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中,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需要,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內在需要。當前,大學生存在勞動意識淡薄、積極性不高、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等問題,高校、家庭、學生自身必須積極重視勞動教育,并把勞動教育真正落在實處。
關鍵詞:大學生;勞動教育;培養(yǎng)
一、 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需要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穿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將鼓舞著廣大學生對勞動的尊重,培養(yǎng)學生樹立勞動意識,培育勞動情懷,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勞動成為每個大學生心中最亮麗的底色。當前,我國任務發(fā)展艱巨,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大學生的勞動素質和勞動能力直接決定了他們能否擔當民族復興的大任,能否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加強勞動教育,一方面能引導大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專業(yè)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又能引導大學生把所學知識融入實踐,投身于祖國建設中去,實現(xiàn)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有機統(tǒng)一。
(二)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內在需要
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和社會,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了物質生活資料和精神文化結構,勞動實踐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加強勞動教育和勞動鍛煉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幫助他們磨煉意志,錘煉品德,鍛煉體魄,增強榮譽感,提高抗壓能力,培養(yǎng)艱苦奮斗的有良作風,提升心理和生理素質。通過勞動實踐活動,將促進他們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協(xié)調發(fā)展,在勞動中使自身的人格和認知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和培養(yǎng)。推動大學生把勞動意識內化于心,并在勞動實踐中豐富人生理想,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二、 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大學生勞動意識淡薄、積極性不高
新時代大學生以“00”后為主,他們思維開闊、勇敢自信,但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越,未經歷艱難困苦的生活,他們缺乏勞動意識和勞動行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想勞動,不愿意勞動,甚至鄙視勞動,沒有認識到勞動對人生理、心理產生的重要作用。他們寧愿睡懶覺也不愿意去食堂吃早飯,要么就是點外賣;花錢請人取快遞;找人替課替考;衣服臟了堆起來拿回家父母洗或者拿出去干洗,有的不愿意洗襪子,甚至購買很多雙一次性的襪子;寢室臟了也不愿意打掃衛(wèi)生,這些不良現(xiàn)象在校園里屢見不鮮。他們學習上想著走捷徑,考試作弊,抄作業(yè),應付老師;生活上貪圖享樂、行為懶散、好逸惡勞,回到家中父母多累都不愿意幫忙分擔家務,不懂得心疼父母;短距離外出不愿意走路或者坐公交,要打滴滴或者出租車接送這些行為和現(xiàn)象都給大學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二)大學生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在校園里大學生隨地扔垃圾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上課吃完的零食垃圾、水果皮等隨手就扔在課桌箱內,有的學生在宿舍和教室墻上亂涂亂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么不負責,造成環(huán)境破壞,影響公共利益;在生活上,某些大學生存在挑食的現(xiàn)象,不愛吃就隨手倒掉,浪費糧食,也不心疼父母的勞動成果。把父母的血汗錢拿去吃喝玩樂,與同學間進行攀比,盲目消費。
三、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學校方面
針對大學生不會勞動、不愿勞動等現(xiàn)象,高校要加強教育引導。從思想上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勞動,體會勞動對錘煉品德修為,提升勞動技能的重要性。體力勞動上高校要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腦力勞動上要讓大學生不斷更新知識,積極適應科技的發(fā)展和產業(yè)的變革,對一些新興領域,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能力,把理論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結合。發(fā)揮學校教育主渠道的優(yōu)勢,就是要引導學生熱愛勞動,積極體驗勞動,培養(yǎng)勞動意識,提升勞動興趣,加強勞動鍛煉。把勞動教育納入高校教育中去,增設勞動課程,并納入必修課中,把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綜合情況納入評優(yōu)評選、獎助學金評定、黨員發(fā)展中,作為重要的評選依據。保證勞動教育的學分、課時,優(yōu)化勞動教育資源,保障師資水平,提供專門的實踐場地。積極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增強勞動教育效果,引導大學生真正行動起來投身到勞動實踐中去,形成熱愛勞動的精神和態(tài)度。此外,高??梢远嗵峁W生勞動鍛煉的機會,開展校內勤工儉學,多增加像圖書館管理員、食堂兼職、宿舍助管等學生崗位。發(fā)揮校學生會、社團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家庭方面
家長要以身作則,帶頭參與家庭勞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引導大學生分擔家庭勞動,加強日常勞動鍛煉,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還應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端正勞動態(tài)度,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讓他們明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人生哲理。同時,還應鼓勵他們走進田間地里,走進社會,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能力。家長還要主動和學校進行溝通,形成良性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
(三)學生自身方面
大學生要正確認識勞動,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體會勞動帶來的樂趣。在校期間,養(yǎng)成勤勞的習慣,熱愛勞動、講衛(wèi)生,學會自己能照顧好自己,培養(yǎng)自己的自立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此外,可以勤工儉學,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把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還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間參加一些校外活動,例如,進入社區(qū)、基層、企業(yè)、農村的實踐活動,參加養(yǎng)老院、殘疾兒童福利院服務等活動,通過服務他人,提高自己的勞動積極性,培養(yǎng)自己的集體參與能力,幫助了解社情、民情,以便更好地融入社會。把良好的勞動習慣貫穿于自己的生活、學習等各方面,使自己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將來步入社會,報效祖國做最充分地準備。
參考文獻:
[1]嚴明.對21世紀大學生勞動觀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3(11):73-74.
[2]孟國忠.高校勞動教育價值實現(xiàn)的機理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7):85-87.
[3]劉向兵,李珂.論當代大學生勞動情懷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研究,2017(4):83-88.
作者簡介:
彭靜云,吉林省吉林市,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