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汪方進
摘要: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有各的特點。性格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思維能力不同,對知識的認知、掌握情況也不相同。為了更好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好地教好每一位學生,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語文教學中多觀察學生的不同,利用他們的特點進行個性化、差異化教學。只有關注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從而提高每個個體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個體差異;個性化教學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一個學生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為了更好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好地教好每一位學生,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語文教學中多觀察學生的不同,利用他們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
1 當前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度不夠
當今世界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它需要的是更多有個性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語文教學也應該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同一個老師,同一個班級,相同的教法,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都不一樣,有的甚至參差不齊。從社會發(fā)展要求來說,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一種迫切需要。因此不管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角度還是從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來看,都需要我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2 學生學習語文存在差異的原因分析
(1)從社會環(huán)境來看:首先,社會對語文的關注度還不夠,社會大趨勢都是比較重視孩子的英語、數(shù)學成績,而對孩子的語文成績關注較少。其次,漢語運用不夠規(guī)范,有些商家亂用漢字,比如利用諧音字,錯別字,簡化字等來命名商標等,這些對部分小孩子學習漢語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
(2)從家庭環(huán)境來看:每個人的家庭成員不一樣,知識水平的不同導致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觀點也不一樣。家長受教育程度不同,對學生初期的語文教學也有差異,這就對孩子的學習基礎知識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孩子可能在上學前就學會拼音了,能夠背很多古詩,走在了同齡人的前面。而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干涉較少,不重視孩子的家庭啟蒙教育。還有些學生家長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問題,他們堅信分數(shù)最重要,考試成績就是全部,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影響也很大。
(3)從學生自身方面來講:首先他們感興趣的科目不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學生喜歡語文喜歡漢字,有的缺乏興趣覺得語文課枯燥無味。其次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主動學習語文和還是被動學習語文效果肯定不一樣。再次,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不同,有的學生有良好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有的不是上課不專心聽講,就是課后鞏固作業(yè)完成不了。此兩種情況學習結(jié)果自然不同。
3 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不僅具有工具性,還具有人文性。人文性是文學性、文化性和人的自然性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為人的東西,是一切有利人“健康”(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發(fā)展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漢字,詞語,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同時,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今天你會背一首詩歌,會寫幾個漢字,會用比喻句,能考出好成績的,語文水平就很高。相反,語文更在乎的是一個學生對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比如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空間想象等等,幾種能力相互影響、又相互促進。只有關注到了學生的差異性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4 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語文教師怎樣做
4.1 語文老師要多關注學生,多了解學生
每個學生都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要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才能對癥下藥,完全解決它。課堂教學是我們和學生溝通最多的時間,可以通過他們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去了解到他們的精神面貌,通過他們的眼神看到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除了課堂上,還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yè)來了解學生,比如批改作業(yè)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他的答題過程,看出他的能力、思維、學習態(tài)度以及心情等各方面情況。有時候,學生不好意思當面告訴你,他們會把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想法通過記日記和寫作文,表達出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教師可以通過批閱他們的作業(yè)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變化。
4.2 通過語文課本里的一些獨特案例教育學生
語文教學不僅要求我們教會學生識字、組詞、造句,也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做題、寫作文、思考問題,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怎樣對待他人,怎樣堅持自己的信念,怎樣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我們經(jīng)常在語文教學中接觸到很多待人處事和做人的道理,比如:“精忠報國”、“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孟母三遷”、“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等等。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學習其中的知識,還要帶領他們領悟其中的道理、精神和品質(zhì),更應該讓學生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改正自己的缺點。例如在學習《狼來了》的故事時,可以讓愛說謊話的學生來讀課文,來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再讓他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明白說謊的危害,讓他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自己去克服自身的缺點,從而完善自我。
4.3 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組成學習小組,讓他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布魯納說:“學習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要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在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快樂學習,學會思考,化被動為主動。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地加入到討論學習中去,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難題,增長知識。讓差異的個體在小組中共同學習,探索知識。這樣也可以幫助他們養(yǎng)成集體意識,培養(yǎng)團結(jié)互助的品質(zhì)。
另外,同樣的一件小事,學生觀察的點不同,對事物的表述不同,表達的情感也不相同。這樣就可以共同交流學習,不斷完善自我。有的時候可能會因為觀點的不同,學生們會去找更多的例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樣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總而言之,作為從事語文教學的語文老師來說,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還要關注個體,發(fā)展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終身發(fā)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楊潔.小班化教學條件下的中學語文自主學習研究與實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0(04).
[2] 趙德成.淺談語文的人文性[J].成才之路,2010(16).
(作者單位:潛山市雙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