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環(huán)忠
摘要:介紹了模型思維的特點以及模型思維與化學教學的關系,并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體會,分析了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和應用模型思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還結合具體知識模塊給出了模型思維應用于教學實踐的樣例。
關鍵詞:模型思維;化學教學;元素化合物;有機物分子結構;化學反應原理
模型思維是一種利用模型達到特定認識目的的思維方式。它是在已獲得的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以模型化和理想化的思維方式對相關事物進行扼要、近似、形象的摹寫,進而揭示其本質和規(guī)律的科學抽象方法。
1 模型思維與化學學科及其教學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要求建立認知模型,并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xiàn)象,就是要求學生需要對具體的化學知識經(jīng)過思維抽象(證據(jù)推理),然后將思維抽象又轉化為思維具體(模型認知)。所以在教學中應用模型思維具有特別的意義:既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現(xiàn)代科學的概念和理論的形成中,通過模型思維,不僅可以將陌生的、非直觀的和不確定的事物、思想轉換為熟悉的、直觀的、確定的東西,同時還能使抽象的理論和知識具體化、豐富化,使人們更深刻、更直觀地把握科學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因此,模型思維在現(xiàn)代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重要,它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思維方法。
2 模型思維應用于化學具體教學中
模型思維是突破化學教學難點的絕妙抓手,下面分別以“元素化合物”“有機物分子結構”和“化學反應原理”等專題為例展示模型思維的具體應用。
2.1 模型思維應用于“元素化合物”教學
元素化合物是中學化學最基本的內(nèi)容之一,是其他模塊學習的基礎,也可能是教師教學中困惑最多的模塊之一。元素化合物內(nèi)容繁多,學生反映的“化學難學,不好記”,主要是針對元素化學內(nèi)容而言的。然而,任何事物盡管其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并且由于各自矛盾的特殊性而相互區(qū)別,但也往往由于相互聯(lián)系即存在矛盾的普遍性而統(tǒng)一。在教學中,我們要盡量避免將各個化學反應孤立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覺得物質的化學性質多而亂,而應在一定條件下概括出各類化學反應的模式即反應模型,讓學生覺得有規(guī)律可循。
2.2 模型思維應用于“有機物分子結構”教學
經(jīng)典的結構理論,開始只提出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價、數(shù)目和彼此間的相互關系,還沒有涉及分子的立體結構問題,如果將分子都想象成平面結構是很難理解的。例如,二氯甲烷(CH2C12)分子就應當有兩個不同的平面結構式(異構體):
在上面的兩個平面結構中,兩個氯和兩個氫排列的關系不同,似乎是兩個不同的化合物。但實踐證明二氯甲烷只有一個,并無異構體,此外,當時還有為數(shù)不多的個別有機分子,它們的化學結構完全相同,但它們的確是幾個不同的化合物,這是什么原因呢?為了解釋這個問題,1874年范托夫和勒貝爾總結了前人研究所得一些事實,分別提出碳原子的正四面體結構學說,這樣就把結構理論引申到三維空間的立體結構中來。根據(jù)這個學說,碳原子的四價是完全相等的,它們分別處在正四面體的四個頂角的方向上,各價鍵間的夾角為109.28°,如下圖。
目前人們對分子結構的認識同樣也在繼續(xù)探索中。但從中不難看出,人們對分子空間結構的研究,采用的也是一種模型思維的方法。
2.3 模型思維應用于“化學反應原理”教學
在化學反應速率的學習中,就是抓住化學反應速率的公式,在題目中找準數(shù)據(jù),帶入公式——數(shù)學模型中。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分析,在建立了三段式的模型后,許多相關的計算也就迎刃而解,且不易出錯。
例如:合成氨反應N2(g)+3H2(g)2NH3(g)在某溫度下達到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是c(N2)=3 mol·L-1,c(H2)=9 mol·L-1,c(NH3)= 4 mol·L-1,求:N2、H2的起始濃度。
解析:
N2 + 3H2? ? ? ? ?2NH3
起始(mol·L-1)? x y ? 0
轉化(mol·L-1) x-3 y-9 ? ? 4
平衡(mol·L-1) ? 3? ? ? ? 9 ? ?4
x=5 mol·L-1
y=15 mol·L-1
答:N2、H2的起始濃度分別是c(N2)=5 mol·L-1;c(H2)=15 mol·L-1。
這樣,通過建立概念模型,原來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具體了,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十分清楚,有利于學生深入地理解概念的本質。
3 結語
在化學科學理論的形成中,模型思維可以將陌生的、非直觀的和不確定的東西轉換為人們所熟悉的、直觀的和確定的模型,同時還能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和豐富化,讓人們能夠更直觀、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特征。因此,模型思維能力是一種可遷移性極強的素養(yǎng),一旦形成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許多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朱立峰.化學思維方法[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
[2] 馬亞軍.化學中的模型方法[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05).
[3] 唐隆健.例談系統(tǒng)思維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培養(yǎng)[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01).
(作者單位:廣東省紫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