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潔
摘要:基于教材文本整合視角,結合教學實際,以新教材高中英語第一冊Unit2 Travelling Around為例,探究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
關鍵詞:高中英語新教材;整合;核心素養(yǎng);聽說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29-260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為課標)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進行適當?shù)娜∩岷驼{整?!被谡n標和單元整體教學觀,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以高中英語新教材必修一Unit2 Travelling Around 聽說課為例,探究教材的重組與整合。
二、教材分析
2020年秋季,廣東省開始使用統(tǒng)編版高中新教材。作為一線的教師,面對新教材,要注意結合當?shù)亟虒W實際對教材進行重組整合,適當?shù)厝∩幔尳滩恼嬲沼诮虒W,成為我們教學的工具和材料。
《課標》明確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把活動作為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而且是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因此,新教材力圖體現(xiàn)《課標》的活動觀理念和要求,重視活動設計,提高活動質量。
三、學情分析
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并通過師生討論會、學生課堂表現(xiàn)觀察等,發(fā)現(xiàn)學生聽說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語言輸入不足
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的必要條件。語言輸入的不足直接影響學生完成交際任務。更嚴峻的是,筆者面對的學生,大部分詞匯量匱乏。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實際,把握好教材中的文本,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整合,在輸入階段對目標語言進行闡釋和分析,引導學生留意相關話題語料,關注同一話題中出現(xiàn)的表達結構并積累高頻詞匯、詞塊,提高聽說能力。
2. 思維能力不足
《課標》提出了英語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了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素之一,明確了英語課程的育人方向。而長期以來,英語課上重視講詞匯和語法,一切閱讀也是為了記憶詞匯和掌握語法。這就導致英語教學對思維的關注和培養(yǎng)處于較低水平。(龔姚東, 2015)
特別是在長期被忽略的口語教學中,教師考評時看重的大部分是語言表達的準確度,而非表達的邏輯性和深度。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學生要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領學生思考,訓練思維品質。
四、實踐案例
根據(jù)上述問題的歸因分析,筆者將結合新教材必修一Unit2 Travelling Around 聽說課,探討如何進行聽說教學。
1. Leading in
首先,筆者利用opening page的圖片引導學生談論主題圖,引發(fā)學生“說”的欲望:圖中展示了在旅行途中,父親接應孩子過河。這樣的場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父子的情感通過動作得到了交流,暗含了旅行對父子兩人情感的影響和意義。再結合名言,學生會意識到,旅行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教育。
2. Pre-listening
筆者通過If you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anywhere, where will you go?/What do you need to do to prepare for the trip? 這兩個問題以情境導入,將學生的思維引領到課本設計的聽說任務。筆者執(zhí)教的班級英語基礎十分薄弱,因此在聽力之前,帶領學生熟悉目標詞匯顯得相當重要了。目標詞匯的預習與重復有利于學生預測和提前熟悉聽力內容:旅行計劃。
熟悉詞匯后,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通過Brainstorming各抒己見,談談出行計劃要包括哪些方面,并將學生的想法用mind-map呈現(xiàn)出來。這種“說先于聽”的教學設計,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減輕了學生“聽”的焦慮,也幫助學生預測了“聽”的內容,讓學生更有信心完成后續(xù)的聽力任務,提高了“聽”的積極性。
3. While-listening
面對詞匯量匱乏的學生,筆者在進行聽力訓練前把聽力文本挖空后在PPT上展示,空格體現(xiàn)的信息點和目標語言與聽力任務一致,特別體現(xiàn)了現(xiàn)在進行時表達計劃的用法,旨在讓學生在后續(xù)的speaking任務中練習該時態(tài),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目標語言的訓練。進行聽力訓練時,引入聽力學習策略并鼓勵學生關注表達travel plan的語句,為下一個任務做好準備。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鍛煉學生的有聲思維。有聲思維是指受試者(接受測試的人)在完成某項任務的過程中隨時隨地講出頭腦里的各種信息(郭純潔,2008)。
4. Speaking
在上述幾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后,筆者組織學生再次以小組形式討論之前的頭腦風暴mind map中選用自己用得到的細節(jié),結合在聽力活動中的詞匯,詞塊和語句,編一個關于談論旅行計劃的對話,并注意使用目標語言。通過mind map和例子,筆者幫助學生用可視化的方式梳理了對話思路,并將之前的各個步驟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理有據(jù)。
5. Evaluating
學生完成對話后,筆者邀請幾組學生分別上臺進行presentation,并引導其他學生根據(jù)PPT上展示的目標語言進行評價。引入評價步驟旨在指向并聚焦整堂課的教學重點。
6. Homework
Tourism can be both good and bad. Have you ever met any uncivilized behavior when travelling? What are some good things that tourists should do? Discuss the above with you group and make a conversation.筆者設計的家庭作業(yè)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學生明白旅行不僅僅是旅游,更是一種教育。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旨在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同時也為課本workbook第80-81的后續(xù)閱讀和寫作做下了鋪墊,讓聽說讀寫融會貫通。
五、結語和反思
基于教材整合視角的英語聽說教學,需要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整個單元的文本,再精心設計問題,在輸入與輸出之間構建腳手架,幫助學生在輸出前有充分的語料輸入,引導他們綜合運用目標語言,進而輸出。
筆者經(jīng)過本次教學實踐后,有以下兩點反思:
首先,聽說課所布置的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從聽讀活動的問題設計中由低端思維題到高端思維題過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其次,單元整體活動的設計體現(xiàn)了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融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課程內容要素進行整合運用,從而體現(xiàn)英語學習活動的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39.
[2]龔姚東.從思維品質到品質思維——芻議英文教學中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5(12):4-7 )
[3] 郭純潔 《有聲思維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