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恒
【摘? ? 要】合唱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其在音樂教育教學中占據(jù)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學音樂“班級合唱團”的開展需要教師制定合適的目標、科學的計劃以及合理的步驟,還需要巧妙運用教學的策略去培養(yǎng)學生的聲樂技能和對音樂的欣賞以及表現(xiàn)能力等,并將教學成果及時鞏固,以此來穩(wěn)步推進教學。
【關鍵詞】中學音樂? 班級合唱團?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51
本文詳細介紹了中學音樂“班級合唱團”的準備工作以及教學推進中應該當成重點來做的一些事項,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本文探究了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以期對音樂教學有所幫助。
一、中學音樂“班級合唱團”的準備工作
1.單獨歌唱,深入了解。教師需要在班級合唱開展前讓班級內的每一位同學自己選擇歌曲片段演唱或是模仿教師歌唱,將學生的音色特點以及節(jié)奏音準等特征和不足詳細記錄下來,作為教學的參考資料進行保存。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上述做法定期考查,這樣能夠直觀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以及掌握知識和技能等情況的動態(tài)變化。為每個學生都建立資料庫,教師能夠做到深入客觀地了解學生,使今后的中學音樂“班級合唱團”的教學工作更加容易。
2.感知先行,視聽結合。學生的音樂素是不同的,要想使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合唱和喜歡唱合唱,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讓他們受到合唱作品的旋律美、層次美以及意境美的感染,從而使聽合唱變成唱合唱。教師應該先挑選出幾首合唱作品視頻,并保證其比較經(jīng)典、和聲清晰以及音效好等,使學生能從聽覺和視覺上感知音響色彩的豐富性以及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而不是僅對合唱有粗淺的認知。然后教師教給學生對高低聲部的旋律走向以及音色特點等聽辨技巧。學生通常比較容易聽辨出主旋律高聲部,而難以聽辨出起和聲支撐的低聲部。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將難聽辨的部分截成一小段,分段反復播放并示范低聲部的演唱,然后讓學生跟著視頻輕聲哼唱低聲部,讓低聲部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教師可以連續(xù)安排兩到三節(jié)視聽欣賞課程,并且根據(jù)具體情況設置任務,使學生深入感知。在開始合唱之前,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使學生欣賞感知合唱,能夠使他們對合唱的感知力以及理解力都能得到提高,并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聽覺以及歌唱狀態(tài),為此后的合唱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中學音樂“班級合唱團”的教學推進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教師需要在學生擁有上述的合唱的感知與理解的經(jīng)驗累積之后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和習慣。例如,教師需要改掉學生只用喉嚨唱歌的毛病,形成全體器官都參與唱歌的好習慣。吸氣時要吸到隔膜深處并保持氣息。歌唱時把口腔打開,丹田發(fā)力等。教師需要進行正確示范并且用生動的語言相互配合,及時糾正和補充,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并且每次演唱時要保持積極飽滿的狀態(tài)。在這樣的基礎上尋求班級合唱團的聲音在縱向以及橫向上的統(tǒng)一,也就是學生間的聲音互相靠攏。
2.“班級合唱團”教學要循序漸進。歌唱的學習應該是由淺到深的。例如,教師應該先教會學生簡單的大小調歌曲,然后在樂句中補充上正三和弦的主音和屬音等作為二聲部的音律,一點點增加。這樣的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低聲部的調式感,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重點關注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為他們制定適合的訓練計劃,從而使他們能夠跟上班級的學習腳步。
三、中學音樂“班級合唱團”教學策略的運用
1.充分發(fā)揮榜樣學生的示范帶頭作用。模仿是中學生學習合唱效果最好且最為便捷的方式,因此,教師需要讓聲音正確的榜樣學生進行示范,讓其他同學跟著模仿,以點帶面,深入推進。雖然歌唱較好的同學也不一定完全掌握教師那樣熟練的合唱技術及音樂素養(yǎng),但同學間都是同齡人,榜樣學生也面對相似的困境,他們能夠告訴其他同學正確的克服辦法以及演唱方法,并且所用的詞語也更加貼切、更恰當。同學間的模仿能使其他同學快速掌握歌唱要領,正確發(fā)音。教師應該把學生間的強勢模仿能力充分合理地利用起來,可以采用單人模仿、多人模仿等方法解決聲部模仿問題,使學生的聲部能正確統(tǒng)一。這樣能使榜樣學生更加自信,還能充分發(fā)揮其示范帶頭作用,又能減輕教師負擔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2.創(chuàng)設適合的情境,以情帶聲。教師在開展班級合唱團教學時應該深入研究作品,塑造形象時要充分考慮作品的情感及意境等,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和感悟發(fā)聲的技巧,盡量避免專業(yè)術語抽象而帶來的枯燥和無聊的感覺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唱歌曲《紅蜻蜓》的二聲部時,可以將高聲部和低聲部的旋律比喻成飛的高度不同的兩只紅蜻蜓的飛行軌跡,然后帶領學生在兩只紅蜻蜓飛行的意境中逐漸掌握兩個聲部的合唱。這樣教師在美的意境中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還能加深教學內容的記憶,發(fā)出美的聲音。通常情況下,高聲部比較熱烈,低聲部較為平緩。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在對作品有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處理以及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并最終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心聲。
3.巧妙運用激勵,及時鞏固成果。班級合唱耗費時間很長,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具備上述的技能與知識,更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中學階段,教師和學校應借助激勵平臺,及時獎勵,使學生能長時間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班級合唱團可以很好地演唱新學的作品時,教師應該用錄像設備記錄下來,制成作品,投放在學校的電子大屏幕上。這能使全校師生都能欣賞到他們的演唱,不僅可以鼓勵學生,還能對所有的學生都起到正面引導作用。學??梢栽谖捏w藝術節(jié)或是歌詠比賽中專門設立班級合唱的環(huán)節(jié),充分展示學生的歌唱學習成果。另外,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運用科學的激勵手段將“班級合唱團”的成果及時進行鞏固,并選出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進入校合唱團。教師還需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和家長共同協(xié)作幫助學生提高歌唱能力。
四、總結
中學生的身心正在發(fā)育,部分學生還會受到變聲期對嗓音的沖擊,使他們不愿意當眾歌唱,班級團體的形式能幫助他們有效克服這些問題。合唱相對于獨唱來說更加注重講究協(xié)調,其教學難度很高,因此,教師要科學運用教學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泳龍,劉菁清.初中音樂“班級合唱團”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20(11):202-203.
[2]高志興.聲樂訓練在中學合唱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13-14.
[3]吳彤.多方合力,提高中學音樂合唱教學水平——淺談中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現(xiàn)狀與建議[J].北方音樂,2019,39(09):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