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歆
摘 要:本文探討利用英語外刊對于高中生語篇意識培養(yǎng)的意義,創(chuàng)新性和可行性探究。眾所周知,外刊對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提升學生的語篇意識方面。本文探討可能性之外,筆者嘗試制定相關研究方案進行研究,并論證本研究的可行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外刊閱讀;語篇意識
一、研究現(xiàn)狀:
外刊閱讀的研究在大學比較熱門,中學少有人做相關課題研究。知網(wǎng)搜索引擎顯示,最新論文發(fā)表于2018年,共四篇,三篇為大學英語專業(yè)相關,一篇于圖書館相關論文。維普咨詢搜索引擎顯示,最新的論文是2018年3月喻賢莉發(fā)表在<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上的“英語專業(yè)外刊閱讀課程改革初探”。中學的最新論文是張宏祥的“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外刊閱讀教學探索的應用實踐”,發(fā)表于《黑龍江教育》(中學版)2018年第五期。
二、可行性探究:
基于課程的總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體英文版構架圖如下:
外刊教學的可行性:外刊不僅僅被界定為原汁原味的閱讀材料,研究者更是將外刊視為一種媒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加強學生的語篇意識,了解各種典型文體所具備的宏觀結構特點,關注到標識詞。從語篇的角度,以思想和文化主導閱讀,結合社會的大環(huán)境,比較各方面的觀點,完善思維的過程,順便提高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從外刊來源看,隨著網(wǎng)絡及各種英語學習app的普及,外刊的文章唾手可得。
語篇意識的必要性與操作性:語篇意識指學習者在語篇解讀過程中,從語篇的整體入手,通過激活背景知識進行推理,最大限度地獲取篇章信息以及習得如何建構各種連貫語篇的語言運用思維。這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科研專題之一。
學生目前的閱讀習慣有待改進,只關注語言形式的對應性,淺層解讀語篇。實際上加強學生的語篇意識,就需要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語篇(例如主要幾大文體)的宏觀結構特點,準確辨識語篇標識語,從深層理解上看,還需要學會抓住文章的主旨,甚至發(fā)現(xiàn)文章的暗線,學習看到文章背后的寫作意圖與文化價值等。
學習策略的可行性:傳統(tǒng)的教學研究課題大多重點在于研究教師怎么教,也就是教學策略。本研究希望以如何幫助學生更好的學來作為研究重點,也就是需要關注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教師的策略也需要體現(xiàn)出如何幫助學生化解難點,激發(fā)興趣,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幫忙學生輔以協(xié)助,用外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利用生活中原汁原味的材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就能真正教會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
三、研究的價值:
閱讀是學好一門外語的關鍵,閱讀素養(yǎng)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語言水平的發(fā)展程度。Crawley和Mountain提出了閱讀過程包含3個層面:字面閱讀、解釋性閱讀以及批判性閱讀,這3個閱讀層次從表層到深層遞進。學生現(xiàn)在的閱讀問題就是往往停留在字面閱讀,不夠深入,屬于淺層次理解。學生的閱讀問題也映射出教師教學的問題。張獻臣指出,雖然基礎課程改革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在日常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仍以語言知識為主,閱讀活動思維含量低,語篇意義的處理缺乏深度。王薔指出,當前的課堂教學呈碎片化狀態(tài),缺乏整合,難以形成能力;忽視對主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對主題意義的深層探究,導致思維培養(yǎng)缺失;缺乏針對語篇文本的深入分析。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為社會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zhì)以及學習能力四方面。王薔指出,基于語篇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學習策略,與他人對話、與文本對話、與個人對話,可以形成新認知。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提高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塑造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實現(xiàn)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以及學習能力等學科素養(yǎng)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由此可知,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分析意識不僅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更是課程改革之必然選擇。所以,要想解決學生目前的閱讀困難和教師教學中的問題,從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出發(fā),展開篇章分析的教學實驗會是很好的嘗試。
本研究利用外刊提升學生的語篇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旨在從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角度,設計一套比較有效的外刊選取方法,引導學生關注語篇結構,學會提煉邏輯暗線,判斷作者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文章的寫作意圖,形成一定閱讀預習乃至自學策略,教師形成輔助學生學習外刊語篇的教學策略,以期形成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
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終身學習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是各個學科育人的根本目標之一。教會學生學習是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因此外刊閱讀和教材閱讀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就是最重要的實現(xiàn)方式。在這個注重語篇意識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zhì)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自然增強,學科素養(yǎng)自然提升,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也會自然增強。研究過程將教師教的重心真正落到學生自主學習上,讓學生學會學習,感覺到自己也很棒,自己也可以。學習外刊的方法同時遷移到新教材的學習甚至考試篇章的解讀中,學以致用。自然的內(nèi)化學習策略,形成終身學習能力。
鑒于新一輪教材的投入使用,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中學階段引入外刊教學作為校本教材的資源已然具有較大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從教師崗位培訓的角度看,自我培訓與提升也是很重要甚至最有效的培訓方式。強調(diào)語篇意識的外刊教學的引入無疑如虎添翼,是教師終身學習培訓的好幫手。
四、研究目標與實施的思路:
研究目標:用外刊分析語篇宏觀特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策略;教師形成激發(fā)學生主動性,輔助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
主要的研究內(nèi)容有五個:分別為外刊閱讀篇章的選取策略;外刊篇章的分類及宏觀結構特點,語篇標識詞,段落銜接手法;學生學習外刊的策略研究:研究外刊及新教材的語篇特點,找到普適性的一些語篇解讀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適當引導學生思考文章暗線,判斷寫作意圖與價值觀;教師輔助學生學習外刊的輔助教學策略研究(從整體語篇教學的角度);將學生形成的外刊學習策略遷移到新教材課文解讀的嘗試與運用
其中的重點有兩個:一是外刊的語篇意識培養(yǎng)與學習策略,二是外刊語篇解讀策略遷移到新教材的課文(學以致用的過程)
研究思路:
最好的教是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自學。
同樣,最好的研究也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教師一起學習。當學生形成學習策略的時候,教師自然形成教學策略。
因此本研究擬定充分鼓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積極的參與外刊閱讀,探索有效的閱讀路徑。重要的是改變原來關注語言形式和淺層理解的閱讀習慣,形成語篇意識,關注語篇宏觀結構特點和語篇標識詞,關注邏輯關聯(lián)與銜接手法。并且可以將外刊學習策略遷移到新教材的閱讀學習中。
從教師的角度,就是探索有效的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輔助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從中形成有效的教學指導策略。
五、研究計劃:
首先在外刊的選擇上,根據(jù)本校學生的學情,教師需要先鎖定幾個常見的外刊閱讀資源,確定外刊選擇標準,并總結外刊常見類型,宏觀結構,語篇標識詞及邏輯關聯(lián),銜接手法等。有些文章還可以找出深層的邏輯暗線,寫作意圖等等。教師需要查閱大量文獻,了解同行的進展過程,思路與方法。
其次,問卷調(diào)查,了解并確認學生在外刊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擬探索一條在教師幫助和指導下,學生自己的外刊語篇預習的方法路徑,強調(diào)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并希望形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工作側重于研究促成學生的學習策略,在此過程中降低學生學習困難,形成團隊的合作學習。
再次,研究教師課堂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指導,包括學生思考下,最終形成的外刊宏觀篇章結構模式的劃分,語篇標識詞,以及語篇邏輯關系與銜接等等。
最后,希望形成某種學生的學習策略或者教師的教學策略,并開課以及形成論文。
六、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本研究有三個創(chuàng)新點:
第一,強調(diào)從整體語篇宏觀結構入手來解讀外刊,提升語篇意識。
第二,從學生學習外刊的過程來做教師的研究,本著為學生清除學習障礙的心,為學生發(fā)展終身英語閱讀能力。這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也能更好的讓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而服務。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離不開原汁原味的外刊,從文化到思維,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落地,踐行,引導外刊閱讀,就是學生一生的閱讀習慣于學習策略的養(yǎng)成過程。這樣的實際能力與良好習慣,是切實為了學生一生的發(fā)展。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第三,校本資源的開發(fā)是為了適合學生的學情,外刊無疑是校本資源極好的材料來源之一。而教材的經(jīng)典與代表性也是外刊無法比擬和超越的。本課題擬引導學生將外刊形成的語篇學習策略遷移到新教材的課文中,實現(xiàn)學以致用,學校學習策略轉化為終身學習策略,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服務。而且外刊語篇教學,尤其側重語篇意識的學習與教學策略研究,也對教師素養(yǎng)和教師的自我培訓提出更高要求。教師這種終身學習的言傳身教,也能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
結語:新的課程標準出臺后,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重點。而學會外刊閱讀是學生終生能力的體現(xiàn)。如果廣大教師都能從語篇意識的角度引領學生開展語篇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實現(xiàn)指日可待。期盼越來越多的老師加入這一研究,促進高中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Hoey, M. P. (1983)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2]Hoey, M. P. (2001) Textual Interaction London: Routledge
[3]Halliday, M.A.K.&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4]陳海慶《理解與互動:語篇語用意義闡微》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
[5]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