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紅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時下,社會各界都在倡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而減負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之一。
一、課前精心備課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越是能夠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越是鮮明,學生聽課花在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那么,為了打造高效課堂,怎樣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呢?一是鉆研、理解文本。根據教材、課時、班級學情,確定三位一體的目標,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挖掘訓練要素,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便很難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二是翻看教學參考用書??磪⒖紩系闹攸c、難點、目標是怎樣的?作者的編寫意圖是什么?結合教參修改自己的備課。三是參考網上特級教師的教案,把他們的備課和自己的備課相比照,做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互補,最終完善自己的備課。長此以往,堅持不懈,當遇到新的教學內容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脈絡,形成自己的思路,逐步做到游刃有余,形成自己的風格。四是制作精美的課件。需要考慮到各個層次的學生,比如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制作出精美的課件。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美國教育家盧姆說:“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和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甚至感到厭煩的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更加迅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力量。小學生年齡小,好玩好動,自覺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是運用多種多樣的導入方法。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比如講故事導入、猜謎語導入、聽音樂導入、運用多媒體導入、運用實物導入等等。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小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仍然占主導地位。教師創(chuàng)設形象逼真的情境,能讓小學生進入忘我境界。為了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以此進入課文的情境,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筆者在教學《北風和小魚》這篇寓言故事時,先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據課文內容,編成課本劇,讓他們在課堂上表演。通過北風和小魚的表演,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在進行示范性的表演之后,筆者讓全班學生分小組進行表演。這樣,全班每一名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既理解了課文內容,也激發(f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三是注重激勵語言。根據小學生喜歡表現的特點,筆者上課時不時地表揚他們,使他們的興趣處于最佳狀態(tài)。特別是對怕說錯的學生,更是鼓勵他們勇敢地回答問題,給予他們掌聲。這些學生受到表揚,內心興奮,更能激起學習的信心。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記住,課堂上要多表揚少批評學生。
三、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復習的好習慣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預習雖然不是教學的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但它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開始。學生面對不同的課時內容,所采用的預習方法也應隨教材內容的不同而不同。在預習中,可采用朗讀感知、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資料收集、系統(tǒng)歸納、閱讀理解、討論交流等方法。如在預習古詩時,可采用朗讀感知入手,先通過朗讀感知詩歌內容,提出困惑,再借助資料收集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借助文中注釋和工具書弄懂字、詞、詩句的意思。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為了下堂課更高效,一定要強調學生及時復習,反復復習,不懂的地方要想方設法弄懂。
總之,優(yōu)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不斷追求的過程,因而會因教師而異,因學生而異,因教學內容而異。最關鍵的是,教師課前要做到精心備課,課堂上要做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后要做到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復習的習慣。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匯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