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作文訓練的方式多樣,教師要高度重視,結(jié)合實際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地長期訓練。文章從觀察力的培養(yǎng)、豐富語言的積累和習作的有效評改方式三個方面來談。
關鍵詞:作文訓練;觀察力;語言;評改
作文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小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成績的好壞,可在教學實踐中作文訓練并沒有被擺在重要的位置,不少教師也并沒有操作性比較強的訓練方法,很多時候只是教師擬定一個題目,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學生稍加分析,就放手于學生獨立完成作文,不少學生也是帶著一頭霧水努力去堆積字數(shù),甚至出現(xiàn)一些學生對作文選中的范文稍加修改就交差了事,這就使作文訓練長期效率低下,師生都以一種敷衍的態(tài)度來進行應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有觀察力不強、語言積累不夠豐富、作文評改方式落后等等,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我們教師真正地沉下心來,深入到作文訓練中,結(jié)合小學生的實際,從不同角度入手多下功夫,努力去尋求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訓練策略。
一、 在小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上下功夫
小學生年齡較小,經(jīng)歷比較簡單,讀的書也不多,再加上他們很少去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更是缺乏從觀察中進行積累的習慣,因此就使得他們寫作詞匯與素材比較缺乏。我們知道觀察是了解事物的基礎,若學生對周圍的事物沒有一個細致的直觀了解,是無法用語言來進行細致描寫的,小學生要想認知這個世界,細心觀察是首先要做到的一個重要步驟,學生要近距離接觸并用心進行觀察,作文訓練時才能夠有不少語言來進行表達,形成的作品才能夠真實形象而打動讀者。所以,在作文訓練的時候教師要在小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上多下功夫,指導學生學會留心生活,學會對周圍的人事物細心觀察。比如在訓練課間十分鐘的描寫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課間休息時學生們的動作、語言以及喧鬧的場面,讓學生產(chǎn)生一些感性的了解,然后抽出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各自敘述自己的觀察所得,最后全班學生與教師一起研討觀察的內(nèi)容、觀察的角度以及如何描寫觀察所得。接下來,學生帶著研討的收獲有目的地再次留心觀察課間休息時的場面,就會使得學生觀察得更為投入,更為細致,因而也就會有更多的收獲,如此這樣學生經(jīng)歷的次數(shù)多了,積累的訓練素材也就豐富了,學生的觀察與寫作能力也就跟著水漲船高,再寫起作文來也就不會犯難了。
二、 在小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上下功夫
語言是構(gòu)成學生作文的要素,語言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著作文水平的高低,若學生的語言比較單調(diào),積累比較匱乏,在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與心中所想時,就只能是生拼硬湊,使作文內(nèi)容單調(diào)無味,很多時候都是寫了改改了寫,卻總是無法進行準確地表達,更談不上語言的出彩了,所以對于豐富語言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進行豐富語言的積累,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歸結(jié)下來主要有以下四點做法容易為學生所掌握,一是抓住教材中的文本內(nèi)容進行積累,學生專門準備好一個摘抄本,把文本中的一些語言豐富、語句優(yōu)美或含義深刻的內(nèi)容抄寫下來,一有空就拿出來讀一讀,時間長了就會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二是抓住課外閱讀中的精彩內(nèi)容進行積累,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目時,對于一些精彩的人物描寫、場景描寫等所涉及的豐富語言,學生要嘗試借鑒運用于自己的作文訓練中,設法與自己的語言相融合,逐步提高作文語言的豐富程度;三是抓住學生的生活進行積累,學生要學會在生活中進行聆聽,品味別人交談中的豐富語言與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的豐富對話,豐富的經(jīng)歷加上有意識地品味會讓學生的積累越聚越多;四是指導學生學會在歸納中進行積累,學生要經(jīng)常對自己見聞感想進行歸納,然后根據(jù)歸納的收獲指導語言的運用以及下一步繼續(xù)語言積累的努力方向,在不斷循環(huán)積累中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 在小學生作文評改的方式上下功夫
在進行學生習作評改時,教師往往會受到傳統(tǒng)批改方式的影響,每一篇都要有眉批、總批,再加上字詞句的批改,通篇都呈現(xiàn)出紅彤彤的批改痕跡,教師雖然如此的勞心費力,但卻沒有帶來多大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出一定的改變,不要拘泥于傳統(tǒng)的習作評改方式,要學會結(jié)合學生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只要是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就可以大膽采用。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放手于學生,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交流中找尋出各自作文的優(yōu)缺點,給出與習作相適應的評語,然后一起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提高進步。具體的做法可以是在學生習作初步完成后,教師從中選擇出兩篇有代表性的習作,用投影展示出來,組織學生從字詞、語句、結(jié)構(gòu)以及中心等方面進行評議,找出習作的優(yōu)點與不足,然后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習作評比與交流,議一議優(yōu)點與不足,以及如何對習作進行修改,然后學生各自針對自己習作的情況再次進行修改,這個過程下來,學生的習作質(zhì)量就會提高不少,長期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習作能力就會一點一點地提高上來。習作評改不能一味放手于學生,教師與學生的評改要相互夾雜在一起,由于教師的評改面向全體學生,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直接面對那些水平低下的習作,這很考驗教師的耐心與處理水平,對這些學生教師要多些鼓勵,減少些批評,只要教師靜心細讀這些習作,一個詞,一個句,一處描寫,或是文中所顯露出來的情感,總會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對此要予以及時的肯定,讓其品味到成功的愉悅,在此基礎上再指出其不足之處,就很容易在心理上為學生所接受,對他們的這次習作的修改與下一次的繼續(xù)寫作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小學作文訓練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教師高度重視,結(jié)合實際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地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就會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
張柯慧,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漢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