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理干預對緩解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作用。方法:隨機抽取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的住院患者68例,均等分組,其中對照組34例,觀察組34例,針對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施加心理護理干預,收集SDS(抑郁自評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及SAS(焦慮自評量表)等指標參數,并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負性情緒的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SDS、ADL和SAS指標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中,應借助心理干預護理,及時的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負性情緒對患者治療的效果,為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奠定基礎,值得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中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神經內科患者自身具有一定的神經性疾病,再加上住院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會導致負性情緒的加強,對患者疾病的康復治療造成較大的影響。相關研究表明,住院本身就是一種應激心理活動,同時由于住院環(huán)境的變化,容易引發(fā)患者心理變化,導致負性情緒的產生[1]。基于此,眾多研究學者提出了借助心理護理干預緩解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的促進作用,本研究隨機選取68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與常規(guī)護理模式展開對比,得出心理護理干預對促進和患者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具有積極作用,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一般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隨機抽取入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的住院患者68例,對照組(34例),觀察組(34例),并在護理措施實施一段時間后,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34~79歲,平均年齡(54.23±3.12)歲,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5.02±3.03)歲[2]。兩組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從患病類型上看,主要包含有癲癇、肺部感染等,患者意識清晰,認知和語言溝通能力正常,經過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中的比較無明顯差異,且P>0.05,具有可比性,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施加心理護理干預,其中常規(guī)護理中主要包含有按時服藥和休息、適度的參與體育鍛煉、保證擁有充足的睡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等。而心理干預護理主要的護理措施包含有:
1.2.1健康教育。護理工作人員要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患者的真實內心需求,并且要耐心的與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指導與教育,讓患者能夠借助疾病的相關知識,充分的了解護理工作常識,對促進患者如何控制自身情緒,減少過大的情緒波動等現象發(fā)生具有積極作用[3]。
1.2.2心理支持。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容易發(fā)生情緒波動現象,負性情緒的變化頻率較高,一旦遇到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則會表現出情緒無法控制現象。同時,尤其是在經歷了多次反復性的治療后,患者的疾病控制情況不穩(wěn)定,容易產生對醫(yī)生和護理人員不信任的心態(tài),治療過于消極,此時護理工作人員要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tài)后,積極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對患者產生的焦慮、心理情緒的負面變化等進行心理支持護理,并依據規(guī)范化的護理治療流程,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從而有效的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能夠正確的面對疾病的治療方案,恢復對治療的自信心等。同時護理工作人員要以耐心、友好的心態(tài)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充分的聽取患者的心理所想,積極安慰患者自身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適應角色的轉換等[4]。
1.2.3社會支持。即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工作應最大程度的得到患者家屬和院方的支持,患者家屬等與護理人員應合作,積極鼓勵患者面對疾病,引導患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掌握自我排解壓力的方法等。
1.3指標評價
收集SDS(抑郁自評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及SAS(焦慮自評量表)等指標參數,并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負性情緒的變化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采集數據均選擇使用SPSS22.0數理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選擇使用t檢驗和x±s檢驗,并進行組間比較與分析,用(x±s)進行表示,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在收集SDS(抑郁自評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及SAS(焦慮自評量表)等指標參數數據中要高于對照組。具體數據分析見下表1。
3討論
通過以上對照實驗研究得出,精神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產生與社會支持、經濟條件及外界環(huán)境等的變化有關,再加上患者自身的性格特點,往往導致患者情緒發(fā)生起伏變化[5]。因此,加強護理工作人員對其的心理護理干預,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及心理負擔,制定可行性高的心理護理干預個性化措施,對于提升患者的治療自信,降低患者抑郁情緒的發(fā)生等具有促進作用。其次要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交流,積極引導患者參與社會活動,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6]。
綜上所述,影響和導致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原因較多,主要包含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自身生活能力、社會支持、經濟承擔能力等,因此針對以上相對影響因素,制定可行性高的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減輕患者負性情緒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君.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相關因素及心理護理[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33(07):111-112.
[2]樊向明.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心理干預對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效果觀察[J]. 心理月刊,2019,14(15):64.
[3]曹棟.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因素及對臨床效果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9,22(11):1222-1227.
[4]李俊,曾令瓊.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相關因素及心理護理的干預作用[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05):649-650+653.
[5]潘曉凌,歐陽鴻枚.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況的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22):3407-3408.
[6]楊檬. 預見性護理對使用微量泵心內科患者負性情緒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