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經濟和科學技術都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微文化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牢固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針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實際價值。本文從微文化帶給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進行探析,客觀的分析當前微文化領域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微文化思想教育的實踐新途徑。
關鍵詞:微文化;思想教育;策略
一、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現(xiàn)狀
(一)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權威性降低
雖然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存在很多局限性,但是卻對思想教育的權威性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以課堂教學為重要方式,根據教材的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僅僅來源于教師,大學生成為思想教育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缺乏主動性和積極觀念。雖然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存在很多限制但卻能通過實踐的方式增強大學生的政治修養(yǎng),而微文化領域下的思想教育教學無法得到權威性的保障。
(二)對傳統(tǒng)思想教育產生沖擊
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在教學方法上一直秉承著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堅持以教學大綱為主導,以教材內容為教學基礎,以課堂面授為主要教學方式,教學時間也是定時定點缺乏靈活性。另外,現(xiàn)代教育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重視度提高,傳統(tǒng)教育在某些方面脫離了時代的發(fā)展,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fā)展,而且教學理念落后,教育形式過于機械化,與其他教育方式相比缺乏創(chuàng)新和開拓性。在課程設置方面沒有針對實際的學生發(fā)展現(xiàn)狀來設置,也沒有將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精神融入到知識傳授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三)對大學生思想教育過程產生干擾
思想教育課程涉及領域較多且理論邏輯性較強,內容抽象不容易理解,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降低,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進程[1]。國家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各行各業(yè)都應用到網絡技術,微文化領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利用網絡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網絡信息知識量大、更新頻率快、內容豐富,雖然能使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知識學習渠道更豐富,但當前我國對網絡的監(jiān)管力度還存在滯后性,很容易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甚至扭曲學生的三觀,對大學生思想教育進程產生干擾,影響整體教學效果[2]。
(四)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增加難度
當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與我國科技技術的發(fā)展之間還存在一定的矛盾,思想教學工作落實不到位,各項任務部署停留在表面,對待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也存在放松、懈怠的現(xiàn)象。而且對高校思想工作的考核制度還相對欠缺,加強微文化的不可控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使工作的落實遇到了困難。
二、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實踐策略分析
(一)加強教師對微文化的認知
要想使微文化領域下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深入落實首先要先從教師對微文化的認知入手,只有將這項工作重視起來才能在教育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做的更好。在這一先進理念下,高校要與時俱進,吸取新鮮的信息和文化,尋求適應學生更好接受知識的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對整體學習內容進行合理分配,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從根本上提升對微文化的認知度[3]。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微文化資源有效的融入到教學中,利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通過典型案例進行具體的講解和分析,是原本抽象的思想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增大學生的探索熱情。
(二)合理設置微文化領域下的教學內容
在微文化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學大綱為主導的思想教育模式,適當?shù)膽媒滩膬热?,將傳統(tǒng)教育方法作為思想教育的輔助方法。各個高校要積極弘揚我國現(xiàn)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流文化的傳播重視起來,引進新思想的同時也不忘繼承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同時要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將文化的引導和先鋒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另外,在微文化視域下,教師不應該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方式,而應該注重二者的有機結合,不斷地豐富和更新微文化的內容,吸收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優(yōu)點并運用到微文化教育中,使當今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具備前瞻性社會性和政治性的特點。
(三)塑造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型載體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推動也是如此。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力軍,承載著國家的希望,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在微文化這一新視域下,高校更應該重視起把大學生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根據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大學生的自身特征設置大學生思想教學課程的內容和目標,積極引進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造新型的教育模式化,使教學內容所涵蓋的知識點達到最優(yōu)化,重視教學與現(xiàn)代化進程的結合,使教學整體更加具備專業(yè)性的特點。教師要在使學生充分理解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將微文化教學資源充分融入,使新教學方式的理論闡述和實踐的比重增加。
(四)合理利用微文化的傳播手段
在微文化這一背景下,高校要始終牢記與時俱進的思想,形成思想教育體系,明確每個人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加大投入力度和硬件設施的建設,時時刻刻關注學生思想狀態(tài)。
總結
在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打破舊思想的同時也不要徹底摒棄傳統(tǒng)教育方式,教師應不斷對教育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合理的利用微文化這一現(xiàn)代教學手段,提升高校學生整體的思想教育文化素養(yǎng),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劉彩茹.微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探尋[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7,(04).
[2]胡婭,石裕東.淺談“微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導刊,2014,(08).
[3]馮賀.微文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理論觀察,2016,(03).
作者簡介:
薛婧(1985- ),講師,碩士研究生,鹽城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2018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政專題項目“微文化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實踐和探索”(序號: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