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霞
目前看來,最基本教學形式仍是課堂教學,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迫在眉睫。對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必須要在短短的40分鐘之內靈活而有效地訓練學生聽、讀、說、寫的能力,準確而迅速地傳遞知識信息,要盡量充實每一節(jié)課。語文學科本身就有極強的綜合性,課前深思熟慮,上課時就胸有成竹,才能重點突出,有緩有急,才能巧妙的將思想、語言、認識能力、素質培養(yǎng)融于一體,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多功能的作用。
怎樣才能促使這種境界出現(xiàn)呢?
一、把握教學規(guī)律,有鮮明的節(jié)奏
節(jié)奏是藝術學科的專業(yè)術語,運用于課堂,就是強調課堂要講究快慢強弱、粗細詳略?!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保h(huán)節(jié)安排的起伏曲折,才能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的步人勝境,迫切想要領略無限風光。如果課上得平平淡淡,波瀾不驚,別說學生會昏昏欲睡,老師也會無精打采,反之,課堂設置有起有伏,節(jié)奏鮮明,才能吸引學生,把一堂課上成和諧的整體。
具體做法可以考慮到以下幾方面:
1.剪裁教學內容,突出重點
任何一篇課文的教授,所有的知識點都要包括是不太可能的,對學生的訓練也無法顧及全部,所以教師首自己先必須明確,這節(jié)課究竟教給學生些什么,要有明確的目的,不能隨心所欲的安排課堂。只有教學目的清楚實在、量體裁衣、疏密得當了,課就能上得有節(jié)奏。
把握準教學要點,然后大膽地裁剪,突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對教些內容經過恰當合理取舍,才能擺脫教學中平板呆滯氣氛,才能形成教學節(jié)奏。
這里特別強調的是,教學難點不等同于教學重點,一些教學難點不一定是教學目的所需,要做到刪繁就簡,如若不然,學生在一根本來就不是教學目的的難題上花費太多的精力、浪費太長的時間,不但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還從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這種情況避開就是。但若難點也是教學重點,那就另當別論了。
2.教學過程有起有伏,循序漸進
一節(jié)課是一個整體,上課前教師要把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情況都設計好,把課上得曲折起伏,充滿韻律。
一般情況下,一節(jié)課的開端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吸引他們的關注。就是說先給課定一個調,課的開端一定要事先設計好,要么創(chuàng)設質疑導入,要么用三言兩語導人新課,要么直接闡述學習目標,要么用學生預習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造成質疑的氣氛,一開頭就對學生的情緒有所觸動,進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注意力集中之后,就能夠帶動他們進入理解分析、閱讀賞鑒文章的階段。此時教學活動的安排要根據(jù)教學重難點、學生的質疑情況張弛有度結合進行。到了練習階段或鞏固知識階段,則注意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加深他們的理解,重在訓練能力。有時課還可以設計個“余音”,讓學生帶著疑問結束課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3.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相得益彰
教課又如一臺晚會節(jié)目,為了迎合不同的觀眾群體,它里面要有歌曲、舞蹈、小品、雜技等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只要主題突出,陪襯得當,也能渾然一體。上課亦是如此,要善于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過程中可用的教學形式舉不勝舉,如朗讀、講析、問答、討論、反饋等,只要安排得巧妙,錯落有致的教學節(jié)奏便可形成。
二、適當充實課堂教學的容量,向知識的廣度深度開拓
課堂上常常有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因為個別學生語文能力不足而故意放慢進度,降低教學難度,教學內容不能充實豐滿,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語文教師要努力調動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的主觀愿望,引導他們暢游在語文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積極性,學生們思想才能活躍,這能為充實教學內容打下基礎;而課堂教學的容量得到充實,也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去學習,效果顯而易見。如何充實課堂的容量呢?
1.從廣度上開拓,擴大知識面
語文學科包羅萬象,涉及的知識點紛繁復雜,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語文考查的能力也在不斷更新,語文就是世界,它可以涵蓋一切學科,作為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不能作井底之蛙,坐井觀天,只見眼前一篇課文,被它所圈而不顧其他。要認真地在一節(jié)課中選幾個可以擴展延伸的知識點,力求語文課堂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性情,既能培養(yǎng)興趣、又能鍛煉能力、使學生營業(yè)豐富,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廣度上擴展并不是意味著教師就信馬由韁地聯(lián)系,把課講得臃腫冗雜,而是要謹慎選擇講授內容,抓住能提高學生的審美價值、思想素質、文化素養(yǎng)方面問題去擴展。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知識內存,培養(yǎng)他們觀察事物的敏銳目光和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上課時還要善于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自己開拓知識點,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從深度上探討,加強理解力
教學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能獨立思考問題,不被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所拘泥,所迷惑,要教給他們認識洞事物本質的能力。語文課堂教學也要做到這一點,不能只停留在一篇課文的表面,如果只在聽讀說寫表層指導,這樣的課堂平淡無奇、寡淡無味。而且會壓制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影響他們認識能力的發(fā)展。
課還要上的有深度。這種深度,不能是教師的主觀愿望,隨意脫離教材或忽視學生的實際,故意拔高,而是要遵循教材的規(guī)律,從課文的內容到形式,適度加深,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課堂教學時要致力于擺脫那種呆板沉悶的課堂氣氛,不要搞形式主義。課堂應充滿活力,充滿色彩,學生在課內的表現(xiàn)是否活躍直接影響著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當然不是表面意義上的好“胡鬧”,而是思維處于積極狀態(tài)的真正的活躍。這種課堂并非高不可及,但是教師善于將啟發(fā)之道運用于課堂。如何運用的妙,運用的巧,就要靠教師自己去努力,去探索,功夫是不負苦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