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芳
【摘要】目的探討三陰性乳腺癌(TNBC)與非三陰性乳腺癌(NTNBC)的臨床病理分類與病理特征。方法 20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孕激素受體(PR)及雌激素受體(ER)檢驗結果將其分為TNBC患者50例與NTNBC患者158例。觀察TNBC與NTNBC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病理因素相關性。結果 TNBC與NTNBC在淋巴結轉移、發(fā)病時間、乳頭浸潤、TNM分期、病理分型方面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NBC與NTNBC乳腺癌分型與發(fā)病時間、淋巴結轉移、TNM分期及病理分型呈正相關(r=0.102、0.103、0.105、0.107, P<0.05)。結論 TNBC具有獨特的病理特征, 其發(fā)病時間、淋巴結轉移、TNM分期及病理分型與NTNBC不同, 臨床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 三陰性乳腺癌;非三陰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46
TNBC是指HER2、PR及ER呈陰性的患者, 其預后與淋巴結狀況及腫瘤大小往往無明顯的相關性, 且復發(fā)相對迅速, 腦轉移率較高[1-6]。為了進一步完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診療方案, 本研究選擇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20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臨床病理分類與病理特征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20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為女性, 年齡30~78歲, 平均年齡(50.5±14.6)歲;腫瘤直徑0.3~6.2 cm, 平均腫瘤直徑(2.2±1.5)cm;淋巴結轉移個數(shù)0~20個, 平均淋巴結轉移個數(shù)(3.5±5.6)個。入組病例均符合以下條件: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原發(fā)乳腺癌;具有完整的病理資料, 可以進行免疫組化檢查、組織分級及TNM分期。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發(fā)現(xiàn)PR陰性100例, ER陰性85例, HER2陰性98例。根據HER2、PR、ER檢驗結果將208例患者分為TNBC患者50例, NTNBC患者158例。
1. 2 方法 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檢驗法檢測本組患者術后病理組織的PR、ER及HER2水平。PR與ER陽性:腫瘤細胞核內激素受體表達標記陽性在1%及1%以上。HER2陽性:呈(+++), 10%以上的腫瘤細胞提示為完整的強的細胞膜著色;(+)/(-)為陰性;呈(++), 10%以上的腫瘤細胞提示為弱至中等完整細胞膜著色, 此時需要采用熒光原位雜交檢測來確定。具體判斷標準:HER2在2.0以上為陽性, HER2在1.8以下為陰性, HER2在1.8~2.0應重復檢驗或增計數(shù)細胞。在熒光信號呈不均勻分布的情況下, 應客觀評估HER2基因的異質性。本次研究的病理診斷均為3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病理科專家進行評估。病理組織分級采用Elston和Elis改良的SBR分級系統(tǒng)分級[7], 評估參數(shù)為細胞核多形性、腫瘤腺管結構及分裂數(shù)。腫瘤TNM分期采用第七版美國癌癥聯(lián)合會TNM標準進行分期[8]。
1. 3 觀察指標 觀察TNBC與NTNBC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觀察TNBC與NTNBC病理因素相關性。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TNBC與NTNBC的臨床病理特征對比 TNBC與NTNBC在淋巴結轉移、發(fā)病時間、乳頭浸潤、TNM分期、病理分型方面對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NBC與NTNBC在年齡、絕經情況、發(fā)病部位、病灶直徑方面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TNBC與NTNBC臨床病理因素的相關性 TNBC與NTNBC乳腺癌分型與發(fā)病時間、淋巴結轉移、TNM分期、病理分型呈正相關(P<0.05)。見表2。
3 討論
據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 TNBC約占乳腺癌的10%~17%, 由于該病不易于早期診斷, 且相較其他原發(fā)性乳腺癌, 無有效的靶向與內分泌治療方案, 所以預后極差[9-14]。TNBC是指PR、ER與HER2均呈陰性, 其中PR與ER陽性表達說明腫瘤分化較佳、復發(fā)轉移率低、增生指數(shù)低, 且對內分泌治療敏感, 可以獲取到較佳的預后效果;HER2高說明細胞核具有增殖、轉移與侵襲能力強等特點。目前, 分子分型是乳腺癌最理想的基因分型方法, 但由于技術要求較高, 加之費用昂貴, 所以無法廣泛應用于臨床。臨床病理分類作為實用、簡便的分型方法, 仍是腫瘤臨床病理分類的主要方法。
有研究指出, TNBC與NTNBC患者淋巴結轉移、病理組織分級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1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TNBC與NTNBC在淋巴結轉移、發(fā)病時間、乳頭浸潤、TNM分期、病理分型方面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 TNBC與NTNBC乳腺癌分型與發(fā)病時間、淋巴結轉移、TNM分期、病理分型呈正相關(P<0.05)??梢?, TNBC具有獨特的病理特征, 其發(fā)病時間、淋巴結轉移、TNM分期及病理分型與NTNBC不同, 臨床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譚啟澤, 劉敦. 三陰性乳腺癌與非三陰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比較及預后因素分析. 實用癌癥雜志, 2014, 20(11):1480-1482.
[2] 袁業(yè)偉, 孫治君. 三陰性乳腺癌最新治療及研究進展. 重慶醫(yī)學, 2015(16):2279-2282.
[3] 鐘巨輝, 劉曉安. 三陰性乳腺癌66例臨床分析.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5(10):87-89.
[4] 王志光, 林麗珠. 疏肝健脾益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肝郁型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5, 18(6):620-624.
[5] 管小青, 鄭向欣, 顧書成, 等. 三陰性乳腺癌組織中Ki67、p53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15, 23(6):786-791.
[6] 范吉利. 三陰性乳腺癌研究新進展.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5(B11):256-257.
[7] 楊猛, 戴殿祿, 崔國忠, 等. 三陰性與非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分類與病理特征研究.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5, 18(24):2713-2715.
[8] 林志東, 葉有強, 唐丹, 等. 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研究.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22(4):526-527.
[9] 吳震宇. 三陰性乳腺癌和 HER-2過表達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 健康研究, 2015(1):46-48.
[10] 馮新熠, 陸蘇, 劉曉, 等. 保乳治療對年輕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 中國腫瘤臨床, 2015(4):236-240.
[11] 王春艷. 轉錄因子TEAD4在三陰性乳腺癌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5.
[12] 陳崇, 周桃玉, 溫旺榮. 家族性和三陰性乳腺癌血清中miR-21的表達.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15, 36(1):50-55.
[13] 朱信信, 楊紅鷹. 三陰性乳腺癌相關分子標記物的表達及臨床特征分析. 診斷病理學雜志, 2015, 22(1):53-56.
[14] 周淑玲, 楊文濤. 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研究進展. 中國癌癥雜志, 2013, 28(8):603-608.
[15] 陳曦, 吳晶晶, 張妍, 等. 三陰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與藥物敏感度蛋白的相關性. 腫瘤防治研究, 2014, 40(5):439-442.
[收稿日期:2017-01-22]
作者單位:453200 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