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彬
【摘要】目的:探討合用針尖分離及5-氟尿嘧啶結膜下注射在青光眼濾過術后患者早期功能不良濾過泡中的治療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35例青光眼濾過術患者,聯(lián)合運用針尖分離及5-氟尿嘧啶結膜下注射方案進行治療。結果:35例患者術后隨訪3個月末時眼壓水平較術前顯著降低,且手術前后眼壓對比P<0.05;結膜下出血者2例,絲狀角膜炎1例,患者并發(fā)癥率為8.57%(3/35)。結論:青光眼濾過術后對于患者的早期功能不良濾過泡通過合用針尖分離及5-氟尿嘧啶結膜下注射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壓水平,且并發(fā)癥率較低。
【關鍵詞】青光眼濾過術;針尖分離;濾過泡;5-氟尿嘧啶
【中圖分類號】R779.6 【文獻標識碼】A
目前對于青光眼患者外濾過性手術是其治療的有效措施,然而患者手術后往往由于濾過泡瘢痕形成或存在包裹化情況而導致喪失濾過功能,與此同時眼壓水平升高使得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受到影響甚至失敗,針對患者術后早期的功能不良濾過泡給予有效的干預性治療,能夠促進濾過泡功能的盡早恢復并提升手術療效[1]。以下將分析通過聯(lián)合應用針尖分離以及5-氟尿嘧啶注射治療在青光眼患者濾過術后功能不良濾過泡中的治療效果。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35例青光眼濾過術患者(35只術眼),男19例/女16例:年齡22~67歲,均值為(48.6±0.3)歲;青光眼類型:閉角型例,開角型例,繼發(fā)性例;距離前次手術時間15~61d,均數(shù)為(33.6±2.5)d?;颊吒黜椈A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入組患者均聯(lián)合運用針尖分離及5-氟尿嘧啶結膜下注射方案進行治療,方法如下:術前進行洗眼操作,應用規(guī)格1ml的皮下注射針進行5-氟尿嘧啶的抽吸,共計5mg,同時應用2%鹽酸利多卡因,劑量為0.2ml,實施表面麻醉,并于裂隙燈輔助下進行治療操作,首先由患者濾過泡的基底處約10mm部位,需要避開血管區(qū)域進行進針,直達筋膜囊。潛行抵達患者濾過泡的基底部,首先對濾過泡的基底旁和周邊組織進行針尖分離,然而需注意對頂壁結膜的保護,泡旁給予5-氟尿嘧啶注射劑量為5mg。觀察如前房明顯變淺并出現(xiàn)房水外流,應進行等待眼壓水平以及前方狀態(tài)恢復后,需要由遠處進行重新進針,給予5-氟尿嘧啶的注射,劑量為5mg。在出針后以生理鹽水對結膜囊進行充分沖洗,完成針尖分離操作后需要滴注激素眼藥水和抗生素眼藥水,同時患者術后5~6小時內對眼球進行適當按摩,術后定期接受復查,若治療效果不滿意需于一周后重復上述方法治療。
1.3評價標準
(1)2組患者術后隨訪3個月,對比治療前后的眼壓水平變化;(2)統(tǒng)計患者術中即術后隨訪中的并發(fā)癥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文中數(shù)據(jù)行SPSS19.0分析,數(shù)據(jù)標準差為(x±s),手術前后數(shù)據(jù)行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手術前后眼壓水平對比
35例患者術后隨訪3個月末時眼壓水平較術前顯著降低,且手術前后眼壓對比P<0.05。
2.2并發(fā)癥統(tǒng)計
結膜下出血者2例,未進行特殊處理1周后消失;絲狀角膜炎1例,點眼治療后消失,患者并發(fā)癥率為8.57%(3/35)。
3 討論
青光眼患者濾過手術后眼壓水平升高,使得濾過泡發(fā)生扁平充血,這是由于術中創(chuàng)傷修復時瘢痕形成期以及纖維增殖期并發(fā)癥,同時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導致患者手術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所以積極進行早期治療改善患者功能不良濾過泡并調整眼壓水平,有助于提升手術治療效果。5-氟尿嘧啶屬于嘧啶類的抗代謝類藥物,給藥后在機體當中迅速轉化,同時能夠和脫氧胸苷酸合成酶迅速結合產生共價體,對于成纖維細胞可發(fā)揮良好的抑制效果。近年來其在青光眼濾過術后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可有效抑制成纖維細胞發(fā)生增殖避免瘢痕持續(xù)形成,確保手術后濾過泡維持通暢,有助于提升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通過運用該藥物并配合針尖分離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壓水平[2]-[4]。然而操作過程中需要特別謹慎和仔細,防止將濾過泡刺破而導致濾過泡損傷或出現(xiàn)濾過泡漏等情況。在應用5-氟尿嘧啶治療中可能存在副反應,如角膜上皮剝脫、前房炎癥反應以及絲狀角膜炎等。該藥物具有一定的角膜毒性,所以角膜下注射給藥后在出針操作時可使用棉簽對針眼進行堵住避免發(fā)生外溢,同時利用生理鹽水對結膜囊進行充分沖洗,可有效降低絲狀角膜炎等并發(fā)癥的術后發(fā)生率。從本次的研究結果可知,35例患者通過聯(lián)合應用針尖分離以及5-氟尿嘧啶結膜注射治療,患者術后隨訪中眼壓水平明顯改善,同時術后的并發(fā)癥率為8.57%。這進一步表明,該聯(lián)合治療方案有助于提升青光眼濾過術后患者的功能不良濾過泡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青光眼濾過術后對于患者的早期功能不良濾過泡通過合用針尖分離及5-氟尿嘧啶結膜下注射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壓水平且并發(fā)癥率較低。
參考文獻:
[1]延新年,羅婷.濾過泡針刺分離聯(lián)合球結膜下5-FU注射治療青光眼小梁切除術后早期濾過泡功能不良的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7):75-77.
[2]秦健翔,解彥茜,胡城, 等.針刺分離聯(lián)合鞏膜通道重建術治療青光眼術后遠期失敗濾過泡[J].眼科,2019,28(1):39-42.
[3]童渝眉,田雪蓮,唐莉.針刺分離聯(lián)合結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治療包裹濾過泡[J].四川醫(yī)學,2019,40(8):801-802.
[4]林文君,余其智,杜誠, 等.針刺對青光眼濾過術后患者視功能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雜志,2020,55(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