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細讀文本,提升閱讀的思維品質,結合新課標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小說文本的深層內容入手,把握人與社會的命運關系;從人到社會,再從社會到人,逐層深入閱讀,遞進式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品質;細讀文本;任務驅動;情境設計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畸形的沙俄社會制度造成了別里科夫的畸形形象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畸形關系,而又因為人的問題反作用于社會,導致社會制度更加令人可憎。因此,圍繞“人與社會”展開教學也是一種思路,從人到社會,再由社會到人,環(huán)環(huán)相扣。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中明確指出:“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小說閱讀,通過文本細讀,提升閱讀的思維品質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新課標提出在課程結構設計時應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創(chuàng)設綜合性學習情境,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具體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文字的真實情境,形成有意義的互動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有效投入語文學習。深入細讀文本可以促進學生閱讀思維品質的提升。
任務驅動一:細讀文本,講述故事,體會人物關系(人)
情境設計:
班級要開一個故事會,老師邀請你作為主講人為同學們講述關于別里科夫的故事。
要求:
①請以“我是別里科夫”“我是布爾金”“我是柯瓦連科”“我是校長/督學”為開頭,內容必須是和別里科夫有關的故事;②注意講述的視角、人物的形象特點、人物之間的關系,講述時可以融入主觀感受和想象。
方式:
組內交流,確定一個主講人,講述故事;全班分享時,大膽質疑或補充完善故事。
溫馨提示:
抓整體的故事事件;抓細節(jié)的人物描寫;抓矛盾的沖突重點;抓反常的社會現象。
講故事是活躍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之一,設定故事會的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講故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梳理情節(jié)的直覺思維、加入人物感受的形象思維、融入個性理解的創(chuàng)造思維、交流質疑的批判思維和辯證思維。
從別里科夫的視角講故事,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別里科夫的形象特點:孤僻、守舊、膽怯。
從布爾金的視角講故事,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別里科夫對身邊的教師采取的方式是壓制,而這些教師是逐漸地讓步,最終妥協(xié)。
從柯瓦連科的視角講故事,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別里科夫對新來的外來青年教師也采取勸誡忠告式的壓制,但柯瓦連科卻是抵觸反抗的。
從校長/督學的視角講故事,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別里科夫在統(tǒng)治階層的地位和影響。
任務驅動二:深層思考,聯(lián)系社會,把握社會特點(社會)
情境設計:
①從造字法角度分析“轄”字,概括別里科夫一直在對別人做什么;②聯(lián)系社會背景分析別里科夫為誰做事,并為四種人進行社會角色定位;③細讀文本結尾部分,概括當時社會的特點。
外文小說翻譯成中文,選用版本采用的是“轄制”的“轄”?!拜牎钡淖妮牐ㄜ嚕璐喿樱ê?,切割),造字本義為切入車軸、鎖定車輪的鐵件,后引申為動詞,控制、管控。透過“轄”字可見別里科夫總是切入別人的生活,鎖定別人的言行,從而控制其思想。
聯(lián)系社會背景可知,別里科夫是為政府效力的,是舊有的沙俄統(tǒng)治的維護者;而布爾金是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的妥協(xié)者,他畏懼當局的統(tǒng)治又無法抗衡,只能選擇妥協(xié);柯瓦連科是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的反抗者,代表著進步的思想和前行的力量。
閱讀小說結尾可以發(fā)現,在大量的維護者、妥協(xié)者、少數先行者構成的這個社會里,雖然別里科夫死了大快人心,但社會氛圍并沒有改變。社會猶如一個大大的套子將所有人拘囿其中,誰也逃脫不了。
任務驅動三:對比閱讀,深化認識,思考人類命運(人)
如果長此以往,社會不改變,人的命運又會如何呢?由社會再回到人,思考社會與人類命運的關系。
情境設計:
①細讀文本,抓取細節(jié),構想并描述別里科夫小時候或過去的生活;②對比閱讀魯迅《祝福》中的開頭關于“我”的部分,概括社會角色可能發(fā)生的轉變;③對比閱讀結尾部分,思考在社會改變中“人”的作用。
細讀文本,注意別里科夫說過的話:“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校長會聽說”“傳到督學的耳朵里”“進讒言”“偷聽”“誤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沒有誰天生就是套中人,別里科夫小時候或者青年時期,可能也擁有美麗的夢想和人生的追求,也曾充滿奮斗的豪情和努力的方向,但是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碰壁,不斷地被扼殺,他漸漸地變成了妥協(xié)者,又逐漸地變成了維護者。
對比閱讀魯迅《祝福》中的“我”。“我”也曾是先進知識分子,但碰壁之后,“我”猶豫彷徨了?;氐紧旀?zhèn),“我”看不慣周圍的人和事就一個人躲在屋子里,甚至不再關注一切前途命運的事,只想著福興樓的清燉魚翅。在祥林嫂抱著希望問魂靈的事時,“我”竟然猶猶豫豫,彷徨不知所措。這樣的“我”也成了舊思想的幫兇。
《裝在套子里的人》結尾有這樣一段話:“如若你容忍這種虛偽,別人就管你叫傻瓜。你只好忍氣吞聲,任人侮辱,不敢公開聲稱你站在正直自由的人們一邊,你只好說謊,陪笑,凡此種種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有個溫暖的小窩,撈個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職!不,再也不能這樣生活下去了!”也許,這就是希望!就如藍歡評價契訶夫的小說時所說:“時代在逐漸崩潰,但人不能絕望地活下去。人與社會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的前行,是需要‘人來完成的。”
情境設計:
如果有一個時光穿梭機,我們穿越到了別里科夫的時代,成為了小說中的某個人,我們該如何做?請你從布爾金、柯瓦連科兩個人物中選擇一個,以“假如我是___”開頭,闡述自己的做法。
由講故事的情境把握了人物形象和人物關系后,又由人深化到對社會、對命運的認知,再根據社會中人的命運思考回到人本身,得出彼此之間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其實,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前行,不僅僅是俄國歷史,推及整個人類社會幾乎都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也曾經歷過封建專制的黑暗統(tǒng)治時期,當時的社會也像一個套子??上驳氖牵覀冇袩o數的先行者勇敢地打破套子,為我們開辟出一條光明大道。我們還有無數的先驅者飽經滄桑,勵精圖治,終于讓我們的社會朝著光明前行。希望每一個青年能夠從“小我”成長為“大我”,承擔起其應負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李彬,李正浪.在細讀教學中提升“思維品質”[J].中學教學參考,2019(10).
[2]王榮生.小說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呂國平.教師人文智慧[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邢建軍(1984—),男,河北省定州中學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閱讀教學的生命美學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