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良
摘要:語文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生的今后學習和終身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而閱讀教學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尤其是在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應當基于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來展開?;诖?,本文結合核心素養(yǎng)背景,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展開了探究,皆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新形勢下,我們要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方向,走在教育的前沿,推動教育改革發(fā)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應該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推動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
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初中語文閱讀能力,首先需要對初中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有一個了解,這樣才能有效把握和落實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現代教學之中,通過教育手段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進行融合并發(fā)展,然后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能力、素質和修養(yǎng),我們稱之為素養(yǎng)。而核心素養(yǎng)則是指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素養(yǎng)。所以結合新課程標準來看,在當前教育形勢下,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促進自身發(fā)展的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語言文字、文學素質、道德品質等方面的能力,是人在社會中必備的素養(yǎng)。
二、當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現狀
(一)閱讀習慣差,閱讀面窄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很多學生的閱讀習慣差,閱讀面狹窄,這是由許多種客觀和主觀因素共同影響而成的。這些學生在小學階段除了課本,幾乎很少接觸到其他的課外閱讀,所以一直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上了初中之后,學校依然不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十分缺乏閱讀的意識,對于閱讀很難產生興趣。
(二)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并不重視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學生在生活中都是作為母語和第一語言進行使用的,所以學生根本意識不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在上課時也不認真地聽講,對于課下作業(yè)完成的積極性也不高。正是因為學生的消極態(tài)度和懶惰思想,導致學生的語文能力得不到提高,語文閱讀水平很差。
(三)教師沒有發(fā)揮閱讀引領的作用
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卻并沒有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之中,有些教師對于教學的目標認識不清,對于閱讀教學的理解并不透徹,教學往往流于形式。導致學生只接受到了課文的知識內容,卻不會利用知識進行獨立思考或是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極為不利。甚至有些老師認為讓學生閱讀課外書,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打消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三、核心素養(yǎng)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關系
初中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而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語文教學中學校和教師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诤诵乃仞B(yǎng)下,教室應當積極轉變閱讀教學的思維,將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閱讀教學聯系起來。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以及認知水平,立足于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思維轉向,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如何在教學中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一)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讓閱讀成為一種愛好
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的引領往往會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閱讀材料,鼓勵學生讀好書。通過閱讀,學生會得到一些積累,讓學生“達到下筆如有神”的效果。教師要認識到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多多閱讀。比如將閱讀教學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單獨的開展??梢栽诿恐苋恼Z文課程中,讓學生自由的選擇書籍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就可以閱讀感興趣的書籍,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中完成語文的積累。
當然,為了保證閱讀課程的有效性,教師也不能放任自流。在經過一段時間放任學生自己選擇閱讀書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心理來設定一個比較合適的閱讀目標,這個目標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否則都會降低學生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教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課時,為了達到我們的教學效果,我們可以分階段安排閱讀任務。在第一個月,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其他內容可以略讀。一個月過后,再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分析保爾·柯察金一生的發(fā)展狀況,結果發(fā)現學生十分喜歡這種閱讀方式。通過對于文章的梳理,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將自己的讀書感悟用文字記錄,并且進行分享。通過由淺入深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慢慢被帶動起來,閱讀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整理課程教案
在閱讀教學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理解、欣賞以及評價能力,這些能力對于語文學習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以及閱讀技巧的掌握,整理課程的教案,在教案中融入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階段,在教授《海底兩萬里》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選取其中的一章內容,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對于文章的脈絡和主要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讓學生對于一些比較有哲理的句子進行勾畫,通過這些簡單的閱讀技巧的教學,讓學生快速體會文章的主旨,提高學生對于閱讀能力的掌握。
當然,語文素養(yǎng)并不是單體存在的,它們應該是互相聯系的。在閱讀教學之中,教師在教案整理時,也要融入對于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理解,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仍以《海底兩萬里》這篇課文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出一些填空題或者選擇題,考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并且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詞匯。也可以提出一些問答題,讓學生分析題干,帶著問題去閱讀,掌握從原文獲取知識的能力。在閱讀之后,讓學生寫一篇短小的閱讀心得。這些教學設計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通過識字寫字、閱讀、作文等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閱讀教學之中,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應當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所在,積極的投入到閱讀學習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由淺入深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階段,教授《壺口瀑布》一課時,就可以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課堂之中。《壺口瀑布》之中有不少關于景色的描寫,十分的優(yōu)美。在開展這篇閱讀之前,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壺口瀑布的宣傳片,通過氣勢澎拜的畫面以及美妙的音樂迅速讓學生的心神被牽引,忍不住的想要對壺口瀑布有更多的了解。之后的閱讀也順理成章的開展起來,在課程結束之后,幾乎每個學生都牢牢記住了閱讀的內容。
除了教學形式的不同,在教學之中也要融入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及閱讀技巧,在教學中要滲透朗讀、默讀、略讀以及精讀的方法,通過整體感知或者細節(jié)品味,先易后難,將閱讀材料與閱讀方法進行搭配,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品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的素養(yǎng)。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階段教授《社戲》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進行默讀和略讀,所以故事的大體內容進行感知,并且互相分享給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場面。對于這些給自己留下較深因此印象的清潔進行朗讀、精讀,品味其中的關鍵因素。緊接著,教師就可以針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細細品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教師做好榜樣,發(fā)揮自己的模范作用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還是很強的,教師們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將產生十分深刻的影響,他們也會不自覺的模仿教師的行為。如果,教師在閱讀課上激情澎湃,學生們的心理也會不自覺的受到感染。如果連老師上課都處于萎靡不振的狀態(tài),閱讀教學的氛圍自然可想而之。所以說,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發(fā)揮自己的模范作用。
例如,在教學之中,向學生分享一些自己讀過的數目,并且向學生分享一些適合他們看的書,聊一聊自己在讀書時的感悟。在給學生開展閱讀課程時,一定要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閱讀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師生之間的關系,所以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是不能夠忽視的。除了師生關系,發(fā)揮教師作為模范、榜樣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之中也可以和學生進行友好的交流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有更深刻的感悟。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階段語文《冰心詩集》的閱讀教學之中,教師可能會對“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這句話感受頗深。教師在課堂之上,就可以講自己的感悟分享給學生,通過對這一首詩的朗誦,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向學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這些事情的分享,也能夠讓學生明白閱讀材料來源于生活,與生活相結合進行理解,可以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感悟。
(五)、轉變閱讀模式,化單一閱讀為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的概念也是近年來才被提起的,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單一”閱讀已經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了。這就需要開展“群文”閱讀的模式,將多篇互相有關聯的文章串聯起來,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當然,在這種閱讀模式下,所以語文教師而言其實也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教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對于眾多的文章進行篩選和總結。對于有相關屬性的文章進行篩選和系統化的整理,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最終的閱讀內容。將單一的閱讀內容轉變?yōu)槿何拈喿x,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之中,教師確定了一個有關“親情”的教學主題。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就可以先設置一個教學目標,即讓學生全面了解親情的含義以及在不同時期的親情觀可能會發(fā)生的變化。我選擇了一下四篇文章作為此次群文閱讀的書目——《媽媽的賬單》、《可貴的沉默》、《懷念母親》、《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幾篇文章主題相同,但是時間、文化背景以及深度各不相同,通過不同文章的閱讀,學生就會對親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很好的完成我們的教學目標。
(六)立足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之中,通過對于基本上閱讀方法的掌握,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控文章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教師應當重視幫助學生搭建相應的文章框架,掌握文章的情感表達的內涵。教師在教學之中可以有側重點的來幫助學生感知文章的情感,這樣有助于全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語文閱讀教學之中,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能夠體現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文本內容,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調動情感體驗,對閱讀材料進行整體的感知。然后再讓學生通過主題、語言分析,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內容,讓學生達到相應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階段教授《藤野先生》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藤野先生》這篇課文究竟講了什么內容?學生們乍一看,肯定會根據課文的題目回答:這是一篇記述《藤野先生》的散文。通過深入閱讀,學生也會漸漸明白這是通過對于藤野先生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日本留學生活的深切懷念。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與帝國主義斗爭的戰(zhàn)斗精神。這樣不僅能夠取得較好的閱讀效果,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情感。同時,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在傳承文化中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
結語:
在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需要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以身作則,發(fā)揮自己的模范作用?;诤诵乃仞B(yǎng)的要求,對語文教學進行設計,循序漸進,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當然,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提升自我能力。
參考文獻:
[1]冉小瓊.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998(6):40-41.
[2]宋甲.注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閱讀教學幾點感悟[J].考試周刊,2018(35):52.
[3]劉銳.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8,(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