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彥麗
摘要:《科學課程標準》指出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薄翱茖W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史。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總結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小學科學課堂應該這樣上:
一、認真研讀課標。
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可總有一條是捷徑,課標就是課堂的的指揮棒,是學習的高速公路,可以讓你順順當當?shù)竭_目的地。教師要認真鉆研課標,使教材與課標緊密結合起來自己更加明確教學目標與方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鉆研課標是在對教材理解、領會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的深加工、深處理。
二、上好課
上好第一課---緒言課
科學緒言課,是學生開始系統(tǒng)學習科學的第一課。但緒言所包括的內(nèi)容涉及知識面較廣,份量較重對初學者來說十分重要。這給講好緒言課帶來了一定難度。上好緒言課,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科學興趣形成和發(fā)展的前提?!昂玫拈_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把第一堂科學課上得生動、有趣,就會極大地增加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上好緒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在教案設計過程中,要把緒言課的教學難點定在激發(fā)興趣和樹立信心上。 那么怎樣樹立學生學習科學的信心呢?
貼近本地資源,以縮短科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
課堂舉例,盡量貼近本地資源,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他們的身邊。例如:在我們屯留有豐富的煤資源,通過介紹,學生們知道了我們的優(yōu)勢資源,接著提出問題:“煤有什么用途?”,學生根據(jù)日常生活常識答出諸如“煤可以燒鍋爐、燒火爐取暖、燒煤做飯”等答案。這時,教師應指出:在我們沒學化學之前,僅僅知道一些煤的原始和傳統(tǒng)用途。煤要直接燃燒,僅是利用了煤炭應有價值的一半。煤在我國年消耗量約在10億噸左右,其中30%用于發(fā)電和煉焦,50%用于用于各種鍋爐和窯爐,20%用于日常生活,也就是說。我國每年有3.5億噸煤的應有價值被浪費掉了。要充分利用煤的價值,目前科學利用煤的主要方法有煤的氣化、焦化和液化,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把煤轉化成氣體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炭和人造石油(媒基油)。煤既是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國是世界上最大耗煤國家之一,可是有70%的煤是直接燒掉的,既浪費資源,又污染了環(huán)境。因此,我們要掌握化學這門科學,科學地、合理地利用礦產(chǎn)資源。
通過以上講解,使學生知道了科學不僅與現(xiàn)代工業(yè)有關,而且與高科技工業(yè)也密切相關。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樹立了信心。通過學習科學,使人類合理地、科學地利用資源,享受更先進的科技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zhì)生活,為學生學習科學建立了良好的開端。
優(yōu)化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質(zhì)量
1.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深入分析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和新教學目標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教學《怎樣得到氧氣》一課,教師在已知學生的認知狀況和新教學目標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的特點,抓住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與興趣感,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先指出氧氣在各個領域的重要用途,再引申到氧氣制取方法的學習上。這樣學生就覺得學習化學有了一個實際情境,感到化學與自己的生活很貼近,學起來就會覺得輕松多了,最后模擬氧氣的工業(yè)制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2.以合理組織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措施??梢杂羞x擇性地對科學舊知識的要點進行檢索,指導學生對科學新舊知識構建聯(lián)系,為學生指明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觀察的要素和實驗重點,提供指導意見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快樂。例如教學《氧氣的制取》,教師并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氯酸鉀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加熱得到氧氣,而是要使學生通過自己預習,以及設計對比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從而使他們懂得是什么物質(zhì)的分解才得到氧氣的,這樣就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效率。
3.強化課堂練習 彌補學習缺陷
課堂練習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鞏固已教知識的必要手段,也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有力措施。因此,教師在備課中應科學而精心地設計課堂練習,以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課堂練習的設計重要的是針對性強,針對教學大綱,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既要有用、有效、有趣,還要兼顧習題的使用性、靈活性、分解性和趣味性。通過課堂練習,教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以便更好地設計教學過程,同時學生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缺陷和薄弱之處并及時進行彌補。
三、上好復習課
復習課不是對新授課的一個復述,而是對知識進行的重新正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合、總結,理清與理順知識脈絡,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條理化、系統(tǒng)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奶崾净驇椭?,促使學生能夠歸納總結、概括整合,這樣,學生懂得了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去理解和把握,并且能夠自覺地把握各個知識間的整體聯(lián)系。如教學《氧氣的獲得》,學生在掌握氧氣性質(zhì)的同時,也為今后學習初中氣體的制備奠定了探究學習的基礎。學生能夠運用舉一反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充分說明他們已經(jīng)邁出了學會學習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史丹.優(yōu)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方法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0(08):24.
[2]張艷娜.淺談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自主探究能力[J].考試周刊,2020(64):15-16.
[3]張鴿.探析小學科學的翻轉課堂教育創(chuàng)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7): 159-160.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