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
摘要: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入不斷探索的過程,學生對于語文課的向往是在理解文字所蘊含的巨大力量之后,自身逐漸產(chǎn)生的對文字力量的敬畏,隨著初中語文學習這一進程的不斷推進,學生逐漸掌握了語文的重點內(nèi)容,當?shù)搅顺跞A段,就已經(jīng)是達到了能熟練運用語文知識的階段。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有豐富的課堂經(jīng)驗,以及其擅長的教學方式,但是總的來說,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效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增加課堂互動等教學情節(jié)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互動;課堂氣氛;自主思考;知識印象;提升興趣
首先,隨著初中生心理的逐漸成熟,語文課堂的的氛圍相對小學階段較為沉悶,因此,增加課堂互動的方法有:第一,活躍課堂的氣氛,通過課堂游戲,課堂交流等手段,引導學生對課堂問題進行激烈的思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第二,通過課堂提問,課堂問答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思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第三,通過課后復盤,對課文知識的鞏固,來加深學生對于上課學到的內(nèi)容知識的印象,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從而提升語文的學習效率。
一、活躍課堂氣氛
是否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是評價一節(jié)初中的語文課堂是否有良好效率的重要依據(jù),活躍的課堂代表著課堂中學生活躍的思想活動,沉悶的課堂帶給學生的是課堂中容易走神與犯困的狀態(tài),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也會大幅度地下降,相反的,教師與學生一起,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給學生留下好的課堂印象,學生期待下一堂語文課的到來,教師用有趣的課堂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語文教學中的課堂互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熱愛。
例如,在教授《沁園春·雪》時,首先可以通過課堂上多媒體的形式打開課堂學習的氛圍,將毛澤東的人物背景與作者寫這首詩的時間背景進行介紹,再分小組討論后請學生背誦或者朗讀所學過或者聽說過的作者的詩詞,從而引入新課。在課文教學時,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作者描繪的祖國江山的美景,并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對祖國大地的熱愛之情。最后將班上學習分為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以及探討,分析詩歌的情感表達以及藝術特色,學習如何欣賞詩歌、鑒賞詩歌等。
二、引導自主思考
自主思考的能力是所有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學習能力,只有學生自己懂得如何去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才可以保證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涯中,學習能力有穩(wěn)步的提升,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是逐漸上升的,學生到了初三年級,自主思考能力也基本形成,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與理解,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學習方法,教師往往只是通過課堂互動等方式,從旁進行稍許的輔助,學生就可以獨立進行題解思考。
例如,在教授《敬業(yè)與樂業(yè)》時,首先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開啟課文學習之旅,請同學對于“敬業(yè)”與“樂業(yè)”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學生自己的角度看,何為敬業(yè)?何為樂業(yè)?進而引入新課,在梁啟超老先生看來,“敬業(yè)”與“樂業(yè)”是怎樣一種狀態(tài)。再通過通篇學習課文,明白首先要“有業(yè)”,因為有業(yè)是做人之本,再者是要“敬業(yè)”,因為敬業(yè)是人生之要,最后是要“樂業(yè)”,因為樂業(yè)才是最高的境界。通過全文的學習,帶領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思考,自己身邊是否有敬業(yè)與樂業(yè)的人物事跡,學生自身是否可以將“樂業(yè)”的精神,用于學習實際,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地學習,從學習中尋找快樂。
三、加深知識印象
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不是過目不忘的,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反復不斷地溫習,或者通過設計特殊的課堂情節(jié)來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知識的印象,只有當學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才能夠牢記該知識點,不至于將學過的知識又原封不動地交還給教師。在這一點上,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配合,教師引入新穎的教學方式,迎合學生的興趣點,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接住教師拋過來的知識點。
例如,在教授《山水畫的意境》時,教師首先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感受東方與西方畫作的區(qū)別,西方的繪畫往往更趨向于寫實景,而東方繪畫趨向于描繪意境,如果將這一文化代入實際生活,就如同西方的園林多為規(guī)則的幾何形,東方的園林,多為具有自然性,也是為了表達東方文明對于意境表達的向往。通過課前導入,提前對課文當中“意境”二字的進行理解和解釋。再通過課文的學習,帶領學生理解山水畫中的意境即為:意境即為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在寫情。在課文的最后,引入中國古代詩詞繪畫,帶領學生更近一步理解藏在詩詞、畫作中的情感與靈魂,指導學生嘗試進行意境詩詞等的創(chuàng)作。
四、提升學習興趣
初三階段的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壓力,是以往各個階段都不可比擬的,所以這一階段的學習,往往會變得十分繁重,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也會遭到很大的打擊。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不能忽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因為這是學生需要用之一生的內(nèi)在動力,所以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而通過課堂互動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有很多的學生,比較討厭教師的提問,但這往往是因為教師本身,沒有用對方法。在課堂上的互動,并不僅僅要以提問作為手段,可以采取聊天,問答,情景模擬等不同的措施,盡可能地活躍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教授《創(chuàng)造性思維》時,相信學生在經(jīng)歷過九年的義務教育之后,對思維的發(fā)展,也會有自己的見解,所以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體系的過程中,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或者在教學工作中,你認為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是你比較認可的地方?這都會帶動學生與教師,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交流,不僅僅能夠幫助教師,改正自己的教學措施,更重要的是,也能夠帶動學生自身思維邏輯的發(fā)展,使他們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完善自己對事物的觀察。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的學習中,想要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課堂互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來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帶領學生結合自身去理解課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思考作者提出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的自主思考。最后通過令人印象深刻的課堂情節(jié)設置,或者課文的反復溫習,來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知識點的印象,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鋒.初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現(xiàn)狀淺析[J].才智,2014(36)
[2]張進青.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建立[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新疆博樂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