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景 勞家暢 蔡白連
【摘要】目的 探討于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中應用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療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間從我院挑選203例冠心病患者作為分析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101,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每天應用2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和觀察組(n=102,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每天應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比較血脂水平變化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和治療前作比較,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血脂指標均降低,觀察組在治療后各項血脂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心律異常、血糖異常、腎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以及肌病和肌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組間比較,觀察組發(fā)生率略高,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應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效果優(yōu)于2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改善了患者的血脂水平狀態(tài),但也會增大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所以建議在保證治療效果的情況減少阿托伐他汀的使用量。
【關鍵詞】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冠心病;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2
冠心病屬于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是導致心絞痛的重要原因[1]。若采取治療措施不及時,則可能導致患者病情持續(xù)發(fā)展,演變成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導致患者猝死[2]。目前,對冠心病實施治療時,多采用阿托伐他汀,其作用機制主要是對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活性產生抑制[3]。然而,有關阿托伐他汀的具體用量的研究仍然較少,而為進一步明確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從我院挑選203例冠心病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對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療效果予以了探討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間從我院挑選203例冠心病患者作為分析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101,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每天應用2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和觀察組(n=102,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每天應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對照組有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8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為(56.91±5.01)歲,病程1年~13年、平均病程(5.81±3.11)年;觀察組有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9例,年齡44~74歲,平均年齡為(57.21±5.71)歲,病程2年~13年、平均病程(5.91±3.21)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常規(guī)資料,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價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降壓、抗凝以及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于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每天應用2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組于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每天應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兩組患者均1天治療1次,持續(xù)治療8星期后對療效實施評價[4]。
1.3 觀察和評價指標
持續(xù)治療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改善情況和不良反應(心律異常、血糖異常、腎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以及肌病和肌痛等)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血脂指標主要可分為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測定方法主要為分別抽取20 ml空腹靜脈血,以每分鐘4000的速度進行5分鐘的離心處理,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實施測定[5]。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血脂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各項血脂指標和治療前作比較,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血脂指標均降低,觀察組在治療后各項血脂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100例中,心律異常5例、血糖異常2例、腎功能異常2例、肝功能異常2例、胃腸道反應5例、肌病和肌痛5例,觀察組100例中,心律異常7例、血糖異常2例、腎功能異常2例、肝功能異常5例、胃腸道反應5例、肌病和肌痛7例,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組間比較,觀察組發(fā)生率略高,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臨床中冠心病屬于一種內科常見病癥,具有死亡率高、復發(fā)率高等特點,且以老年人為主要發(fā)病人群。誘發(fā)冠心病的原因可分為多種,其中以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嚴重缺氧為主要原因。冠心病病情發(fā)作時,全身乏力、心悸、胸部悶痛為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若病情較為嚴重,則可能誘發(fā)產生心衰、心律失常,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重要意義[6]。
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獲知,各項血脂指標和治療前作比較,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血脂指標均降低,觀察組在治療后各項血脂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心律異常、血糖異常、腎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以及肌病和肌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組間比較,觀察組發(fā)生率略高,分析原因:目前,對冠心病實施治療時,多采用阿托伐他汀,其作用機制主要是對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活性產生抑制,繼而有效降低了人體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最終起到了促使血清膽固醇濃度降低的作用,同時他汀類藥物對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謝具有促進作用,有效促進了機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應用阿托伐他汀時,其具體用量仍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而在大劑量應用阿托伐他汀時,則可有效降低血脂的危險因素,繼而對冠心病具有較好的預防和降低作用,同時可對C反應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并且有效減少了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應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效果優(yōu)于2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改善了患者的血脂水平狀態(tài),但也會增大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所以建議在保證治療效果的情況減少阿托伐他汀的使用量。
參考文獻
[1] 孫曉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6):15-16.
[2] 張愛琴,周淼英,張冬菊.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不良反應的臨床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29):85.
[3] 董翠英.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不良反應的臨床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11):93-94.
[4] 賀 偉,屈改艷,蔚彩艷.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30):167-168.
[5] 林永陽.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不良反應的臨床探討[J].海峽藥學,2017,29(09):118-120.
[6] 胡燕枝,鐘 藝.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2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