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香
摘要:思想政治是一門研究社會科學的學科,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向學生傳播思想政治知識,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但是,部分學生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認為思想政治學習是無用的,不肯花費時間來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為了改變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圍繞學生的生活、設置課堂問題、組織學生思考探究,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挖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學生;參與積極性;挖掘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是希望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獲得學習的樂趣,了解思想政治存在的價值,改變學生內心的想法,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課堂中。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能夠有效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展示自己的魅力。
一、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挖掘學生探索生活的積極性
生活,就環(huán)繞在學生周圍,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知識。教師向學生滲透生活元素,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意識,使學生在生活的熏陶下,掌握思想政治學習的意義。學生在生活的引領下,能夠找到課堂參與感,產生探索的興趣。由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可以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挖掘學生探索生活的積極性。
在學習“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勞動的價值,能夠正確對待勞動,掌握我國分配制度,熟悉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在教學中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一說自己了解的收入方式。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多數提到了勞動所得的獎金、工資等,個人收入有了基本的認識。接著,筆者為學生傳遞了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的消息內容,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案例來鼓勵學生分析社會問題,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積極意義,使學生能夠增強勞動意識,積極調研,提出自己的建議。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知道了生產資料所有制對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正是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使得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接著,筆者又帶領學生重點分析了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使學生能理解它們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學生在課本的輔助下,知道了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決定勞動者能夠獲得多少收入,一般多勞多得,能夠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豐富勞動者的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進步;按生產要素分配,指的是在非公有制經濟下,勞動者獲得的獎金、利息租金、工資等收入,能夠推動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讓市場活起來,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學生理解了課堂所學內容,學會了聯(lián)系生活來分析思想政治知識,產生了探索生活的積極性。
二、為學生設置課堂思考問題——挖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喜歡依賴教師,難以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教師為學生設置課堂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思想政治知識,有助于學生吸收知識,為學生接下來的知識應用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學生在思考中,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不足,進行改善。由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可以為學生設置課堂思考問題,挖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在學習“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培養(yǎng)學生問題思考的習慣,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思考,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問題:勞動的意義是什么?生產資料的存在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怎樣的?公有制經濟的形式有哪些?學生圍繞問題對課本內容進行了閱讀和思考,意識到勞動是財富的源泉,能夠幫助人們實現(xiàn)價值,而生產資料是創(chuàng)造財富和價值的條件??梢哉f生產資料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等。學生給出了問題的答案,擁有了動腦思考的信心。
三、組織學生實踐探究——挖掘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
學生參與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不能一味地被動學習,而是要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借助實踐活動來驗證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組織學生實踐探究,能夠有效凸顯學生,發(fā)揮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更好地面對思想政治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探究中,能夠不斷進取,積累實踐技能,提高學習能力。由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可以組織學生實踐探究,挖掘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
在學習“建設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熟悉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掌握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的措施,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實踐,探討發(fā)展實體經濟的積極意義,并將其制作成手冊,理解現(xiàn)代化經濟的根基。學生在實踐中,結合課本內容,搜集互聯(lián)網資料,匯總整理了實體經濟相關信息,對其進行篩選后,設計了手冊,知道了實體經濟囊括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yè)廣泛領域,發(fā)展實體經濟,有助于社會穩(wěn)定,減少金融風險,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學生在實踐中,找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了學習信心。
總之,本文通過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為學生設置課堂思考問題、組織學生實踐探究,挖掘了學生探索生活的積極性,挖掘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挖掘了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走進了思想政治課堂,了解了思想政治學習的意義,產生了進一步挖掘思想政治知識的動力,不再逃避思想政治學習,而是能夠積極地加入思想政治課堂,用自己的活力和熱情來點燃思想政治課堂,發(fā)展思想政治能力。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的看法,了解了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面臨的困境,針對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了培育,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
參考文獻
[1]宋樹梅.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綜述[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4):18-21.
[2]武海淵.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實踐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4):226.
[3]葉寧寧,戴家芳.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7,6(24):34-36.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