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愛麗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教學能夠增加小學生語文知識儲備量,提高小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是,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教學效率不高,加強導讀法研究,促進導讀法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將有助于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本文將對導讀法進行簡單介紹,分析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并提出導讀法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導讀法;農(nóng)村;小學;閱讀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農(nóng)村小學教學發(fā)展還相對落后,加強導讀法在農(nóng)村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必將提升閱讀教學效率,促進農(nóng)村小學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導讀法的內(nèi)涵
導讀法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導讀法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傳統(tǒng)的“講讀法”而言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主要以教師作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一邊讀一邊講,閱讀教學成了語文知識灌輸?shù)闹饕绞?。而“導讀法”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職能進行了準確定位,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發(fā)揮出“導”的作用,進行有效的引導、指導,“讀”則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導讀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體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角,教師成為于都教學的主導。
二、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理念相對落后
近年來,教學改革帶來了小學教學觀念的空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下,一切為了考試成績,學生成了學校創(chuàng)造高分的“機器”,考試考什么,學生學什么。通過教學改革,教學理念發(fā)生了變化,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我國農(nóng)村小學,教學理念尚處于轉(zhuǎn)變之中,許多教師的教學觀還很落后,進而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為教師的一言堂,缺乏有效互動,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影響到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對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存在偏差
農(nóng)村小學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對自主學習的理解存在誤區(qū)。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以教師“講讀”為主,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fā)揮;實行教學改革后,許多教師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卻忽視了自身在教學中的引導和指導作用,讓學生的思維放任自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進而影響到小學語文閱讀教習效果。
三、導讀法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一)課前階段
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閱讀的課前準備,加強對小學生的預習引導,這樣能夠讓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掌握學習要點。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預習階段進行通篇閱讀,完成“自讀”過程,找出課文中存在的生詞和生字,用比在課文中標注出來,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或字典,認識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我是什么》課文閱讀教學前,教師根據(j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低段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預習中,通過自讀找出課文中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如:發(fā)動、灌溉等。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學生自讀中,難免會遇到各類問題,將這些問題利用利用圈框或畫重點符號形式進行標注,記錄下自己預習時的想法,以便能夠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學生進行交流。
例如:在進行《我是什么》課文預習中,學生找出了“發(fā)動”詞語,通過查閱字典,了解到“發(fā)動”一詞存在“使……開始”、“使……行動來”,“使……運轉(zhuǎn)”三種解釋。學生可以利用重點好對“發(fā)動”一詞進行重點標注,將三種解釋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深入探討。
此外,學生在閱讀教學預習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自讀,多提出幾個為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
例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課文預習階段,教師讓學生通過自讀體會“課文題目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采用這樣的題目?”“這樣的題目具有哪些作用?”“小蝌蚪時怎么變成青蛙的?”。
(二)課上階段
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許多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進行測評。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課前預習,對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教師只要對預習情況進行測評,就能夠掌握學生預習的深度。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不同階段閱讀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指導。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課文閱讀教學中,針對小學低段閱讀教學目標,需要將字詞作為教學重點,教師讓學生將自己在預習中找出的難以理解的字詞找出來,教師針對字詞進行講解。
學生在掌握字詞含義之后,再進行課文的細讀。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找出描寫小蝌蚪外形的句子;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青蛙媽媽”是什么樣子,在課文找出描寫青蛙媽媽特點的句子。
通過細讀課文后,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基本掌握,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討論小蝌蚪身體變化的過程,然后每個小組選出代表,對小蝌蚪成長過程進行描述,其他同學進行補充。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課后階段
課后階段,教師需要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強化和知識遷移。
例如:《小蝌蚪找媽媽》課程教學后,教師結(jié)合教學目標和課后練習體,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對生詞加以記憶,能夠運用課文中的生字造句,對課堂所學知識加以內(nèi)化,增加字詞量的積累。
四、結(jié)束語
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導讀法,不但能夠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fā)揮,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讓閱讀教學活動更加緊湊,富有條理,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從而體現(xiàn)出導讀法的優(yōu)勢,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戚麗玲.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30.
[2]張樹名.導讀法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