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少云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制度的發(fā)展,我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發(fā)展迅速。尤其是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在促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之中,教學生活化得到了飛速進步。教學生活化指的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生活化的方式為主體,將學生的個人實踐與知識相互聯(lián)結,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有效性。鑒于此,本文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進行深入分析,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理性思考
政治來源于生活,在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想要構建其生活化的模式,不僅僅對政治要有詳細的了解,還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將政治問題通過生活化方式加以講解。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了解政治知識,掌握一些處理問題的技巧與方法。所以在高中課堂之上,開設生活化的理性思考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落實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一、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概念
高中課堂上,有關于生活化的含義就是符合新時代背景之下素質教育的需求。這一理念的出現(xiàn),就是需要相關的教師重視政治教學課堂上的具體內容,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通過各種生活案例來分析課堂形式,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課堂之中,則可以體驗政治學科的一項優(yōu)點。政治課與其他學科相比較來說,高中的政治內容趨向的多是理論,實踐性相對較少。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諸多的困難,而這其中所存在的知識一時之間很難讓學生讀懂,去真正地理解。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遇到了克服不了的磨難。教師在面對此種問題之時,進行具體分析的過程之中應該注重實際情況。盡可能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避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因為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只會使得學生對于政治課堂更是反感。所以相關的教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就是應該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接受教師轉傳授的知識。一直以來把握政治課堂上的重難點,才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政治課堂的興趣。所以將課堂生活化引入教學之中,這成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選擇。
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特征
首先,高中政治課堂實踐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應該積極地將生活化的一些內容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高中生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比較不足,對于在一些事件的是非判斷能力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所以學生在政治課堂的學習過程之中,應該以個人的生活實踐為主題。為了能夠充分地利用這一優(yōu)勢,相關的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了解。真正地意識到,政治課堂的學習對個人生活實踐有著重要的價值。
其次,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新課程改革標準的逐漸提出,相關的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成為高中的課堂實踐之中的一個主體。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體現(xiàn)出主體性,才能夠體現(xiàn)出教學的關鍵性作用。相關的教師應該結合一定的現(xiàn)實條件,了解高中政治生活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現(xiàn)實生活作為一個切入點,去關注學生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習慣,以此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聯(lián)系。調整學生習慣的同時,也鼓勵學生去養(yǎng)成有利于自己能力提升的學習習慣,以此來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一)培養(yǎng)社會實踐能力
在高中課堂的教育過程中,如果缺少了生活元素的融入,那么教育就是沒有意義的。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政治課程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換句話來說,就是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高中課程的教育生活化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政治課程的積極性,可以為學生開闊出更廣闊的視野。與此同時,課程標準的要求就是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發(fā)展學習能力,便于培養(yǎng)社會實踐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二)感受政治現(xiàn)象
由于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學生能夠根據(jù)一些事物的特點、對象去觀察問題,逐漸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的體系。政治課程中的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政治課的本質也算是一種生活的體現(xiàn)。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多種政治現(xiàn)象,并且為之后的政治課學習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四、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的策略分析
(一)貼近生活
教師在高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學。將學生引入情景教學之中,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因為情境教學可以根據(jù)政治課堂之中的一些內容與學生生活中一些認知的內容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便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于政治課程有更好的理解,從而提高政治教學的效率。
情景教學的創(chuàng)設過程之中,教師應該提前地做好規(guī)劃,以便于課堂之中有效開展。首先,開設情景教學過程之時,要讓創(chuàng)建的情境符合教學任務。其次,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對社會有自己的看法,教師應該根據(jù)高中生的這些特點來設計情境,以此來讓學生更好地去接受。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之中,需要考慮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現(xiàn)象或什么樣的生活案例才能與課程相關聯(lián)。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二)和諧師生關系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理論化開展,應該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因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課堂氛圍的營造有著極大的影響。在高中政治課堂之中,教師與學生都應該是課程的參與者與主導者。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角色,學生則是成為教師服務的對象,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教師與學生才能夠及時地進行溝通,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高中課堂之中,不管是哪種教學方式都應該首先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就算是高中生活化上的教育理論化也不例外。課堂也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加入生活化的教學,改善實踐效果。具體來說,在生活化的各項之上,教師也要根據(jù)新要求、新標準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整個課堂上的主導者,以此來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除此之外,高中的政治教師還應該采用多種的形式進行教學評價。比如說:師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師生互相評價的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評價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在之后的教學生活中得到逐漸地改善;而在學生相互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之中,學生也可以通過同伴的話語來了解自身的不足,及時進行修改。以此來改正學生自己的缺點,實現(xiàn)共同進步。
(四)教學理念生活化
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都應該讓教師先轉變思想。在課堂上生活化教學也毫不例外,教師應該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在高中政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尊重學生的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之上,體會到作為學習的主人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鼓勵學生去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言論,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的熱情。比如說:相關的教師在講解“世界是一種普遍聯(lián)系”的這一課時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之中去舉一些例子,哪些生活之中的事情可以體現(xiàn)這一觀點,這一過程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地去討論。教師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不要去進行特定的干涉,只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尋到與生活相關聯(lián)的內容,才可以真正地去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已然成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一大模式。生活化教學方式成為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一種高質量的教學模式。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營造出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對師生之間關系的融洽、提高教育質量也是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范冬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思考[C].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時代教育學術成果匯編.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2]孫欽奎.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32期
[3]鄭艷.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5年02期
[4]明雷.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J];廣西教育;2014年38期
[5]李娜.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年32期
[6]段小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中華少年;2015年27期
[7]吳爽.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成才之路;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