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摘 要:有效教學是教學理念的核心要素,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語文課堂實現(xiàn)有效教學進行探究尤為重要。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探究,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8-0124-02
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教學有效性已經(jīng)被重新定義,不再僅僅強調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接受和掌握程度,而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方面。語文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能發(fā)揮重要作用。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俗一點講,就是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獲得更多知識,增加更多的人生閱歷,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有所進步,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探究,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一、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致使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低下。這種與現(xiàn)代素質教育理念完全相悖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受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質的限制,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抓不住重點,不能取得預想的教學效果。還有部分教師使用網(wǎng)上教案講課,缺乏自己對文章的思考和理解。這種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往往不切合學生的實際,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能,也很難提高教學實效。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明確語文教學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學會熱愛大自然,關心小動物,關愛他人;要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聽說讀寫樣樣精通。為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教師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在基礎知識教學方面多下功夫,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因此,教師要對語文課程的教學特點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并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2.明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要明確自己的課堂地位,清楚自己應發(fā)揮的作用。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另外,教師還要對教材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把握,只有清楚整個教材的具體內容和知識脈絡,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
3.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要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能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學《快樂的節(jié)日》一文時,教師可借助與文章同名的歌曲渲染氣氛。在播放歌曲的時候,教師可提議學生隨唱,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歌曲歡快,節(jié)奏鮮明,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旋律,但對歌詞卻比較陌生。因此,在學生隨唱幾遍后,教師可介紹歌詞的由來,告訴學生這首歌是由我們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改編的。學生好奇心強,且心性活潑,聽了教師的介紹,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這篇課文,充分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
4.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
單一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的語文教學需要,因此,教師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播放圖片或視頻,展現(xiàn)桂林山水的秀美,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漓江的靜、清、綠,感受山的奇、秀、險,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師還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游戲活動,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形象性,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再現(xiàn)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5.采用互動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方面地進行講解,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采用互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要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就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相待,做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積極互動,才能樂于互動,才能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6.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巨大。學生興趣濃厚,不僅能提升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助推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興趣培養(yǎng),授課方式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就會克服困難,努力學習,提高成績。例如,在教學《我們家的貓》一文時,教師可詢問學生對貓的印象,激發(fā)起學生興趣,從而導入新課的學習。這樣的課堂導入,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往下走。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自然就有了保障。
7.加強情感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教學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還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就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情感障礙以及心理問題,教師處理得不好,就很有可能給學生造成心靈傷害,使學生產(chǎn)生心理陰影。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和談心,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從而增添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總之,有效教學是教學理念的核心要素,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語文課堂實現(xiàn)有效教學進行探究尤為重要。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建立互動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教育,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周國昌.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甘肅教育,2019(21).
[2]王亮.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甘肅教育,2019(17).
[3]馬秉謙.讓教學之曲奏得更加悠揚——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甘肅教育,2019(17).
[4]易寶麗.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青海教育,2019(02).
[5]黃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2019(06).
[6]陳英.淺論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內蒙古教育,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