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 ? 要】預習是指在參與學習活動前,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所準備,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快速提升認知水平。小學語文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不斷提高預習作業(yè)的實效性,鼓勵學生搜集關鍵信息,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進而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預習作業(yè)? 教育教學?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036
語文教學體系就像一座冰山,教師的作用是水下部分,盡管看不見,但可貴的是它支撐著教學。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是搞好學習的方法,這是大家都了解的,也是我們說了好多年的。
但是,預習存在的誤區(qū),使我們的學生產生了預習的不良慣性。教師平常布置學生預習語文課,要么是一句籠統(tǒng)的“預習第幾課”的要求,要么就是給出幾個問題,諸如“熟悉課文的生字生詞”“課文講了什么”“課文的作者是誰”“文章的寫作特點是什么”等等。雖然看似有的放矢,其實是有空子可鉆的。許多問題其實學生完全可以在參考書中找到答案,學生回家以后根本連書都不翻,拿一本教學參考之類的參考書就開始了抄寫。在第二天講授新課時,老師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不會的還是不會,家長、教師、學生白白勞累了一場,預習純粹就是擺設!
一、小學語文預習作業(yè)布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預習作業(yè)千篇一律
受傳統(tǒng)語文教育思想影響,許多人認為預習就是把課文讀一讀,把生字查一查,語文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大多是針對課文的生字詞問題要求學生拼寫填詞,然后課前安排學生聽寫。這樣的預習作業(yè)沒有根據(jù)不同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區(qū)分,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甚至在上課前就對這篇課文產生了先入為主的厭煩情緒,學生做了這樣的預習作業(yè)也不能真正達到提高他們學習效果的目的。
(二)預習內容浮于表面
小學的學生雖然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水平還處在一個較低的階段,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方法是有一定掌握的。許多語文教師卻只看到他們語文學習經驗淺薄的一面,因而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停留在表面,如生字注音、組詞等。這些預習作業(yè)沒有深入課文,學生預習之后不能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和中心思想,也不能得到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只是浮于表面。
(三)預習作業(yè)形式化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知道預習作業(yè)所能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的益處,但為了減少教學程序,減輕教學負擔,或者不相信學生會認真預習,在布置預習作業(yè)的時候只是口頭叮囑,甚至不布置預習作業(yè)。有的語文教師雖然布置了預習作業(yè),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久而久之,學生就開始不重視預習作業(yè),甚至不做預習作業(yè)。
(四)預習缺乏監(jiān)督,評價方式單一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少不了聽說讀寫。有時候語文教師為了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會將部分朗讀和口語交際的內容放在預習作業(yè)中。學生在完成這樣的任務的過程中缺乏家長的監(jiān)督是很難有實實在在的表達上的收獲的。在學校,語文教師在如何評價學生的預習情況上方式較單一,只是讓學生在黑板上注音填詞,不懂得將對預習的檢查與課堂教學過程融會貫通,因而顯得生硬機械。
二、小學語文預習作業(yè)布置策略分析
(一)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安排預習工作
不同學生的語文基礎是不一樣的,語文素養(yǎng)也具有差異,所以教師在安排預習作業(yè)的時候,也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每一個層次要采取不同的預習方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比如對于語文素養(yǎng)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這類學生做一些基礎性的預習作業(yè),比如熟讀課文、熟悉生詞、畫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而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就可以適當?shù)靥岣哳A習難度,比如讓學生去了解該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情感,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對于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甚至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續(xù)寫。以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來安排相關的預習作業(yè),讓素養(yǎng)比較差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不斷提高優(yōu)秀學生的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不至于那么僵硬,可以從容地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各個問題。
(二)采取鼓勵教學法,提高學生的預習積極性
當學生受到鼓勵之后,往往會對這件事情充滿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預習工作的時候,也要采取一些鼓勵性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預習的積極性。預習工作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前熟悉課文,了解課文中的重難點,但是如果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沒有提前做好生詞預習、課文背景預習,那么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著較大的難度。而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鼓勵性手段,比如《文言文兩則》這篇課文,屬于文言文,對于學生而言學習難度比較大,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強。教師就可以采取激勵性的手段,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合作查詢一些古文生詞的意思,并簡單地翻譯全文。在教學的時候,小組推舉出一名成員在班級內進行簡單的故事敘述,然后再推選出最優(yōu)秀的翻譯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在適當?shù)母偁幏諊斨?,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調動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預習質量。
總而言之,以興趣為起點,多層次關注預習作業(yè),在寓教于樂過程中讓學生演繹不同角色的同時體驗情感,在課本劇實踐、檢驗過程中提升綜合素質。教師要有效反思小學語文教學,在探索有效的方法、策略基礎上持續(xù)改進語文預習作業(yè)的質量,發(fā)揮預習作業(yè)效能,促使各層次學生通過預習作業(yè)都能高效學習語文學科知識,在基礎能力、實用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上實現(xiàn)個性化以及持續(xù)性發(fā)展,為步入更高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丁海華.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有效性的問題[J].內蒙古教育,2019(23):70-71.
[2]魯調絨.合理設計把握整體加強檢測——提高小學語文預習作業(yè)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遼寧教育,2013,(9).
[3]石維懷.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效預習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