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英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是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分為閱讀和寫作兩個部分,針對閱讀這個部分,教育工作者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自主閱讀指的是以“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活動為主,教師側(cè)面引導為輔”的一種閱讀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不僅要符合新課改對學生的要求,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成長,對學生未來各方面的深度學習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自主閱讀;培養(yǎng)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1-0111-02
【Abstract】 The important goal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teach students correct reading method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habit of reading independently.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is part, educator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habit of reading independently. Self-reading refers to a way of reading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students' independent reading activities and supplemented by teachers' side guidance. To cultivate the habit of independent reading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more comprehensive growth, but also have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tudents' in-depth learning in all aspects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Autonomous reading; Training strategy analysis
一、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性
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不僅能幫助他們鍛煉更加敏捷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還能讓同時有了自主閱讀能力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然后更加愿意閱讀更多書籍,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如果小學就開始重視對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的整體教學水平就會得到顯著提升,加快我國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的進程。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困境
(一)教學方式的阻礙
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局限在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tài),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課堂全部由教師進行主導,學生自然提不起對自主閱讀的興趣,更準確地說學生沒有機會進行自主的閱讀活動。
(二)教學材料選取的單一性
語文課堂上選取的教學材料基本上都來源于語文課本,學生課后作業(yè)的開展范圍也局限在薄薄的一本書上。當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全部集中在這一本書上,學生的思維就很難不被束縛。語文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生應該有選擇拓寬自己學習范疇的權利。
(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影響
互聯(lián)網(wǎng)在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鮮事,發(fā)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上豐富的資源時也要警惕互聯(lián)網(wǎng)使我們注意力分散的影響。很多學生的課后活動與書本基本無關,電腦、手機、平板占據(jù)了他們大量的娛樂時間,再也沒有學生把閱讀課外書當作一項休閑娛樂、放松身心的活動。通過科學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使用移動終端設備越來越多后,人們的注意力就會下降得更加厲害,集中注意力做事變得更加困難。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是開始自主閱讀的第一步。教師在正式開展教學前,學生對學習的文章應該有一個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吸收知識。正確的預習方式首先是讓學生通讀課文,對文章大概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了解;接下來,對文章中一些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地方進行標注,重點詞句進行大概的劃分;最后,家長可以在旁邊幫助孩子營造課文中的情境氛圍,適當向孩子進行發(fā)問,促使他們進一步思考。以二年級課本中《大禹治水》這篇文章為例,在進行完前兩個步驟后家長可以問孩子:“大禹為什么經(jīng)過自己的家門也不進去呢?他難道不想家嗎?”類似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孩子對課文進行更深度的思考,也方便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教學。
(二)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課堂
長期以來師生之間不對等的關系使我國小學生漸漸喪失發(fā)出質(zhì)疑、提問的能力,這樣學到的知識就是“死”的,不夠靈活,只是被一味地灌進去。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就是以學生的訴求為訴求,讓學生敢于對自己不認可的知識進行發(fā)問,激發(fā)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這項能力在自主閱讀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曾經(jīng)講授《開國大典》這篇文章時就有學生問我:“參加開國大典總共有三十萬人,天安門廣場可以裝下嗎?”在他們的認知中三十萬人無論如何都是不能處于一個廣場中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并沒有覺得可笑或是什么,相反表揚他們對課文讀得仔細,也敢于問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后來通過一些數(shù)據(jù)和網(wǎng)絡上的影片,我為他們呈現(xiàn)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這份知識大概會牢牢印在他們的心中。
(三)舉辦讀書交流會,分享閱讀心得
最好檢驗學生閱讀情況的手段就是讓他們自己分享自己理解的內(nèi)容。在班級里我每周都會舉辦一次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在交流會開始前一周我會為他們布置一個主題,再推薦給他們一些相關書籍,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想分享的書籍材料進行分享。同時,每周的主講人都會輪換,給每個學生充分展現(xiàn)的機會。在一次讀書交流會上,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自己居住的星球,我布置了一個叫“地球的奧秘”主題,也切合了《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之所以布置這個主題,除了想讓大家用更加虔誠的態(tài)度保護、珍視我們生存的這個家園,還想讓大家面對這篇課文時不要有畏懼的心理,也不會產(chǎn)生非常晦澀的感覺。最后,正式講這篇課文時大家不僅沒有產(chǎn)生枯燥的感覺,還新增了很多自己的理解,這讓我很感動。
(四)豐富教學形式與活動
小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中美妙的世界,并且產(chǎn)生自己的快樂才是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根本源泉。通常教師的教學形式就是傳授課本中的重點,讓學生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但恰恰也是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削弱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甚至還會產(chǎn)生枯燥無味的感覺。要拓展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如果不將知識量作為語文教學的硬性要求,而將學生的興趣放在第一位,自主閱讀的教學工作就更好開展。在進行調(diào)研后小學生對模仿這件事情非常擅長,也非常有興趣模仿。如果將學生課本中的內(nèi)容編排成一出情景劇,讓學生進行扮演,也是幫助他們自主消化、理解的過程。只有當學生進行認真的自主閱讀后,他(她)才能滲透一個角色。當然扮演只是其中一種形式,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教學工作者應探索更多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
(五)多種途徑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保持高效率的自主閱讀,那么教師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營造一個更符合教學氣氛的課堂。我認為可以和當今媒體相結(jié)合。上課前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播放一段和上課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或者音樂,這在投影系統(tǒng)學校覆蓋率很高的情況下不難實現(xiàn)。讓學生通過這段視頻或者音樂,以相對放松的狀態(tài)進入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jié)語
小學階段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對未來各個方面的學習都有很重要的影響。雖然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面臨著很多困難和阻礙,但相信在教師不斷的探索與分析中,會更加清晰地把握學生的狀態(tài)并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德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1).
[2]李富強.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7).
(責任編輯 ?袁 ?霜)