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目的 探討三陰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250例,根據(jù)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PR(孕激素受體)、ER(雌激素受體)蛋白表達情況進行分組,分為三陰性乳腺癌組(研究組),非三陰性乳腺癌組(對照組),比較兩組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情況。結(jié)果兩組患者從病理類型及組織學分級上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三陰型組髓樣癌比例及組織學Ⅲ級比例低于三陰型組(P<0.05),兩組乳腺癌患者其它病理特征無明顯差異(P>0.05),三陰型組復發(fā)率高于非三陰型組(P<0.05)。結(jié)論 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與非三陰型組髓樣癌相比局部復發(fā)率更高,預后較差。
【關(guān)鍵詞】三陰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預后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乳腺癌生物學、臨床以及病理都具有異質(zhì)性的特征,因此,每一位患者治療的反應性具有差異性。激素受體為陽性的乳腺癌具有分化好的特點,同時對內(nèi)分泌的治療較為敏感,激素受體陰性的乳腺癌分化差,同時容易發(fā)生轉(zhuǎn)移,對內(nèi)分泌的治療的敏感性較差[1]。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基因的擴增對乳腺癌患者含有蒽環(huán)類治療的效果良好,同時可以指導抗Her-2藥物赫塞汀進行靶向治療。臨床上最近幾年才提出三陰性乳腺癌的概念,由于Her-2與不表達激素受體對抗Her-2靶向治療與內(nèi)分泌治療的效果較差,因此,在臨床上逐漸引發(fā)有關(guān)學者的注意[2]。此次研究旨在更深層次的認識三陰性乳腺癌的生物學特征,從而了解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250例,根據(jù)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PR(孕激素受體)、ER(雌激素受體)蛋白表達情況進行分組,分為三陰性乳腺癌組(研究組),非三陰性乳腺癌組(對照組),對照組200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45.6±4.7)歲,研究組50例,年齡31-71歲,平均年齡(46.2±4.8)歲,經(jīng)我院確診所有患者均為乳腺癌患者,且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字同意此次研究,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簽字同意此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免疫組化:對腫瘤標本進行石蠟包埋,后對標本進行4μm厚切片,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法(SP法)檢測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孕激素受體(PR)、雌激素受體(ER)蛋白表達水平。試劑盒由北京中杉金橋公司提供,一抗稀釋濃度為Her-21:100,PR1:75,ER1:100[3]。
1.2.2 結(jié)果判斷:陽性表達:Her-2≥10%細胞膜,著色為棕黃色,PR、ER≥15%癌細胞核,且著色為棕黃色。將已知的陽性乳腺癌組織切片作為對照(陽性),將PBS代替一抗的切片作為對照(陰性)。
1.2.3 隨訪:將手術(shù)治療開始時作為隨訪開始時間,以復發(fā)為終止,隨訪截止時間為2019年1月31日,隨訪時間為1年。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
(2)比較兩組預后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jié)果
2.1 比較兩組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
兩組患者從病理類型及組織學分級上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三陰型組髓樣癌比例及組織學Ⅲ級比例低于三陰型組(P<0.05),兩組乳腺癌患者其它病理特征無明顯差異(P>0.05),具體見表1。
2.2 比較兩組預后情況
三陰型組復發(fā)率高于非三陰型組(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三陰性乳腺癌主要的表現(xiàn)為Her-2、PR、ER蛋白表達均為陰性。兩組患者從病理類型及組織學分級上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三陰型組髓樣癌比例及組織學Ⅲ級比例低于三陰型組(P<0.05),兩組乳腺癌患者其它病理特征無明顯差異(P>0.05),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與本次樣本量較少有關(guān)。從結(jié)果中還可以看出,絕經(jīng)前的女性發(fā)生三陰性乳腺癌的概率更高。因此,不斷擴大樣本量,對研究結(jié)果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討論是非常重要的[4]。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情況與預后情況進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分析臨床病理與預后情況,更有利于為臨床醫(yī)生提供評估腫瘤情況的依據(jù),可以為治療提供一定的線索。研究顯示,三陰型組復發(fā)率高于非三陰型組(P<0.05),這就說明,陽性淋巴結(jié)數(shù)量越多患者的預后越差。
綜上所述,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與非三陰型組髓樣癌相比局部復發(fā)率更高,預后較差。
參考文獻
尹海慶,程真,張劍.術(shù)后首發(fā)內(nèi)臟轉(zhuǎn)移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腫瘤,2017,4(04):68-74.
李清平,王心強.三陰型和非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無瘤生存率對比[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11(03):105-106.
尹海慶,程真,張劍.術(shù)后首發(fā)內(nèi)臟轉(zhuǎn)移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腫瘤,2017,1(04):68-74.
李清平,王心強.三陰型和非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無瘤生存率對比[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8(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