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莉
摘 要:質疑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中科學思維的要素之一。為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打造和諧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優(yōu)化教學方式,使學生樂于質疑;借助科學史實,使學生理性質疑;點撥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質疑;培養(yǎng)證據意識,使學生慎于質疑等策略。
關鍵詞:生物教學;質疑能力;策略
生物學發(fā)展史是一部不斷質疑,不斷實證的歷史。質疑精神是其向前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朱熹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辟|疑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中科學思維的要素之一,是指經過充分分析后提出疑問,體現出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并進行解釋的思維批判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是提升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更是時代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在生物學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1、打造和諧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
長期以來的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一言堂的課堂使得學生對待問題對待學習是被動的,接受式的。因此要使學生敢于質疑,首先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
在日常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與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狀態(tài),營造和諧活躍的班級氛圍,積極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并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疑惑與解題思路,與學生一同探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于質疑,勇于質疑。
2、優(yōu)化教學方式,使學生樂于質疑
以學生為主體的質疑,就需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質疑的時間和機會。
創(chuàng)造質疑的機會主要是多結合內容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變已知確定的課堂為學生質疑探究的時空。比如《細胞核——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一節(jié)中,在回顧細胞膜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后,提供了科學家在細胞核研究中的一些結果,請學生猜測細胞核的功能是什么?并在給定的多種材料中選材并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測。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完善并補充自己的方案。學生在討論質疑中不斷深入問題,找到更優(yōu)化的探究方案,樂在其中。
3、借助科學史實,使學生理性質疑
科學在不斷質疑、求證中發(fā)展,科學史實為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鮮活的典范??茖W史本身蘊含著豐富的內容——科學的精神、方法、意志、勇氣、其他學科發(fā)展帶來的革新等等。不斷提出疑問,勇于探索求知的精神是當下學生在學習中比較缺乏的。這種現象的背后有學生認為書本上老師說的都是正確的,沒什么要去懷疑的,也有學生害怕提出的問題有錯誤遭人嘲笑的,還有為了質疑而質疑,不顧實際情況和證據的。因此和學生一起進入每堂課背后的科學歷史背景,和科學家一起去面對棘手的問題,面對已有的結論,面對不為自己預期的實驗結果,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解決方法,體驗思考和探索本身的樂趣,不害怕,不焦慮。比如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jié)《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中,面對當時流傳已經很廣泛的融合遺傳,請學生舉些身邊的例子來證明或證偽,然后提出農業(yè)生產中的困惑,性狀優(yōu)良的親本為什么產生了很不理想的子代?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去分析?層層推進,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背景中思考,結合孟德爾的實驗,更能體會科學研究離不開理性的質疑精神,也離不開科學的實驗方法。即便產生了一些錯誤,也是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在歷史長河中的美麗而寶貴的,都是有貢獻和意義的。
4、點撥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質疑
除了來自于本身無法理解而帶來的疑問,學生也需要有有效的質疑方法。因此在平常的學習中,教師還需適時地引領學生,一起總結方法。比如,在新舊知識的變化處、法則規(guī)律及其適用的范圍處,結論的成立條件處,反例的原因處,概念形成時、實驗探究時的方法原則等等,只要多思考,都可以產生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
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多在不同層面上提問以拓展思維空間,比如植物花的顏色有不同,從細胞水平、分子水平分析原因各是什么?那么從個體,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的層次呢?使學生對所研究問題得到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與掌握。問源于思,而教學時間往往不充裕,還可以讓學生把疑問以圖像或簡化符號記錄下來,與老師或同學進行書面交流,不僅能更及時提出疑惑,更有助于提高學生深度思考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5、培養(yǎng)證據意識,使學生慎于質疑
質疑是可貴的,但也應該是基于一定的事實或證據而提出,不應該是胡亂的猜測與否定。證據意識表現在:不盲信盲從,能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因此,一方面在平常教學中多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議題、生物學科發(fā)展新動態(tài)成果,學習如何在一定的實驗證據和數據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強化證據和實證意識。比如在充分了解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很多方面資料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你贊同基因編輯嬰兒嗎?為什么?基因編輯技術能應用于其他方面嗎?你的設想是什么?”等等。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開展課內課外探究活動,在小組討論中,提出自己真正想探究的問題,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小組成員互相評價,教師支持并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并提供一定的幫助,讓學生用實驗結果和數據提出問題得出結論。
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絕對不是單一維度的努力。在生物教學中可以通過綜合運用打造和諧氛圍、優(yōu)化教學方式、借助科學史實、點撥思維方法、培養(yǎng)證據意識等方式,使學生敢于質疑、樂于質疑、學會質疑、理性質疑、審慎質疑,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和科學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趙瑞芬.淺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9(5):40-41
[2].趙志維,張軍朋,許桂清,黃六霞.利用物理學史提高中學生的質疑能力[J].物理通報,2019(12):115-117
本論文系江蘇省規(guī)劃課題“高中生物教學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fā)展的實踐研究”(批準文號:D/2018/02/2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