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艷
中圖分類號:G804? ?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7-080-02
摘? 要? 武術是中華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積淀,也是藝術形式的重要體現(xiàn),在整個華夏文明中所占的地位都是十分突出的,其自身也具有十分明顯的人文性和實踐性特點,能夠促進個體心理和身體的健康發(fā)展。正是因為如此,本文也將以武術教學為宏觀視角,立足于初中階段的課堂教育,對武術教學評價的內容進行分析,列舉出初中武術教學評價的方法,希望能夠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幫助和參考,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 ?初中教學? ?武術課堂? ?教學評價? ?內容和方法
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更加強調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這一新的導向也引導著教師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理論性學習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籌結合,將會成為新時期課堂建設發(fā)展的主流趨勢。而武術作為鍛煉學生體能素質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就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所以應當更加強調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以此來鼓舞學生的信心。
一、分析初中武術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
筆者在引言中已經提到過,新課改強調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進步,而學生素質的綜合評價,又與教學評價的具體內容息息相關。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評價就不能只是停留在過去的傳統(tǒng)模式中,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背誦和筆試成績的提升,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對此,針對武術本身的特點,結合素質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大致把武術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列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信心評價
武術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學生懂得如何把理論同自己的實際鍛煉結合到一起,提高自身肢體配合的協(xié)調性和一致性,所以,學生自主的興趣就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上的重要先導,教師也應當重視對主觀意識的引導和刺激,激發(fā)出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正式開始之前,為學生播放一些經典的功夫電影展示我國著名的功夫明星,例如成龍,李連杰,洪金寶,甄子丹等等,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聽體驗,并為學生講解我國武術的淵源和歷史,讓學生認識到武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瑰寶,激發(fā)出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去面對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同時,教師在教學實踐的時候也應當根據,也應當根據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為他們設計出層次化的教學內容,尊重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和區(qū)別,讓學生可以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學習與自身能力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這樣也可以讓學生既獲得了知識也面對了挑戰(zhàn),他們也可以在后續(xù)的鍛煉中,懂得直接面對困難,用意志去解決問題。學習自信心的評價,在整個教學評價中的比重應當以10%為宜。
(二)參與評價
課堂參與不僅僅是體現(xiàn)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檢驗教師課堂質量的有效途徑,所以應當成為教學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需要通過肢體的反應來表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學生在視覺上觀看完武術的基本動作之后,他們的大腦和四肢也需要進行相應的配合,才可以把接收的信息反饋出來。武術學習的要點在于聽,看,做這三個部分,其中的做,就需要學生獨立完成,而這一過程也是他們課堂參與的鮮明體現(xiàn)。如果武術課堂的學生參與度較低,那么也會出現(xiàn)孤掌難鳴的問題,并不能真正傳遞知識和樂趣。所以,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實際行動真正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親臨其境,感受武術的魅力和價值,讓學生能夠在練習中體會中華文化的韻味和意境,發(fā)揮自己的價值和潛力。
(三)學習技能
在武術課堂設計的時候,不同年級的學生都會接觸到相應的武術知識,學習基本的健身理論和防衛(wèi)技能,懂得武術強身健體的作用,然后在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自主選擇鍛煉的方法和手段。而后,學生也會在技能學習的引導下,掌握自我鍛煉的技巧,在課下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的心志和意念,最終養(yǎng)成堅韌不拔的品質,形成了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所以,技能的學習能夠有效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在整個教學評價中也占有4成左右的比例。
(四)創(chuàng)新協(xié)作評價
武術的學習除了可以讓學生掌握健身的技能之外,還可以發(fā)揮出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而修身養(yǎng)性與學生自主意識的聯(lián)系是較為緊密的,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就要在課堂上注重調動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差距,為他們布置相應的實踐任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教師可以讓他們在掌握基本動作和要領的基礎上,自己設想出一些較為簡單的武術動作或者是姿勢,用四肢的配合去展示出身體的姿態(tài)。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講,教師可以讓他們在掌握一系列動作之后,自己創(chuàng)作出相應的武術體操,然后在班內進行展示,如果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都兼具,那么教師也可以推廣到全班,讓其他同學一起進行練習。另外,教師也可以把班內的學生分成特定的小組,為小組設置不同的任務,讓小組內的成員互相合作,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展現(xiàn)出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意識。
(五)實踐評價
教師應當讓學生懂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武術活動,讓學生展現(xiàn)出自己的才華和優(yōu)勢。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爭取更多的比賽名額,讓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去報名參加,可以是一個人或者是小組合作的形式,然后把實踐活動的結果作為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參考標準,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出他們參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轉換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
二、分析初中武術教學的評價方法
(一)分段性評價
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武術承載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發(fā)展脈絡,其自身蘊含的文化底蘊是較為深厚的,所以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須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當堅持分段性的原則。首先,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設立不同的評價側重點。就低年級學生來講,應當重點強調他們武術發(fā)展的心理目標,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講,應當重點強調他們對知識的運用,鍛煉社會實踐技能,強調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其次,教師也要把學生的學習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包括學習前,學習中和學習后這三個部分,要是要確保每一部分的評價重點都有所區(qū)別,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到更加新鮮,激發(fā)出他們的求知欲望。
(二)合理性評價
當下,絕大多數初中學校都已經針對自身的武術課堂建設,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和規(guī)范,所以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具體的細則,來對自身的情況作出大致的評估和總結,要讓學生從自我意識出發(fā),作出自發(fā)性的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懂得反思,提高他們的自主精神和自主意識。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引導,必須要讓學生堅持客觀且公正的原則,要確保學生能夠平等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成績,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另外,教師還應當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針對階段性的學習情況,分析不同小組任務完成的質量,然后整理成相應的報告和結論。同時,教師要保證學生的相互評價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他們評價的語言應當做到簡潔凝練,既不能過于系統(tǒng),也不能言之無物。而這一要求的達成,需要教師不斷進行引導。值得注意的是,相互性評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容易導致學生之間的相互推諉,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強化課堂的紀律[1]。
(三)準確性評價
準確性評價是以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基礎的教師是這一評價的核心主體,在具體實踐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我結論,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內容,立足于課堂建設的具體狀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結合主客觀因素,給予學生較為客觀且準確的判斷。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批評和指正為輔,在鼓勵和表揚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客觀的糾正,幫助他們解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反思和總結中,積累更多的經驗教訓[2]。
三、結語
以上,初中武術教學評價的內容具有十分明顯的多樣性特點,而評價的方法也涉及到教師和學生的互相合作,所以這一門課堂的建設就需要雙主體的共同努力。本文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這三個角度,論述了初中武術教評的方法和途徑,整體上尊重了武術教學的基本特點,也尊重了初中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具有合理性與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在后續(xù)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堅持以人為本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參考文獻:
[1]高航.多元智能理論對武術教學評價方法的啟迪[J].武術研究,2019,004(004):78-80.
[2]黃秀.淺談中學武術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當代體育科技,2020,010(01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