時候人們計數就是用了系繩結的方法,我們也用一用,每加滿10,我們就系一個繩結,可是又沒有繩子怎么辦呢?就在前面數位對應的豎式的線上記錄一個1,在計算到前面的數位時,我就提醒大家“別忘了收繩子結”“看看誰沒收繩子結”“把繩子結丟哪去啦呀”……有時我故意忘記收,下面提醒聲一片,我觀察孩子們的狀態(tài),一個走神兒的也沒有,都瞪著眼睛豎著耳朵,等著有人犯錯呢!時間久了,“繩子結”這個話題就深入人心了。一直到學習連加進位,甚至是學習乘法進位,進位越來越多,學生們還是把繩子結當作一件重要的事記在心上,習慣性地“收繩子結”。一年級的時候,小孩子們把收繩子結當作一件有趣的事,每次都特別積極特別踴躍,年級再高一些,這種積極性還是保持著,其原因就是開始時留下了有趣的印象,方法雖然簡單,但效果還是不錯的,建議大家試試。
二、抓基礎、重實踐
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記憶力差、數學思維能力差,這些是最讓老師和小學生本人苦惱的難點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抓基礎、重實踐。在教學之初,就要力求讓學生徹底理解并掌握所講的知識點。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導致其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對于一些抽象性的知識,小學生抽象思維正處于形成之中,因發(fā)育水平不同,抽象思維能力也不一樣,但普遍偏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重視演示性操作的重要性,讓所有知識都變得直觀起來,這樣比較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助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與記憶,例如青島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中的《線和角的認識》,涉及角這個概念的時候,可以利用學生的紅領巾或者是三角板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角,再讓學生們拿手邊的學習用具擺一些角出來,還可以用自己的直尺畫幾個角出來。再如青島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中的《角的度量》,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用圓規(guī)在紙上畫一個大圓,然后用剪刀把這個圓剪下來,讓大家把三百六十度角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什么是三百六十度角。把圓對折就能當作工具去度量一百八十度角,把半圓對折,就能當作直角量角器,再折,能量四十五度角,類推下去,大家就會明白,一直折下去,甚至可以量出1°角。這個過程很復雜,因為角越小,紙也越小,操作麻煩,幾十個學生看著也累,所以更好的方法是以視頻方式播放細節(jié)分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量角器是根據什么原理制作出來的,又是怎樣度量角度的。
學習時能完全理解,并不意味著學會了。因為如果不加練習,肯定轉頭就會忘記的,畢竟小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大多數都在學習之外。所以在學過之后,還要讓小學生有應用這些數學基礎知識進行實踐的機會,教師要讓小學生習慣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比如學過周長公式,就不能再一條邊一條邊地連加邊長,學過乘法之后,不能再允許學生用加法,學過各種運算法則之后,就不能再允許學生一步一步地加加減減。等到學生習慣了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也就意味著他們能夠隨心地應用數學知識,這時的數學知識已經被內化,甚至得到了一種反射性地應用,可見數學思維已經形成,基礎不牢、記憶力差,這些難點早就不存在了。
三、教學生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數學知識掌握良好,但看不懂數學題,這是個令人哭笑不得但卻不能忽視的數學學習難點。解決這個難點的最好方法,是教會學生解決各種數學問題的方法。例如青島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中的《角的度量》這個知識點學習之后,就開始會遇到各種求路程、求速度、求時間的數學題,路程公式都記得很清楚,但這類問題通常是文字描述,讀起來相當復雜,感覺特別繞,想要讀懂題,對應已知條件畫線段圖是個很好的輔助方法。先教會小學生畫路程線段圖,這樣使路程題和線段圖掛鉤,再遇到路程題的時候,小學生就不會皺眉頭了。再例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材中的《三角形》這個知識點,在學過鈍角與銳角知識之后做三角形分類題,有一些同學就會因為掌握知識還不夠不扎實而出現混亂,比如鈍角三角形,因為必然有兩個銳角,就會被錯誤地當作銳角三角形對待,這時可以教學生用一個特別簡單的小技巧,那就是用一塊直角三角板去比對,只要一個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比直角大,就肯定是鈍角三角形。這個方法雖然看起來特別簡單,甚至似乎沒有必要,但對于剛開始學習三角形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常常需要通過最直觀的方式來理解,因此借助一個直角三角板用來在過渡期解決這類問題還是比較適用的。
四、結束語
數學有很強的嚴謹性,這種特點讓一些小學生對數學有了錯誤的認識,認為數學特別難,于是就顯得不自信了。教師在注意教學方法的同時,還應該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調整,多表揚、多鼓勵,讓小學生積極地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劉小玉.引導小學生學好數學的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8,20(20):189.
[2]袁薇.突破小學數學教學難點的策略[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8(1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