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不同于小學語文教學,它更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提高學生在語文方面的表達能力。這就讓互動式教學模式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在與老師的互動中逐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開展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要求更高?;邮浇虒W模式,可以讓學生擁有自我發(fā)揮與自我展示的權力,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中進入主體地位,更需要注重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交流,讓學生與老師的情感交流得到提升。文章將從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及互動式教學的作用來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方法
一、?引言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中,教師一直給學生灌輸知識,缺乏與學生的相互交流,這就讓學生的想法無法傳輸給教師,因此開展互動式教學成為必要,互動教學還可以滿足素質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要求。在新概念課堂中,需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提出質疑,探究問題,使學習成為一個有趣的過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fā)展,教師還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
互動式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課堂氣氛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講課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練習法等來進行互動式教學。不懂教學法,不僅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還需要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聽課方式,教師需要增加他們的興趣、膽量和學習能力,喚醒他們“我要學”的求知欲,也可以逐漸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對于競爭的作用。
二、?互動式教學的意義
互動式教學通過交流式的方法,能讓教師更加快速地了解學生對課本的掌握情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處于被灌輸的那一方,不能主動地去學習,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因此,學生經常對語文提不起興致,導致課堂呈現出一種低迷的狀態(tài)。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具有人文情懷的學科,需要學生加入進來,才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互動式教學主要是以實踐來發(fā)展,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教師要展現自己真實的自身個性,贏得學生的尊重與喜愛,在教學中亮出自己的閃光點,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敬仰。
(二)增強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初中生處于個性鮮明、較為有主見的群體,對外界的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也更有自己的思考力,對他人的教育不太能接受,在枯燥的語文課堂上,如果教學方式不當,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能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影響,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所以教師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營造出一種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能更好地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熱情。
(三)開發(fā)學生的潛能
一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初中生的潛能尚在開發(fā)中,教師需要通過語文課堂中互動式教學來觀察學生的內在潛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而不是像小學一樣,對學生的提問面面俱到,改變學生遇到問題就依賴教師解決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自身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體系。
三、?互動式教學的方法
互動式教學能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對于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構建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讓學生占主體地位
互動式教學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占主體地位的形勢,讓教師從講解者變?yōu)橐龑д撸嗯c學生互動,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一旁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思考。教師可以設立一堂專門由學生來講解的課,在課堂開始之前,由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了解課程的重難點,再將一節(jié)課的內容全程交于學生來講解,教師則在一旁對學生的講解進行點評,在學生講解錯誤時適當進行糾正,利用好課堂時間,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在互動教學中給學生的疑惑作答。教師還應當在學生進行講解時,采取鼓勵措施,對表現積極良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并且以他作為榜樣激勵其他同學大膽表現自己,還可以用獎懲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
比如在講解《揠苗助長》這篇短文時,可以分段或者分句讓學生上臺來講解,對句子和重點詞進行翻譯,再讓學生適當聯系到生活中的實例,這樣既能增長同學們閱讀的興趣,還能對課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讓他們明白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二)增加學生的合作意識
互動教學,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初中生有別于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更高,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知識儲備量和特點。教師可以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自己合作交流,分享知識與思維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深度挖掘,也能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流暢,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共同進步,取長補短。通過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讓課堂的氣氛更加熱烈。
在進行《走進中秋》的課文講解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了解中秋節(jié)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小組內可以讓一部分學生進行有關中秋的查閱,另一部分對中秋習俗的了解,再由小組整合上交給老師查閱。教師還可以進行一場關于中秋的知識答題競賽,讓小組合作進行搶答,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中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互動式教學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能讓人對人更加了解,關系更加和睦。因此建立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互動式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在學生心里可能會留下小學時對教師的不可攀談與對學生進行時刻管束的形象,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來發(fā)揮主導作用。這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規(guī)范自己,注意自己的形象,這有利于建立一個令人尊重的形象,也有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教師還需要有為學生服務的心理,還要活躍課堂氣氛,一個氣氛活躍的課堂能讓師生的關系更加友好,也讓學生的學習心情更加輕松。
如《我的老師》這篇課文,它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崇敬、熱愛與感激之情,教師可以挑選一些片段或者讓學生自己挑選喜歡的片段進行細細品讀,以這篇課文為媒介引申出如今的師生關系,提出師生之間的關系該如何進行處理,以及自己希望的師生關系是什么樣的,也讓學生更加了解與理解教師。
(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普遍運用于中小學生的課堂中,這是一個能快速且有效達到教學效果的一種方法,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自然地獲取知識,而濃烈的學習氛圍能使他們的求知欲達到頂點。在游戲法課堂開展時,可以設置一些競賽類的游戲,如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前進行對課程的理解,再由老師提問,學生舉手搶答,這能讓學生獲得自我榮譽的欲望更加強烈,也讓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這在古詩詞與文言文的學習中有著重要作用。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寫下自己對語文這門課的認識,對老師的期待以及自己在這門課程中的作為,再通過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要求,讓互動教學更有針對性,這樣也能讓課堂的趣味性增加。
學生都喜歡閱讀比較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東郭先生與狼》這篇課文則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盡量將對課文的講解表現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沉浸在這個故事中,但由于學生剛從小學升上初中,對一些晦澀的字詞還不是特別懂,教師可以將這篇故事作為讓學生更加理解古文的媒介,講解詳細,學生將會對其中的字詞釋義更加理解。
(五)增加多媒體技術的使用
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方式也越發(fā)普及,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習到除課本以外的知識,從而達到互動教學的效果。通過視頻、圖片等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多媒體的好奇心,通過多種有效的互動方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也要利用好多媒體的技術,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通過一張張幻燈片的放映,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到課本上的內容,比老師單純地講解課本理論知識要來得更加方便。同時互聯網可以儲備大量的內容,這就讓語文課堂的內容增加提供了可能,學生就能了解到更多有關課文的相關知識。但多媒體技術只能作為一種互動式教學的手段,不能作為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的一些疑惑,還是需要教師在線下進行講解,教師需要運用好線上與線下的教學互相配合。
如在進行《城南舊事》這篇課文的講解之前,可以讓學生觀看這部電影,讓學生對這篇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觀看電影能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通過觀看電影學生也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與教師的互動當中,同時電影的畫面感比課本上枯燥的文字更能讓學生產生記憶,對課本的理解也就更加深透。
四、?總結
如今正在談全面提高素質教育,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能讓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提升?;咏虒W中要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就是需要老師以身作則,讓學生充滿崇敬與尊重,并且教師還要充分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習的樂趣,讓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雙重提高,讓教學方式不再千篇一律,通過互動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校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申明.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學語文教法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8):225.
[2]曾凡.互動式教學的意義、方法及要求論析[J].大學教育,2017(10):180-182.
[3]翁璐璐.互動式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8(6):167.
[4]車麗娟.初探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軟件:電子版,2019(1):147.
[5]韓良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互動教學方式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042(4):31-33.
作者簡介:王艷,山東省日照市,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qū)巨峰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