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譽霞
摘要:俗話說得好:十個指頭有長短。確實,在一個班上,由于社會環(huán)境及家庭原因的影響,每個孩子的學習天賦也即我們平常所說得學習能力也不一樣。一個班上總會有幾個特別“養(yǎng)眼”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上課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成績拔尖。但也有毫不起眼的學生,他們很聽話,是班上的乖孩子,不會惹事生非,學習成績不如人意。雖然他們不會在上課時與前后左右的同學講小話,但也絕對不會積極舉手發(fā)言。學習成績不如人意。他們猶如毫不起眼的花,在教室的某個位置靜靜地開著。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上學期,我開始關注這一群體。五一班的張思婕同學映入了我的眼簾,成為我第一個重點關注的對象。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書育人;授課方式;學生們
我采取的對策之一就是與她聯(lián)系感情,加強思想上的溝通。下課了就找她聊天,拉拉家常,她總是紅著臉,害羞的站在你面前,問她平時放學后都玩些什么,上課是否聽得懂,誰檢查她的家庭作業(yè),與學生相處得怎樣……你問一句她答一句。“莫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我的心里直犯嘀咕。不過,心里雖然這樣想覺得就此放棄還是可惜,我知道這樣的孩子太缺少自信了!回到家,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內容也搞不清,孩子出了問題只是一味的打罵,導致孩子沒有自信。于是我鼓勵她多于同學交往,并向她推薦了本班數(shù)學成績特別好的杜思彤同學為她的小老師,還不時叮囑杜思彤同學和她一起玩。幾天下來,發(fā)現(xiàn)她有了細微的變化,她可以正視我的眼睛了!
接下來,我實施我的第二步:上課對學生進行“冰冷呼叫”即在授課中,爭對某個知識點,不經過學生舉手,冷不丁的直接呼叫學生回答問題。檢驗其是否認真在聽,吸收了多少有用的東西?記得上分數(shù)的意義一節(jié)內容時,出示一個畫了圓的課件這個圓平均分成了6份,其中的兩份涂了顏色,請同學們把它的意義表述出來。很多同學非常積極的舉起了手,我用余光掃了一眼張思婕同學,發(fā)現(xiàn)她時而盯著黑板,時而扭頭瞄一眼其他舉手的同學,還不忘偷瞄我一下,完全沒有舉手的意思,看來,她還是習慣在課堂上當看客和聽眾,她壓根就不想回答問題!“請張思婕同學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想到我會喊她,她的臉一下紅到耳根,可能她在想:老師平時不是喊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嗎?今天是怎么了?我又重復了一遍“請張思婕同學回答這個問題!”,結果她還是端坐在座位上,這可急壞了熱心的同學,他們一個勁的催促她站起來并趕快回答問題,她更不知所措了!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她根本不知道回答還是知道而不想回答?我直犯嘀咕。其實班上不回答問題的還有很多。這個時候正是需要我來打消他們的顧慮做張思婕們的工作了,“同學們,班上很多同學都積極舉手發(fā)言,也有回答問題錯了的時候,老師批評過他們沒有?”,“沒有!”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這就對了,我們是學生,是來學習的,有疑問正常,我們要讓我們的大腦運作起來,刀不磨會生銹,大腦不用,慢慢的也會失去思考問題的能力!只有釋疑質疑才會有進步。作為學生來說,我們要擅長表達,”,我接著說道,“基礎差不要緊,只要你愿意學,我就愿意教!”。放學了,張思婕同學拿著數(shù)學書,問她做的幾題對不對,并問我能不能每天給她額外布置幾題數(shù)學題。我心里一陣竊喜,其實,班上像她一樣的孩子從本意上來說都是想搞學習的,只是受理解能力及基礎知識的掌握匱乏的限制,學習暫時差一點而已,如果有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愁他們的成績提不高!
這樣每天上完課后,她總是會拿著數(shù)學書要我給她布置幾題作業(yè),她的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我把她之前對于學習的麻木態(tài)度與目前熱愛學習的態(tài)度分享給全班同學,班上的數(shù)學學習氛圍越來越濃,讓那些學習吃力的同學找回了信心,讓他們知道,只要不放棄,就會進步!
張思婕同學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并不是她的一個偶然的行為,我認為,她及她這類學生其實骨子里還是愿意學習的,但家庭教育的失策及本人學習能力的限制扼殺了她及想她這樣的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這個時候,老師的出現(xiàn)就是她的“及時雨”,作為老師來說,上課時除了關注“尖子生”外,我認為,這類學生才是我們老師時刻關注的對象。作為老師來說,培養(yǎng)學生也不能急于求成,比如,你才看幾頁書,就開始懷疑閱讀到底有沒有用,你才走幾步路,就對走路是否有益于健康產生懷疑!讓學生做了幾道題,你就懷疑這是否對他真的有用,指望他成績直線上升!你該明白,做什么事不能急于求成,對于這類學生也是如此,知識有個積累的過程,我相信,只要老師不放松對學生的愛與管教,你想要的一切終將會如期而至!他們雖然在班上毫不起眼,但作為老師,我們要不斷的挖掘其潛力,和適宜地“施肥、澆水”,讓他們如牡丹般盛開在班級中……
參考文獻
[1]李方的《現(xiàn)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陳瑤的《課堂觀察指導》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qū)五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