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義勇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古詩文,其內(nèi)涵深刻,包含了許多哲理,同時,古詩文的教育價值也較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當代高中生來說,作文的語言表達較為單調(diào),想象力較為匱乏且用詞過于白話,如果能夠將古詩文教育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那么產(chǎn)生的效果將會非常好。因此,本文將對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結合的措施進行分析,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高中;古詩文教學;作文教學;結合
現(xiàn)階段,作文與古詩文學習對高中生來說是兩大難題??v觀學生的作文,多數(shù)作文都是空洞無物甚至是無病呻吟,只有少數(shù)文學底蘊較為豐厚的學生寫出的作文較好。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古詩文以及作文的學習效果,建議將古詩文教學以及作文教學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個關聯(lián)性較強的整體,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一、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結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于培養(yǎng)學生基于學科的整體、綜合能力,但是在當前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各個要素之間條塊分割的情況較為明顯,諸如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不同的要素之間相互獨立,導致學生本身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存在斷層的情況。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避免學生作文空洞、語言干癟、文化底蘊過低的情況,有必要將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結合到一起,提高兩個模塊以及整體語文教學的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讀寫本就是一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再現(xiàn)。能夠寫出好的文章,豐富的閱讀量是基礎,且高中課本中的古詩文都是兼具文質與優(yōu)美的精品,學生不僅能夠從其中積累到豐富的文化知識,同時也能夠學習到古詩文精美的排篇布局和寫作技巧,這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與此同時,通過寫作文的方式也進一步深化了對古詩文的認識,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量。這樣,古詩文教學以及作文教學就會在不斷的訓練中相互促進、相互提升。很多省市的教師都開始將作文教學與古詩文教學結合到一起,并產(chǎn)生了較好的效果,因此,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的結合是可行的。
二、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的結合途徑
基于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結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教師需要探索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的結合路徑,以提升學生的讀寫綜合實力。
1、巧妙使用名詞佳句
古詩文的語言含蓄精煉且意境豐富,充滿了人生哲理,閃爍著智慧的火花與光輝。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巧妙地使用名詞佳句,化俗氣為雅致,那么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文內(nèi)容將會更加精彩。要提升學生運用名詞佳句的能力,需要先加強誦讀的能力,保持古詩文中優(yōu)美文段的完整性,在整體閱讀中領悟其所蘊含的韻味。在具體的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使用名詞佳句,可以借古詩文來擬作文題目,讓作文從題目開始就具備濃厚的書卷氣息。如:2019年高考滿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的文章開頭,學生就利用寓意較強的古詩文引領了全文——《管子》有言:“一農(nóng)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卑傩詹磺冢煊叙嚭?。管仲又說:“倉廩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备棽粌H是衣食之源,也是禮儀文明的基礎。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勞可安邦。
2、文章再現(xiàn)古詩文意境
古詩文的意境是非常豐富的,情景交融、虛實相接,蘊含著無窮韻味。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適當?shù)姆绞綆椭鷮W生在作文中再現(xiàn)古詩文的意境。因此,教師需要在平時引導學生們加強古詩文的審美賞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詩詞中飽含的思想情感,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生活體驗和想象力,通過聯(lián)想的方式來加強對古詩文的再創(chuàng)造,進而再現(xiàn)古詩文的意境美。同時,針對高中生本身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推薦一些具有古典韻味美的歌曲,使其在歌詞中感受到古詩文的意境美,如《青花瓷》、《君生我未生》、《采薇》等。
3、古詩文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借鑒
古詩文中經(jīng)常會使用到各種手法來表達意境、烘托情感,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直抒胸臆等,用簡潔的語言、靈活的手法來表達情感,這是當代中學生普遍不具備的能力。很多詩人作家都是從古典文學中汲取到了豐富的養(yǎng)分,才能夠對其進行傳承和創(chuàng)造,進而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佳作,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篇多處使用比喻、疊字、通感等手法,讓全文都充滿了典雅氣息、詩情畫意。因此,教師需要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古詩文手法的借鑒,鍛煉學生寫作手法的多元化發(fā)展,讓學生能夠具備更多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法,進而促使作文內(nèi)容更加飽滿。
4、謀篇布局方式的借鑒
一篇好的作文,其謀篇布局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古詩文中,古人擅長使用謀篇布局的技巧,借助完善的組織架構讓篇章的內(nèi)容富于變化,又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聯(lián)絡網(wǎng)”,達成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的美。清朝中期著名的文學家以及思想家方東樹先生曾說“學歐公作詩,全在用古文章法”,這表明歐陽修在古文創(chuàng)作中擁有較為高超的章法,具備較好的謀篇布局的技巧。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的把握,對文章整體發(fā)展方向的感知,比如:文章采取總分總結構,人物敘述按照時間為基礎,內(nèi)容上并列抒情,形式上完美對稱,開頭結尾相互照應,一氣呵成。比如,歐陽修的《伶官傳序》,該文章的謀篇布局較為精巧,開篇用“嗚呼”發(fā)出由衷感嘆,隨后引出值得后人深思的歷史問題,然后用正反對比的手法來描寫后唐的興廢,最后在反復論證后得出了千古不朽的結論。結構鋪排緊湊,引人入勝。
5、改寫詩文以拓展想象
改寫創(chuàng)作自古以來就已經(jīng)有很多,一些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名家詩文,經(jīng)常會在流傳的過程中被改寫,比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曾經(jīng)被改寫成《陽關引》,將詩改成詞,描寫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細膩,情感的宣泄也更加豐富。在高中課本中,每本教材中都有古詩文,很多學生都已經(jīng)能夠背誦下來,但卻無法將這些內(nèi)容學以致用,寫出來的作文依然空泛干癟,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將古詩文的精髓內(nèi)化,沒有與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對古詩文進行改寫,加以想象,將古詩文改寫成為具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散文。古詩文的語言簡潔但是十分豐富,韻味無窮,只要學生掌握了古詩文的時代背景、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境等,就很容易將自己代入,將自己的真實情感代入,借助原文的意境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6、借助寫讀后感加強訓練
高中教材中每篇古詩文都有其閃光點,包括主題、人物形象、語言風格以及表現(xiàn)手法等,都可以作為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點。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寫讀后感的方式來提升作文教學的效果。在學習了古詩文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古詩文的特點及內(nèi)容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可以是書中精髓引發(fā)的聯(lián)想和思考、可以是古詩文激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決心與理想、可以是對社會某些行為的抨擊等,加強作文訓練,在古詩文與作文寫作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讀后感的寫作能夠讓學生從古詩文中領悟到的情感進行進一步的升華,同時,讀后感的寫作能夠幫助學生從古詩文中汲取更多的養(yǎng)分,鍛煉學生的思維,一舉多得。比如在學習《勸學》、《師說》等具有一定啟發(fā)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古詩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選角度,聯(lián)系實際生活,寫讀后感并且抒發(fā)自身的感受,鍛煉習作能力。
總之,高中古詩文教學以及作文教學都是兩個難以攻破的內(nèi)容,特別是作文教學,其與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教師需要借助古詩文各方面的優(yōu)勢來加強作文教學,幫助并引導學生領悟古詩文的意境美、表達手法以及謀篇布局的手法,同時對古詩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進行借鑒,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文化底蘊,進而提升作文的整體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希.高中古詩文資源運用于寫作教學的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8.
[2]李琰潔.古詩文在高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7.
[3]詹莉華.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效結合的途徑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18):176-177.
[4]何正安.古詩文中的人物、事件運用于作文例談[J].語文教學之友,2013(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