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芳
摘??要:興趣是人類學習與認知的源動力,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各學科教學開展都應將學生興趣作為出發(fā)點。針對這一要求,教學領域研究探索出興趣教學法,以期改善我國教育教學工作效率與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興趣教學法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論,對此,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該教學法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小學語文;語文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0-0141-02
1.趣味教學法及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所謂趣味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注重教學趣味性,通過對教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豐富教學形式,使教學打破過去填鴨式、灌輸式桎梏,使學生在歡樂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中學到知識,增強能力并得到素質的全面提升。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趣味性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其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認知習慣,更有助于學生釋放天性,放飛自我,提升對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作為一種人文教育學科,小學語文涉及到漢語言知識、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情感培養(yǎng)等多方面教育內容,其中許多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都略顯枯燥,如漢字、組詞造句、古詩文以及文章寫作等。因此,在語文教學實際開展中應著力提升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一方面,趣味性教學能夠將枯燥乏味的小學語文知識轉化為學生更易于理解且生活化的內容,簡化語文學習難度,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抵觸心理,從而激發(fā)其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另一方面,趣味性教學形式多樣,除了能夠有效提升語文知識的學習效率外,在增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方面也具有極強促進作用。如合作學習能夠提升學生協(xié)作意識、情境創(chuàng)建能夠增強學生想象力、表演討論能夠增強學生表達能力等??偠灾?,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發(fā)揮極大作用,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向與有效路徑。
2.深化趣味教學改革小學語文課堂的相關建議
根據(jù)素質教育相關要求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注重提升課堂趣味性已經(jīng)成為必須重視的課題之一。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在趣味教學法的應用上必須不斷探索出更為有效的策略。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在此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以學生為中心深入挖掘學生興趣點
興趣教學法的著眼點就在于興趣,而這里的興趣指的是學生的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思想認知與身心發(fā)育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其興趣點也往往與其他年齡段學生存在極大不同。對此,小學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要求下首先應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深入挖掘其興趣點,從而以此作為興趣教學法的切入點在實際教學中展開有效應用。
具體而言,在實施興趣教學法之前,老師應對小學階段不同學齡學生的興趣愛好取向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抓住其興趣的共性與特殊性,進而在語文課堂中合理穿插興趣教學法。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其興趣點仍為客觀世界中具象的事物,所以興趣教學法應將語文知識與具象事物聯(lián)系起來,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憫農(nóng)》一詩的教學中,農(nóng)村生活與農(nóng)田耕作的生活化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存在較大差異,而這也十分容易激發(fā)其學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入田間地頭感受《憫農(nóng)》所描述的生活場景,進而讓學生在戶外體驗中加深對該詩內容的理解。對于3.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其興趣愛好更為廣泛,且不同學生的興趣都有所不同,此時語文教學中老師應將學習主動權逐漸下放給學生,不桎梏學生思路,由學生從自身興趣出發(fā)尋求語文知識的理解方法和解決語文問題的思路。例如,在組詞、造句的學習與練習中,老師應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將自身興趣作為組詞和造句的素材。在《爬天都峰》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自由討論與發(fā)言,讓學生談談自己以往爬山時的一些趣聞趣事以及自己觀察到的和想要觀察的事物,在勾起學生積極性后,再讓學生閱讀文章并思考爬上山頂所需要具備的意志品質,如此學生就不會覺得文章內容枯燥乏味,反而會將文章傳達的教育內涵與自身興趣的達成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對于五、六年級學生而言,其對客觀世界認知更為全面,接觸過、體驗過的事物也更多,因此其興趣取向已經(jīng)相對固定,這時老師就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對每個學生的興趣加以了解并在語文家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如由學生分組進行分角色表演,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演繹,或鼓勵學生以自身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進行文章寫作,從而讓學生將興趣與語文學習緊密結合起來。
(2)探索語文教學游戲化,使學生在玩中學
對于小學生而言,玩耍仍然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所以趣味性教學法應探索出語文教學的游戲化路徑,讓學生在玩中學。所謂教學游戲化就是將教學內容以不同游戲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將語文知識融入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教學游戲化可以應用在小學語文各種內容的教學中。如在拼音的學習中,可以開展“你比我猜”游戲讓學生用肢體表現(xiàn)拼音字母,由此讓學生掌握拼音的書寫與拼寫;在漢字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開展看圖寫字游戲,通過展示表現(xiàn)漢字含義的圖畫讓學生寫出相應漢字,以增強學生對漢字含義的領會;在組詞與造句的練習中可以開展分組競賽,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比一比誰能用一個字組出更多的詞或用一個詞造出更多的句子;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出各種問題,讓學生比一比誰能更快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文章寫作教學中,老師可以先圍繞某一教學主題組織學生進行游戲,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將游戲過程描寫出來,或引導學生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游戲過程、趣聞趣事、心得體會等書寫出來并在課堂上與他人分享,從而使學生在體味游戲樂趣的過程中得到寫作鍛煉。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的開展,可以讓學生改變對語文學習的認知,提高對語文課堂的興趣,進而愛上語文,學好語文。
(3)與時俱進,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趣味課堂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信息技術發(fā)展勢不可擋,且已經(jīng)在各個領域的發(fā)展中都得到廣泛應用。不僅如此,信息技術已經(jīng)融入百姓生活,小學生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對此,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與時俱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趣味課堂,提升趣味教學法應用的技術含量。首先,老師應根據(jù)語文教學內容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收集更豐富的教學資料,以不斷拓展學生視野,開拓學生眼界,并激發(fā)學生興趣。如在漢字“日”、“月”、“水”、“火”等的教學中,與漢字有關的衍化過程、自然現(xiàn)象、生活場景等都可以作為課堂上的教學素材,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廣泛收集并制作出相應多媒體課件,使課堂漢字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有趣。其次,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是教材內容更為生動形象。小學語文教材知識多由文字呈現(xiàn)給學生,大量文字的閱讀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此時教師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將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融合起來,就能夠使課本內容更為立體生動,調動起學生多重感官體驗,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與理解。最后,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課堂、課外與學生的互動。例如,老師可拍攝各種語文知識的講解視頻以及學生課堂上的精彩表現(xiàn)發(fā)布到網(wǎng)上供學生與家長在課外觀看,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課外學習的內容錄制成音頻或短視頻在網(wǎng)絡中與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從而使信息技術成為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工具。
3.結語
興趣教學法的應用十分靈活,也沒有過多約束,因此教師可以在實踐中研究出不同的應用方法。但總體而言興趣教學法必須將學生興趣作為核心,并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更加趣味化,同時積極運用先進科學技術輔助教學開展,如此方能使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王曉東.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34)
[2]張鑫.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