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菊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我國教育部門越來越關注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問題,在改革發(fā)展過程中,教育部門更是將音樂教學改革重視了起來,因為在傳統(tǒng)教育教學背景下,音樂課程的價值并沒有被展現出來,所以學生審美能力也就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將合唱教學重視了起來,以通過有效的合唱教學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并將音樂課程價值充分展現出來。
【關鍵詞】小學音樂;聲音訓練;合唱教學
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同時對學生的聲音與聲線進行培養(yǎng),以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養(yǎng)成一定的歌唱能力。特別是在這一素質教育改革工作不斷深化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更是將合唱教學中的聲音訓練重視了起來,以通過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那么教師應如何在教學中有效開展聲音訓練,筆者就結合多年教學經驗通過本文進行總結分析。
一、專業(yè)的聲音訓練方法應用
(一)唱歌姿勢影響歌聲
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耐性較差,所以在音樂訓練過程中就很難配合教師完成各項工作,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聲音訓練時,就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層面去引導學生,例如在引導前先對學生進行唱歌姿勢訓練,以保證學生可以在帶有趣味性的歌唱姿勢訓練中融入到課堂。那么在引導時教師就需要注意,因為學生并未形成演唱習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就經常會利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演唱,所以教師在引導與教學過程中,最需要關注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演唱習慣。例如學生在演唱時經常會出現仰頭、搞小動作、無法堅持同一姿勢等問題,那么教師在引導時就可以先進行示范,之后引導學生對著鏡子練習,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1]。
(二)合唱聲音訓練的聲音要求
由于學生在此前并未接觸過音樂演唱,并且學生平時唱歌也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即興表演,所以學生的音準與節(jié)奏感就會出現問題,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注意領唱的合理性,并在領唱過程中提醒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出現和聲時應如何處理,還要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自行對音樂進行感悟。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將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重視起來,并在訓練過程中將存在的問題總結出來,以保證可以在訓練時結合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對其進行單獨引導。同時在訓練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定要讓學生在了解到音樂整體節(jié)奏后,在開始對每一分部進行聯系,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掌控能力。例如在實際引導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歌曲文字進行閱讀,最后通過節(jié)奏跟讀的方式激勵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進行演唱。
二、提升聲音訓練的有效性
(一)聲線特色
由于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其聲線存在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對聲線進行了解,并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聲線提高演唱效果。那么在實際引導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將每一名學生不同的聲線特點總結出來,以保證學生的演唱能夠具備自身特色,并在訓練過程中將學生的特點融入到合唱中,但是要注意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學生的聲線具有特點,但是不能讓學生的聲音太過突出,這樣就會導致合唱受到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最需要關注的就是聲音中和問題,只有保證了聲音的融洽才能有效提高合唱質量[2]。
(二)技巧與興趣融合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有效途徑,但是學生的性格特點又屬于“三分鐘熱度”的類型,那么在引導與訓練過程中就需要進行合理規(guī)劃,并使學生感受到演唱帶來的樂趣。那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技巧傳授時就可以利用帶有趣味性的方式去激勵學生,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聲音練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小動物的聲音,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激勵學生,或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為一種樂器,通過發(fā)出樂器的聲音進行發(fā)聲訓練。不僅如此,教師在引導過程中還可以將教材中枯燥的內容利用合唱訓練的方式展現出來,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正確了解所學知識。
三、避免聲音訓練誤區(qū)
(一)聲音控制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告知學生如何對聲音進行控制,比如在每次開始訓練前引導學生進行開嗓訓練,進而有效降低演唱對聲帶造成的影響。與此同時,在訓練過程中還需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以保證每次訓練前學生都能夠根據訓練計劃進行演唱準備,進而有效提高合唱成員之間的配合效率。在訓練時還需要注意起音與結尾聲音的掌控,并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訓練,以保證學生可以在訓練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氣息轉換要領,進一步提高學生合唱能力。
(二)吐字發(fā)音
在合唱訓練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學生存在吐字不清以及發(fā)音問題,那么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處理,因為合唱過程中若是出現了發(fā)音問題,就會導致合唱的完整性受到影響。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并通過單獨演唱糾錯,學生互相監(jiān)督的方式提升吐字與發(fā)音的管理效率,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合唱能力與合唱質量[3]。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總結可以了解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陷,同時也了解到教師應利用怎樣的方式有效開展合唱訓練工作。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聲線、性格特點等方面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進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并為學生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張群. 關于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聲音訓練的有效性探究[J]. 學周刊A版, 2020, 12(12):166-167.
[2]諸葛冰潔. 小學音樂教學中班級合唱教學策略分析[J]. 黃河之聲, 2020(4):137-137.
[3]方明玉. 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訓練[J]. 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9, (2):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