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梅
摘?要: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能夠精心設置出科學的課堂問題,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課堂氛圍環(huán)境變得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緒主動融入到了課堂上,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到自身在課堂提問中所存在的問題,要運用適合的提問方式,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把握提問具體時間,還要注意尊重個性化特征,從而在課堂提問的作用下,促進活躍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問題;有效實施
引言
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國教育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加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課堂提問一直是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堂提問,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程度,同時還能夠增進師生之間情感,構建更為和諧的關系。小學語文作為整個學生階段學生學習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下必須注重改革與創(chuàng)新,巧妙設計提問環(huán)節(jié),保證課堂提問作用的發(fā)揮?;诖?,加強對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研究,就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提問偏離學生的學習起點,老師只是按照教案在走形式,只考慮到自己的計劃,忽略了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思考習慣,只是一味將課堂準備好的問題拋給學生,不考慮是否適合學生,這會限制學生的思路以及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課堂提問的內容太過于形式化,選擇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學生去動腦思考,這樣雖然活躍了課堂氛圍,但是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以及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一點益處;一些教師也會積極提問,但只有一部分學生會跟著老師走,配合老師的提問,通常這一部分學生都是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就很少反饋,對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度不夠,長期如此,失去學習興趣。
二、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一)運用適合的提問方式,激發(fā)思考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想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有所把握,那么就需要通過適當的提問方式來進行考察和衡量。提問是教學當中的一種藝術,教師所采取的提問方式是關鍵所在,對此還需要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只要教師經過精心設計,并且在當中結合了學生實際情況的研究的提問方式才更加地適合學生,也只有適合學生的提問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提問效果[2]。首先,教師一定要正確的把握住教學當中的關鍵點,要體現出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宗旨,并且要保證所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之間相符合,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還需要在學生進行文章理解的過程中提出一些質疑性比較強的問題,讓學生能產生疑問,也能更好地進行探究。例如,在文章《窮人》當中,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作者要將題目命名為《窮人》?”一些學生可能會回答:“因為桑娜收養(yǎng)的就是窮人的孩子?!碑斎贿@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也不是正確的答案,那么教師就來引導學生進一步對文章中所描述的人物進行分析,讓學生能抓住文章當中的重點和疑惑點,從而達到啟發(fā)性的教育性效果。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積極參與思考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讓學生這個主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去進行提問設計。提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場景中,也能對問題有個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提高問題回答的質量[3]。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多媒體設備基本上得到了普及應用,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輔助教學工具,比如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遼闊大草原的圖片和視頻,草原上遍地羊群,綠色山丘線條柔美,蒙古族人民熱情奔放,盡情地歌唱美好新生活,再播放《天堂》等具有草原風的歌曲,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提出其中的一些問題,由于學生在頭腦中產生了形象化的認識,這樣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到其中的深厚情感。
(三)把握提問具體時間,增強提問的實效性
要想增強課堂提問的實效性,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把握提問的具體時間,并對課堂提問進行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筆者對于提問的具體時間點及內容比較重視,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時提出的問題主要是一些重復記憶的問題,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對于前一天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課堂教學進行到中段部分的時候,所提問的問題大多是比較靈活的,具備一定的發(fā)散性和思考性,這種提出內容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全面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進行到尾聲的時候,所提出的問題則偏重趣味性和生活性,以免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四)尊重個性化特征,設置差異化問題
小學生由于接觸到的環(huán)境不同,個性不同,因此他們在學習當中也將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化差異問題。對此還需要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的個性化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促進學生能得到全面的能力發(fā)展。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深入學生團體當中去進行詳細的情況了解,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基礎能力,從而促使提問當中的針對性能得到提升[4]。例如,在面對一些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多進行一些探索性強的問題分析,而面對能力較差的學生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鞏固性強的問題,從而讓學生能達到多角度知識鞏固的效果。
結語
總之,提問是課堂上師生之間交流的橋梁,是增進師生關系的一劑良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上的有效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滿興趣地主動學習,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宇,王峰林.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作文成功之路,2017,23(8):20-23.
[2]孫雪梅.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3):99-100.
[3]季友東.淺析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J].學周刊,2017,10(3):26-27.
[4]楊晴雨.論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新校園旬刊,2017(0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