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蘭
【摘 ? ?要】隨著我國在國際社會地位的越來越高,參與的各項國際事務和國際貿(mào)易也越來越多。所以,國內(nèi)外對會英語的人才需求量也更大。英語是一門國際化語言,英語這一學科也一直被教育部所重視,因此,學好英語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高中階段,需要教師花費一些心思去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英語考試中最難得分的是英語閱讀部分,需要學生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本文圍繞如何在教學中提升高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 ?提升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004
高中英語考試考核學生的除了聽力和作文,剩下的部分可以說都和閱讀有關(guān)。閱讀是一門非常復雜的任務,考察了學生的詞匯量、語法知識、句型結(jié)構(gòu)、詞法等等,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項目,這也正是許多學生害怕英語閱讀的原因,其實不然,因為教學之中學生都用中式思維去解讀英語文章,這肯定是會出現(xiàn)偏差的,所以在教學英語閱讀的解答時,教師可以總結(jié)一些小技巧來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完成閱讀,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一、抓住文章段落主旨句,把握大意
高中英語相對初中英語來說,對學生的考察能力更上一個層次,學生一開始很難接受也正常。一般學生看不懂文章內(nèi)容,或者說文章看不下去,都是因為學生不理解文章在講什么,這時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走捷徑,就是找到文章或者段落的主旨句。找到了主旨句,就相當于找到了文章的文眼。可以從文章的標題入手,如果沒有標題那就從文章的首段開始。學生把握了文章段落的大意之后,就知道全文圍繞什么展開,即使中間有一些細節(jié)沒有看清楚也沒有關(guān)系,至少對理解文章的意思沒有阻礙。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第四單元的課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時,很明顯,文章的第一句就是主旨句,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然后告訴我這篇文章是什么文體。學生很快告訴我這是記敘文,看到課文的第一句話,就知道這是發(fā)生在晚上,作者在描述河北發(fā)生的一件事情:Strange things were happening in the countryside of northeast Hebei.第一句話就是文章的主旨句,全文都圍繞這句話展開。即使后面看不懂文章的細節(jié)也沒關(guān)系,至少知道了文章在敘事,然后就可以從每一段入手,將文章串聯(lián)起來,得到每一段的主旨句,全文的線索就能把握住了。
二、運用技巧通過前后文猜出生詞
高中閱讀很少有學生能做到全篇閱讀的每一個單詞都認識并且明白意思。這時閱讀里面存在的生詞就成為學生閱讀的一個重要難關(guān)。許多學生會因為不知道生詞的意思而慌亂。這時教師需要教給學生即使不認識單詞也能將課文讀通的辦法。如果是記敘類文章,可以通過前后文的動作描寫或者是人物心情描寫猜出相應的單詞。但要注意的是,先要教會學生分析句子成分,知道生詞在句子當中充當?shù)氖侵髡Z、謂語還是賓語,這樣才能找對猜詞的方向,知道單詞的詞性,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或副詞。一般猜詞題會讓學生猜前后文的聯(lián)系,或者是人物心情。這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一個真理,你不會人家也不會,所以大家都是一個水平,考驗的就是大家的閱讀能力還有一個心態(tài)。
例如,教學高中英語人教版第四單元的課文中的Black people could not vote or choose their leaders.這個當中的vote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但是多數(shù)學生都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單詞。這時候可以先看單詞前后,有一個or,通常是表示并列的意思,學生知道choose是選擇的意思。所以說vote和choose并列,肯定也有選擇的意思。然后把這個意思帶入這句話翻譯,正好說得通。在教學第三單元的時候,She can be really stubborn.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she insisted that she organize the trip properly.當中的stubborn學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可以肯定它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這個女生的心情,這時候看后文,即“她不知道去那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她也要堅持由她來組織這一場旅行”。這時候就可以大致猜到可能是強勢,抑或是固執(zhí)的意思。教師可以給出幾個近義詞讓學生選,optimistic,suspect等幾個猜詞最容易考的詞語,然后學生選擇最恰當?shù)摹=處熒险n可以多出一些這種練習題目,讓學生在平常上課的時候練練做題思維。
三、把握抒情段落,體會作者情感
為什么說要體會作者情感呢?因為這涉及中式思維和英式思維,教師要告訴學生中英文章的差異:我們和外國人在對待和處理一件事情的方法不同,情緒也不一樣。這源于雙方的文化發(fā)展的差異。這也是敘事文章的難點之處,在文章的結(jié)尾,通常外國人寫文章只會表達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的惋惜,都很直接地表達出來不會轉(zhuǎn)彎。然而中國人會在發(fā)生一件事情之后做出改變,大多數(shù)是表達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如果帶著中式思維去解讀英文閱讀,就很有可能出錯。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英語高中必修一第五單元的課文時,最后一句話But I was happy to help because I knew it would help us achieve our dream of making black and white people equal.很明顯這句話就表達了作者樂于幫忙的一個態(tài)度,對于黑人和白人和平共處的一個夢想。這和全文表達的主旨也相符合,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多提出幾個選項,為什么Elias會產(chǎn)生這種想法,他的動力是什么?是誰幫助了他?在哪一件事情之中他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閱讀中找到答案,就看教師如何提問。把握作者情感教學,會讓學生對課文細節(jié)更敏感。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主要從幾個方面著手。教學生把握全文大意,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平時可以多加訓練,無論是新聞廣告題材,或是敘事科普文,找到文章的主旨大意都很重要。然后就是教學生猜詞,只要克服了生詞,把握全文大意就沒有很大的問題。最后就是作者的情感,學生要知道在讀這篇閱讀的時候自己就是這個作者,沉溺其中。掌握以上幾點,高中英語閱讀就會變得容易。
參考文獻
[1]張文斌.加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探究[J].成才之路,2019(32):43-44.
[2]張恩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探究[J].英語教師,2019,19(2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